李娟
摘 要:明德育人,彰顯大愛,這是現代化的教學中教師所應當秉承的一種教育思想。但是在很長時間的初中教學當中,教師與學生的交流并不是十分密切,他們僅僅是學習上的合作者,生活中沒有過多的接觸,使得很多學生對教師產生了不好的印象。新時期的教學,需要完全改變這樣的狀況,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實現愉悅的學習教育過程。
關鍵詞:學習;合作;學生;關懷
初中階段的很多學生,都完全沉浸在了的理論知識學習當中,教師在他們的印象里,也完全是一個教學的引領者,而在其他方面沒有任何的印象,尤其是在對學生的關懷上。新時期的初中教學,進行了多方面的優化和發展,要求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加大對學生的關懷,密切關注學生的一舉一動,如果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出現了某些問題,教師應迅速地引導,但是這種幫助往往是被動的,而學生所需要的卻應該是一種主動的幫助過程。由此看來,當前的初中教學,仍然在很多方面存在著不足,需要做出迅速的調整和改善,教師也應當完全轉變現有的教學形式,加大對學生的關懷,無論是在學習上,還是在生活當中,給予學生多方面的幫助,使得學生能切實地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愛,進而完全地轉變與教師之間的聯系現狀,形成一種全新的師生關系。
一、初中師生間的相處模式探討
初中的教師與學生,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都處于一種僵化的狀態,教師除了教學以外,不會與學生進行過多接觸,而學生也只有在教學的問題上,才能與教師形成一段時間的交流。對師生之間的相處模式,在傳統的教學思想之間,兩者存在完全的隔閡,教師應當是長輩,而學生僅僅是徒弟的角色,因而學生需要尊重自己的教師,教師僅僅需要做好基礎的教育工作即可,而這樣的狀況發展到現在,使得初中師生之間的相處模式成為一種教學維系的形式化模式,不利于教師與學生之間進行密切的交流。而且,在現如今的教學當中,教師已然從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走了下來,學生重新成為課堂的主角,教師在這個時候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需要為學生成長的道路形成良好的鋪墊,而想要達成這樣的教學效果,如果采用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完全行不通的,教師需要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合作模式,共同探討一些學習問題。同時,對學生在生活中所表現出來的一些問題,教師也應當迅速地觀察,并給予實質的關懷,如果是一些心理上的問題,則需要及時地疏通。因為在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是他們唯一的依靠。
二、加強對學生關懷的主要辦法
1.建立直接的溝通交流渠道
現如今,我國已然步入了信息化時代,而這一時代的特征也是以信息化的快捷便利為主,給予人們很多的交流和溝通渠道,大大便利了人們的生活和生產。這一時期的教學領域也廣泛地應用了各種信息化設備,整體地優化了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而教師在對孩子們關懷的過程中,不妨嘗試通過建立一定的信息交流和溝通平臺,如QQ、微信等,積極地與學生形成良好的交流。同時,學生在群組之中會經常性地表達出自己的一些思想,教師應當加以關注,并在一些時候與學生進行愉悅討論。同時,在構建群組的時候,教師應當明確,這一群組里沒有教師,沒有學生,僅僅有的是一些朋友,而這些朋友可以自由地討論想要討論的話題,即使學生關注的往往是一些電視劇和游戲,教師也要適當融入他們的圈子,使得學生不再感到絲毫的陌生,轉而與教師形成良好的朋友關系。此外,教師還有必要將自己的一些煩惱向學生拋出,如,對某些學生的一些教育方法或者渴望某些學生能做出改變等,這些內容能對學生的心靈產生深層次的引導作用,使得學生與教師之間的隔閡能夠逐漸地被消除,逐步建立友誼關系。一旦建立了師生之間的友誼,教師可以發現,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變得相當好,不僅敢于積極踴躍地回答問題,而且一旦教師出現了某些方面的教學意見,學生也會虛心接受,而不再像往常的抵抗。
2.直接深切地關懷
教師對學生的關懷,不應當是一種口頭上的闡述,而應該用實際行為來表示。在日常的生活中,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學習交流打開師生之間的門檻,認真觀察學生的學習行為,一旦學生出現了某些方面的問題,可以主動地向學生提供幫助,使得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加強自身的學習效果。其次,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學習意見的反饋,鼓勵學生積極地向自己提供一些意見反饋,反饋的主要方向可以放在自己日常的教學方法和態度上,然后根據學生所提出的意見進行合理的反思,不斷優化自身的教學行為與生活態度,使得自己的形象能在學生的心目當中迅速地改變。而這一過程的開展,教師首先需要從基礎的信息收集箱開始,鼓勵學生進行無名式的紙條建議,接著可以引導學生嘗試開展面對面的交談,這一過程需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并且要保持良好的態度,對學生的行為加以關懷。最后,進入初中階段的學生,無論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而這樣的變化會給學生造成性格上的變化,進而出現嚴重的叛逆行為。其實,在這一階段,學生的內心相當弱,他們不知道自己該如何強化自身的各方面能力,而且也不知道如何成為健康積極的初中生,感到十分盲目和無助。而這個時候,他們接觸最多的往往是教師。為此,教師需要對學生變化著關懷,一旦學生出現某些方面的不良行為,教師需要加以密切地交流,并且不能一意孤行地進行批評,否則會使得學生產生極高的反感,不利于打造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可以與學生進行溝通和交流,正確分析他們內心的變化,并給予他們實時的成長方向指導,使得學生不再迷茫,深切地感受到教師的愛,進而獲得積極快樂的成長過程。
總而言之,新時期的初中教學,教師擔當的角色是一個引導者的角色,而其引導的不僅僅是學生的學習能力,還包括學生的學習思想,需要對學生加以關懷和愛。如果學生在某些方面出現了一定的問題,教師需要迅速加以溝通,并采取相應的辦法加以引導和解決,使得學生能在教師的關懷下積極健康地成長。
參考文獻:
[1]洪莉,于菲,張軍.中學化學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技能研究[J].吉林師范大學學報,2007(4).
[2]孔慶東.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學反思[J].池州學院學報,2007(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