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藝
隨著越來越多院校繪畫類專業的開設及擴招,學生也更容易能夠考入學校進行學習,作為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學科,在大多數學校中的重要性遠不如其他傳統學科更根深蒂固,所以相應的資源,比如圖書、展覽,尤其是一些專業性的外文畫冊,只有在專業院校,比如各大美院或極少數優秀的綜合性學校才會相應的配備的更加齊全。而繪畫類的這門學科在很多情況下,對于整體學習環境是有一定要求和苛責的,很多時候的學習并非局限在課堂之中,而是在于眼界的開拓和氛圍的熏陶,這些是目前大多數院校很難做到的一點,導致地方性的一些院校又局限于城市發展的滯后,社會性的藝術類的活動也相對于大城市少之又少,這就造成了,地方院校,尤其是一些城市發達程度較為落后的城市,帶有先天性的一種短板,這一點也是極其不利于學生在校期間對于藝術認知的拓廣。
在繪畫類教學中一直會遇到的一種尷尬的境地,它不同于其他學科,有很明確的是非對錯、公式理論可循,學生可以很明確自己這道題目是錯誤的,這個學科還沒有掌握全面。在繪畫類的教學中,沒有明確的是非對錯。隨著藝術發展到今天,衡量的標準也逐漸的多元化,藝術的面貌也是千差萬別,不像過去一樣會那么明確的要求你必須有一個很技術過硬的基本功,現在很多藝術家甚至是沒有任何繪畫基礎,依舊可以獲得一定程度上的成功。所以這就會繼續引發出一系列的問題,我們如何在日常的本科教學中,加以引導和教育。而且在普通大學中的繪畫類專業中,學生的基礎水平,眼界也會相比其他專業類院校有所局限,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很難明確自己到底要干什么,或者是很局限的認為自己畢業以后只能去中小學教書,還有一大部分學生畢業后就直接舍棄專業,當然這個現象不僅僅存在于繪畫類學科專業中,也是很多其他學科,所面臨的一個問題。那么我們在日常的教學,在我們習以為常的教學體系中,我們應該如何引導學生,讓他們充實有效的度過這四年的學習生活,而不是僅僅作為一種審美培養隨之畢業而畫上句點。
繪畫類的學科也不像同類藝術學科,比如工業設計、環境藝術設計、服裝設計、動畫等這種設計類學科有很明確的指向性,也有很強的與社會對接的能力。這些設計類學科是具有實用性的,在學校需要學生掌握的工具在離開學校后是可以讓他們安身立命的手段。也是因為學科就業的一種明確指向性,使得大部分學生在校期間不會有太多的疑惑和懷疑,有明確的努力方向。但是繪畫類學科,比如國畫、油畫、版畫等學科它與社會對接存在著一種模糊性,純粹一些來講,這些學科的目標是培養藝術家,當然師范類的繪畫學科更主要是培養教師。這讓我們在日常的教學中就更難去引導學生,首先社會不需要這么多藝術家,其次藝術家也很難被教出來。這就使得我們的教學面臨了又一個問題,實用性與藝術性如何并存,或者是如何做出抉擇,是舍棄藝術性,把它當作一門手藝去傳授,盡可能的讓它凸顯實用性,與社會中某些職業直接對接,還是舍棄實用性,把它當作是純粹的藝術,去熏陶去引導,讓學生沉醉在藝術的世界中。
對于繪畫類學科存在的這些問題也是我作為一名普通院校美術專業老師所一直思考和面臨的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始終影響著美術教育的發展,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首先,隨著互聯網發展到今天,人與人之間,城市與城市之間,甚至國家與國家之間的距離也是在一步步縮小,在訊息如此發達的現在,想要了解到的信息大多都可以從網絡上獲得資源,所以在日常的教學中,可以有意識、有指向的引導學生利用網絡資源去了解更多的繪畫類的專業知識和展覽資訊,以彌補在學校硬件設施不足的缺陷。現在很多微信公眾號和手機應用軟件都有相對專業的資源可供參考、學習,這樣不僅可以開拓學生的眼界,也可以讓學生更多元化、更深入的了解自己所學習的學科,以及學科在當今社會中的最新發展動態,比如一些掌上美術館能夠讓我們在國內就看到世界上其他國家的一些頂級美術館的展覽資訊,這都對于學生以后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明確自己的學習目的。當然這也需要教師給予學生好的引導。其次,在教學中盡可能的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善于發現問題的能力,讓學生主動的對學科本身產生興趣愛好,在課堂上的教學也可以更多的引導式的,而非灌輸式的。在日常的教學中,可以加入一些實用性的教學,與藝術教學相結合。
總而言之,美術教育過程中需要提升教育質量,重視學生素質的培養,重視實用性與藝術性的結合,而不是讓矛盾激化。提高提高教師群體素質,利用有效的藝術資源,從而提高藝術教育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