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毅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貿易,尤其是對日本國家的產品輸出引進正逐步提升;以及出于同為亞洲國家及鄰國優勢,日本成為我國不可忽視的國際伙伴,合作領域與地位也越來越廣范、顯著。隨著國家對外開放的政策的放開,中、日兩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也日益深入、復雜化,這就對現階段的大學日語教學提出了新的挑戰,日語應用人才的培養必須盡可能的現代化和綜合化。但是,當今大多數高校的日語教學實際運用的理念、模式、制度等方面存在著落后、脫離實際等各種各樣的問題,使得在這種情況下大學日語教學成果差強人意。由于專業技能過關的日語人才在數量與質量上都難以滿足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甚至出現了“啞巴日語”和“考試日語”的嚴重問題,無法在人才資源上支持與保證中日雙方進行深層次交流與合作的展開。面對新時代的新要求,只有變革,從教學理念、模式、教學團隊建設、考核制度等方面入手,進行大學日語教學的全面革新,才能迎合我國社會經濟建設的實際需要而全面地提升大學日語教學水平,為日語人才的技能培養和素質提升的作出有力保障。
我國為提高教學質量,滿足社會對日語專業人才的需求,特制定《大學日語課程教學要求》作為各高校日語教學的主要依據,而且各高校也有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的、系統的、滿足學生需求的大學日語教學大綱,來指導本校的日語教學。但是,這些相關的理念、措施并沒有得到全面的貫徹、使用,一些教師為了盡快完成教學課程的任務采用填鴨式灌輸教學而對學校新型的教學理念棄之不顧,乏味可陳的應試教育,不但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反而給其帶來了學習上的負擔,更別提提高學生與時俱進的學習能力了。這是大學日語教學的實際困境之一。
因為薪資、工作環境等原因,高等學校難以聘請到高素質、高技能的日語專業教師,導致了目前高校日語教學團隊的數量嚴重不足。甚至,為了盡快的架設學科教學基礎,部分大學日語教師不可避免的在基礎能力、發展潛力和素質水平上存在諸多不足,這些問題都是導致大學生日語應用水平不高的主要原因。師資力量的不足,不但極大程度的影響了大學日語教學質量,更是制約了大學生日語水平的綜合與全面發展。
目前,我國的大學日語教學仍然帶著強烈的應試教育的色彩,社會上也主要依據學生是否以及通過何種等級日語等級考試為衡量大學生日語應用能力的主要標準。這就在很大程度上誤導教師,使其不知不覺地將大學日語教學重點放在如何使學生通過各種日語等級考試的內容、方法上,相應的學生也會學校的教學看作是通過日語等級考試的方式。高等學校的日語教學考核制度缺乏科學的理性,以及與社會發展的人才需求實際不相適應,這就失去了考核制度的真正價值與意義。
限于高等學校的發展水平,目前我國部分高校的教學模式仍然保持著板書教學的傳統層面,日語教學也是如此。單調的教學方式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與學習興趣,更遑論大學日語教學這些層次較深的語言類教學如何能提起學生的積極性。無法與時俱進的引入多媒體和網絡教學,營造生動、豐富的日語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對日語學習的積極性與興趣,改變大學日語教學模式的枯燥乏味,就無法提高大學生日語的學習水平,達到大學日語教學的目標和效果。
科學發展與與時俱進是在經濟社會體制下保持強勁的前進動力的不二法門,在大學日語教學當中也應是如此。必須轉變思想觀念,更新大學日語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學校的主要領導與日語授課老師必須形成這個意識,才能形成對大學日語教學理念革新的有效保障。要從人才質量與社會需求的角度出發,以人培養展作為大學日語教學理念更新的起始點,融合先進的教學理念,結合高校的具體情況更好地指導日語教學具體工作的展開。除此之外,還應注意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如網絡教學,多媒體教學等,在現有的合理的教學模式下融入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現代化教學模式,進行教學模式上的優化,突破時間和地點的教學限制,利用個性化學習、交互式學習、主動式學習的方式營造良好的日語學習氛圍。
