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曼曼 梅俊強 潘佩儀
社會實踐是大學生人才培養體系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奉獻社會,鍛煉自身能力、培養堅強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具有重要的意義。學校也把社會實踐納入了人才培養方案,在這種背景下,英語專業學生也把幼兒英語支教作為了其參加社會實踐的一種方式,一方面可以完成相應的學分,另一方面實現與專業學習的結合。
幼兒英語支教是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的一種形式,帶有自愿性、非功利性等特點,更有助于學生在服務中真實地去感知、去體驗、去收獲,無論是思想認識的提高還是實踐動手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包括挫折教育能力,遠比書本課堂要來得深刻,可以有效幫助學生實現個體思想和行為、知識和能力的雙重結合,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習近平總書記首次點評“95后”大學生時講到:“他們朝氣蓬勃、好學上進、視野寬廣、開放自信,是可愛、可信、可為的一代。對當代高校學生,黨和人民充分信任、寄予厚望。”總體上當前大學生群體充滿活力與激情,有著很高的服務熱情,充分展現了當代大學生“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精神風貌。
經調查,許多在校大學生樂意參加各種志愿服務活動,但是卻苦于沒有途徑而放棄。很多學生大都因為學校牽頭,或者跟朋友、同學一起才選擇當志愿者,但這些途徑非常松散。即使有的志愿服務由正式組織部門負責牽頭,但也缺乏嚴密的組織體系,它們在活動初期花費很大精力進行志愿者招募,但在中期培訓和管理、后期信息保留與聯系等方面很不完善,難以形成健全的長效志愿服務機制。
目前在校大學生都是95后,他們在具備參與志愿服務期待和需求的同時,也具有理解層次偏淺的特點。存在有因為學校組織或者個人其他利益需求被動參加志愿服務,這就導致了部分大學生參加義教和其他志愿服務活動的動機不純。因此,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在參與活動中喪失了動力,只愿享受;或者在面對現實的壓力和外界的誘惑下,只追求功利與回報,缺乏無私的奉獻精神。
雖然說大學生都是具有專業知識的特殊群體,像醫學、法學、外語、會計等專業的知識可以應用于各大社區、敬老院、義教服務等志愿活動中。但由于學生自身的知識還不夠扎實,技能還不全面成熟,因此導致大多志愿者團體的服務方法和技巧不夠專業。
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組織主要是靠學生會及校團委,活動項目、人員、時間和經費都要靠團組織批準,對組織依賴性較大。同時部分志愿者缺乏主動性和創造性,參與活動只靠組織來安排項目。有些同學對大學生志愿服務的認識不夠全面,目前學校組織的志愿服務活動都集中在幼兒義教、探訪孤寡老人、打掃公共衛生等固定的形式。與所學專業知識聯系比較少,造成志愿服務活動內容單一。
各高校應該要建立長期的穩定且成熟的大學生志愿服務組織機構,召集一些有服務熱情的大學生,登記好他們的聯系方式,并且按照學生們的需求、期待和不同的形式,分成不同的志愿服務小組,使其逐漸形成一個完善的志愿服務體系。這樣有助于大學生更好地參加各種志愿服務活動,也有助于更好地發展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
學校作為組織大學生參與志愿服務活動的橋梁和紐帶,需要積極組織一些關于大學生志愿服務方面的培訓課程或者主題班會等活動,有助于大學生更清楚地了解志愿活動的宗旨和正確的方法技巧。除此之外,學校可以定期在各宣傳欄或者公眾號上加大關于志愿服務方面的宣傳知識,讓更多的大學生正確認識了解相關志愿服務,使更多的大學生加入到志愿活動中去。
各高校可以成立一些志愿者的社團或者部門,并且讓一些有經驗的老師或者學生去給里面的人傳授關于志愿服務方面的知識和技能。學校在挑選志愿者的時候,也要適當地考察他們的專業學習成績,優先考慮專業成績比較好的大學生。
學校是匯聚人才的地方,志愿服務不應總是如此單一化,應該更大地發揮大學生的志愿服務方向,能力,讓他們可以幫助到更多的人。因此,學校應該要大膽地嘗試,開拓不同的服務讓大學生志愿者可以有更多不一樣的鍛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