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萍
在我國,當前的高職院校的主要培養方向是幫助學生解決就業問題,但是這種培養模式就現階段的發展來看并不容樂觀,一些高職院校甚至取消了語文課,因此對高職院校的語文教學改革迫在眉睫。
針對于現在部分高職院校取消語文課的現象,經過分析主要是因為如下幾個原因:
(1)來自高職院校方面的輕視。因為部分校領導認為語文教學可以在高職院校的教育環節取消或者削減課程。
(2)來自學生方面的不重視。部分學生認為從小學就在學習語文,因此已經喪失了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甚至產生厭煩情緒。
(3)來自教學內容方面的落后。目前的語文教學仍停留在對于字、詞、句的掌握和理解層面,難以滿足學生對于語文的學習需求,大部分學生認為自己看網課或者看書自學都比上課要有效果。
(4)來自教學方式上的落后。現階段的教學手法仍然是以老師講解,學生記筆記的一種模式,教學手段過于落后、教學方式陳舊,無法積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除此之外就是高職院校的教學主要采用的是“2+1”的一種教學模式,即學生在校學習兩年,外出實習一年,這樣的教學模式直接導致學校為了保證學生具備足夠扎實的專業課技能,專業課會安排在前兩年集中學習,而一些基礎課程則安排在最后一年,甚至被刪減,因此語文課程就成為被刪減或者取消的一門基礎課程了。因此,如何確保語文課程在教學中不被淘汰,高職教師如何開創新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滿足其發展需求,成為每一位高職語文教師需要考慮的主要問題。
語文在幫助一個人形成良好而健康的人格中起著極為關鍵的作用,因此高職語文教學在高職人才的培養過程中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其對學生社交能力以及人文素養的培育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我們要將高職語文教學的任務與高職院校培養目標結合起來,在實現培養具有綜合職業素養和能力的全方面人才的同時,將語文教學緊密貼合之一目標進行語文教學的改革,幫助學生學習到真正有用的知識,實現學生語文素養和人文素質的提升。結合行動導向教學理論,在高職語文教學中加大這種理論的運用和實踐。
(1)行動導向教學是一種教學指導思想和戰略方式。行動導向教學理論是一種以行動或工作為主要任務導向的職業教學方式和策略,主要是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在教學中通過一定的教學方式和手段,在改變傳統教學模式上,推行以學生為教學中心,老師作為教學輔助的一種教學理念。這種教學理念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獨立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主動學習性;另一方面,可以實現目前教學改革對于新型人才的要求。
(2)行動導向教學是一種新的任務教學方法。在行動導向教學理論中有許多具體的教學方式,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教學任務進行選擇。教師在選擇的時候,首先需要設計一個清晰明確的工作任務,同時將工作要求明確提出。在正常的教學工作中,必須以工作項目的正常運行為主,切實解決學生的學習難點。同時結合高職學生的水平和特點設置一定的項目,幫助學生在完成教學項目中得到自信,從而促進項目運行的可操作性。其次,教學中應當進行分組討論并確定學習內容。當教師提出一個或者幾個學習項目的時候,教師應當與學生共同探討學習項目的執行進展,通過學生自由組隊,按照討論的步驟和程序執行任務,同時完善整個流程,在任務的執行過程中,教師應當幫助學生擴展資料的收集途徑,加強學生在這方面收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并提高學生歸納總結信息的能力。最后則是應當鼓勵學生自主的完成教學任務,每一位學生按照教學方案進行任務的執行和評價,最后按照項目的評價方式和成果,按時完成教學任務,并給出自我評價。教師則應當在課程匯報中結合學生代表的發言以及任務完成情況進行評價和總結,并提出修改意見。
(3)增加行動導向教學的力度。鑒于行動導向教學是一種鼓勵學生開展自我學習的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因此在教學中老師應當促進和鼓勵學生積極的參與教學中,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同時實現自身能力的提升。
在整個語文教學任務中,教師應當充分發揮其教師的角色,鼓勵學生在學習中成為學習的行動者,積極的參與小組學習和工作的準備,包括對于信息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并及時對任務的實施和成果加以轉化和評價,幫助學生體會在這種學習中的樂趣。相比于傳統教學中的填鴨式學習,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將教學內容更好的吸收和利用,同時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