在開展大學日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要以辯證的觀點看待大學生日語等級考試,以提高大學生日語實用能力為教育核心,進一步實施素質教育,推進教學考核制度改革,完善大學日語教學的考核制度。日語等級考試由來已久,在社會上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對大學生學習日語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所以大學日語教師應當要在繼續發揚這一優勢的前提下對新時代下大學日語教學考核制度的進一步完善。但也不應僅限于此,更應注重以日語實際情景的具體運用的考核來引導學生加強對日語學習的過程,與日語基礎訓練的重視,以從根本上提升日語教學質量。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當經常以情景組織教學的實驗考核方式,細化實驗成績考核制度,提高實驗教學質量。為適應社會對實用性日語人才的需求標準,實驗應以主觀試題為主,全面培養大學生日語實用能力。同時還應注意提高學生的素質教育水平,全方位加強學生日語綜合應用能力與素質的培養。
營造跨中日文化交際環境是新時期大學日語教學創新的有效嘗試,在盡可能的貼近日本文化背景的前提下,加強學大生對日語的實際運用,保障了學生中日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師資力量的建設是營造跨文化交際環境的重要保障,注意對教師進行中日文化學習的培養,或是外聘日籍教師擔任指導,更有利于大學生對日語使用文化的掌握。在大學生日語教學中多以情境化、任務化實踐,逐步提升學生跨文化交際的知識與能力。例如,通過組織學生進行情景對話、經典朗誦、話劇表演等,使學生學習、掌握在不同的場景下,更貼切日本文化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加深語言、姿勢、手勢、體態等跨文化交際的技巧的鍛煉,才能做到對日語表達準確的學習。在情景實驗與日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因中國文化的制約而造成使用日語表達的動作、形態上存在不足的問題,使學生的語言、行為表達更加準確,深層次的提升學生的日語實用能力。
教師根據有關原則指導采用適宜教學方法及內容開展諸如知識點教授、學習能力鍛煉以及釋疑解惑等稱之為教學活動。結合實踐來看,教學活動形式上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因而要想較好地提升大學日語教學質量與效果,筆者建議廣大教師可以采取多樣化的課堂教學活動:第一,傳授式。傳授式教學活動指的是教師根據教案及培養目標所要求將大學日語課程知識點系統性地傳授給學生,以期促使后者得以構建起一個清晰完整的知識網絡;第二,研討式。研討式教學活動主要是教師根據教學需要將某些日語內容課題或要點在課堂上拿出來,之后與學生一同探討,以此有助于他們更好地學習并掌握相應日語知識點;第三,競賽式。競賽式教學活動指的是教師在課堂上采取比賽的方法開展教學,其最大的優點在于可以很好地調動學生主動性及潛能地激發;第四,實踐式。實踐式教學活動主要指教師出于培養學生日語應用能力而采取布置一些課后翻譯、調查實習等活動讓他們完成,并要求在活動結束后提交相應的成果由教師評定成績記入平時分中;第五,自主式。自主式教學活動與研討式有一定類似之處,即教師拿出一些日語內容讓學生探究,不同則是由他們在課后通過互聯網、借閱圖書等方式獨自去解決并學習相應的知識點。鑒于課堂教學活動具有的多樣性,廣大日語教師要應當根據教學內容、學生狀況等實際采用一種或多種結合的活動開展教學,從而為確保學生日語知識有效掌握及提升課程教學質量奠定堅實基礎。
構建日語教學體驗情境是經眾多教師實踐表明,它對于提升大學日語教學質量與效果大有裨益。這主要是通過教學體驗情境地構建既能夠將以往課堂讀寫結合理念融入其中,又可以吸納當前一些新的教學方法而將教材內容與知識構建成情境開展教學,這樣一來可以在有效解決學生形象與邏輯二者思維矛盾情況下促使其更為準確地學習掌握日語知識點。對此,廣大教師需要緊密結合大學日語課程劇具體教學內容、學生學習興趣等實際利用網絡與教案相結合的手段搜集一些日本人生活、工作中溝通交流的音像資料,之后在課堂上根據教學進度予以播放,并在觀看完畢后讓學生進行復述,如此一來借助于該情境地構建不僅有利于學生較為直觀地理解日語表述思維及習慣,并且通過自己再一次地復述來提升日語聽說能力。另外在日語教學體驗情境構建中教師應特別注意增強學生情感體驗,即語言聽說中主角意識地提升,這樣做的好處在于能夠激發出他們學習主觀能動性,繼而為提高日語教學質量提供支撐。
隨著中日交流的日漸深入,社會對綜合實用型的日語人才的需求也日漸強烈。但目前我國高校在日語教學方面仍有諸多不足,為滿足日語人才的社會需求,必須從理念革新、提升教學模式、完善教學考核制度上著手,對我國大學日語教學進行創新。尤其是應該將跨語言和跨文化教學轉變作為重點,提升學生以跨文化能力和交際能力。總而言之,要從教學意識理念、環境和要素等方面著手,落實大學日語教學對學生日語綜合能力與素質的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