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燕
受到歷史因素及傳統政治經濟因素的影響,中西部地區經濟教育水平存在顯著差異[1]。尤其是對于我國西部偏遠山區的農村小學,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教育觀念封閉,導致農村小學體育教學得不到重視,教學開展難度大,教學水平較低,不利于素質教育的實現。
偏遠山區農村小學體育老師最常見的是由其他任課老師兼任,甚至對于一些條件很不好的地區甚至學校只有一個老師,兼任所有的課程。近幾年隨著國家啟動西部偏遠地區支教計劃以及農村教師資助計劃等,一些資教生到偏遠的學校擔任體育教師。但是這些計劃所招到的老師大都存在流動性大,在編不在崗的現象。大部分的學生只需要支教三年,甚至也會有學生在教學的過程中放棄。偏遠地區不少體育教師不在編,而且也并非是體育專業畢業的,沒有經過專門的培訓,也不具備專業素質[2]。不少體育課就是放羊式模式,教師在體育課上不教授內容,而是讓學生自由活動。這種現象的出現與當地政府不重視體育教師的引進有著密切關系。
農村整體教育資金都比較缺乏,甚至難以維持學校的正常運轉,根本不會有多余的資金修正體育場地,購置新型的體育器材等,所以硬件設施的缺乏也是偏遠山區農村體育教學需求無法得到滿足的主要影響原因。根據實地調查研究發現,體育器材缺乏是偏遠地區農村體育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我國雖然極力推崇素質教育,而且在一些經濟相對發達的城市也已經得到較好的落實。但是對于偏遠山區的孩子們,他們更希望學習更多專業知識來改變自己的命運。校長、教師、學生及家長都沒有對體育教學形成正確的認識,認為這些內容和升學無關,只要能夠應付上級的檢查就行[3]。認為山區學生更應該好好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努力考上大學,將來生活在城市中。
西部支教計劃已經開展多年,而且每個省市也會有針對性的激勵措施,為大學生們參與農村支教和基層資教的熱情也在提升。國務院從2007年開始就對教育部直屬示范院校實行師范生免費政策,后期也在不斷擴大免費政策的范圍,這必然會使農村教師的數量得到增加,尤其是針對體育、音樂和美術等課程。針對支教教師和資教教師,政府都應當制定專門的政策讓他們真正可以在偏遠山區扎根,要留得住人才。
政府對于偏遠山區農村小學體育課程開展的作用就是要加大對體育教育層面的經費教育,出臺專門的政策法規來進行更好的約束。對于體育層面的經費必須要做到專款專用,讓這些資金真正用在體育教學中,拒絕鋪張浪費,結合學校當前已有的資源,更提倡動手制作適合當地特色的體育器材,適當的時候購買必要的設備。最大限度減少偏遠山區農村小學體育活動、體育訓練、體育教育受到場地器材的約束,讓小學生們能更好的開展體育活動。
偏遠山區,尤其是地勢起伏比較大的地區,學校體育場地受到的局限性很大。小學生們自我安全意識薄弱,教師不可能同時顧及到所有的孩子,因此很容易發生安全問題。安全隱患的存才會使小學體育課課外教學產生不利影響。想要解決這個問題,教師需要充分發揮室內游戲的作用,可以選擇一些圖片或者遠程資源等方式,讓學生通過了解體育項目、體育明星、健康生活方式來對體育形成更全面的認識,以此來提高學生們對體育活動的興趣,最終樹立起終身體育的學習理念。
偏遠山區農村小學體育教學開展不僅需要落實當前國家對小學體育目標,而且還需要讓體育課程的內容變得更加鄉土化,體現當地的特色,讓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技能和身體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都得到提升。注重民間體育項目和民族體育項目的開發,加大利用力度也可以使體育活動的內容變得更加多元化。比如利用山路來練習越野跑步;利用樹木來練習學生的攀爬技能;利用石頭來練習學生的投擲技巧。充分調動學生來和教師一起自己制作體育活動器材。
偏遠山區農村小學由于受到地理位置、歷史發展因素的影響,體育課程開展現狀不容樂觀。因此應當針對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創新體育教學模式,結合當地特點拓展體育課內容,讓體育課內容更具備鄉土性。最終改變偏遠山區農村小學體育教學現狀,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