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君
(盧家巷實驗學校,江蘇 常州 213000)
信息技術策略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的運用
——以音樂欣賞課《鱒魚》為例
王佳君
(盧家巷實驗學校,江蘇 常州 213000)
欣賞課是小學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學生情感體驗以及審美能力的提高有著重要的意義。傳統的耳聽口述的教學方式無法較好地展開并深入欣賞課堂。本文就信息技術策略在小學音樂欣賞教學中使用的優勢進行了闡述,分析了欣賞作品《鱒魚》的特點以及學生學情,并試圖把我在區公開課執教的《鱒魚》中運用的信息技術手段進行了歸納總結。
小學;信息技術;音樂欣賞教學;策略;運用
《音樂課程標準》指出:以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擴展了音樂教學的容量,豐富了教學手段和教學資源,在音樂教育中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音樂教師應合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視聽結合、聲像一體、資源豐富等優點,為欣賞教學服務。合理運用好信息技術手段,能夠為音樂欣賞課的展開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鱒魚》鋼琴五重奏是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一首欣賞曲,這首作品織體龐大,全曲總長七分多鐘。四年級的學生有一定的欣賞能力,但如此龐大的作品,學生們還是第一次接觸。小學階段的學生在行為上自控能力較差,讓他們從頭到尾欣賞,無疑對課堂紀律是很大的挑戰。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耳聽口述的教學方式根本無法展開這堂欣賞課。本文將結合《鱒魚》課例來闡述信息技術在欣賞教學中的應用。
片段一:歌曲導入
聽歌曲《鱒魚》,大屏出示歌詞
師:今天,王老師給同學們帶來了他的另一首好聽的歌曲《鱒魚》,我們一起來聽聽歌曲中講了什么故事?
生:自由發言
師:是的,它講述了小鱒魚在水里自由玩耍,最后被漁夫無情釣走的故事。
我從網絡上搜索到這首《鱒魚》合唱曲,并把它作為導入使用,學生聽完一遍已了解故事情節發展,為樂曲的欣賞降低了難度。從歌曲入手,能夠拉近學生與欣賞作品的距離,幫助學生理解音樂內容,從而達到降低難度,拆除門檻的功效。
片段二:簡介鋼琴五重奏,并了解各樂器音色特點
師:把歌曲改編成了器樂作品,那會有哪些樂器來演奏呢?我們一起來聽辨一下。
(五種樂器,分別選取學生以前欣賞過的器樂作品,或是經典的音樂作品給予學生聽辨)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在這節欣賞課中,始終圍繞“聽覺”展開活動,通過聽辨以前欣賞過的器樂作品以及經典音樂作品來感受各樂器的音色特點,一來是新舊知識的鞏固,二來可以接觸到更多的音樂作品,擴大學生的音樂視野,從而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片段一:哼唱《鱒魚》主題旋律
用啦跟琴分句哼唱
跟琴完整哼唱
師:舒伯特不光歌曲寫的好,在器樂作品的創作上也是極具造詣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欣賞舒伯特根據同名歌曲《鱒魚》改編的《鱒魚鋼琴五重奏》。
一直以來,“唱”都是學生在音樂課中最能接受的音樂體驗方式,我嘗試運用各種有效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聆聽音樂、感受音樂、參與音樂。于是,我嘗試用制譜軟件制作了《鱒魚》的單聲部主題旋律簡譜,方便學生進行哼唱。通過旋律的哼唱,幫助學生熟悉音樂作品的主題旋律,加深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印象,有利于學生有效地參與音樂活動中,同時培養了學生的演唱能力以及音樂的記憶能力。
片段二:講解樂曲結構,出示樂曲結構
《鱒魚》這首欣賞曲從主題開始到結尾共有七個音樂片段。我利用音樂剪輯軟件按照音樂情節發展,將作品切割成七個段落,并將這七個段落分別命名,播放時點擊哪個樂段,哪個樂段就播放,學生在欣賞的時候關注點明確,各樂段之間情緒、速度、情節的變化發展一目了然。學生看得清楚,聽得明白,對于樂曲的結構印象深刻,記憶牢固。
片段一:欣賞主題段
師:我們帶著這樣兩個問題來欣賞主題段:是哪件樂器在演奏小鱒魚的主題旋律?這一段的情緒是怎樣的?
生:小提琴、優美舒緩的

速度情緒情節緩慢優美舒緩自在暢游
師:這一段小提琴舒緩的演奏,描繪了小鱒魚自由自在、無憂無慮的生活。以欣賞主題段為例,這首作品共有七個段落,每段速度、情緒、情節發展都不同,在學生欣賞完每段后,通過幻燈片表格呈現,結合學生的體驗回答,概括總結了各音樂要素。這些工作只需在課前通過整理,歸納輸入進電腦,進行適當的編輯、調整,在課堂上就可以按照教學順序,得心應手地把圖文清晰又規范地呈現出來。這樣,既節省了課堂板書的時間,避免學生注意力分散,又加大了課堂傳遞信息的容量,還提高了教學效率。
幻燈片呈現不僅僅局限于圖文呈現。圖形譜在音樂欣賞課中也需要借助幻燈片呈現,如今,圖形譜已被廣泛運用于音樂欣賞課中。什么是圖形譜?它區別于一般的符號、繪畫,它就是一種新的音樂記錄符號體系,是用圖形(線條、顏色、形狀、符號等)試圖表現音樂的節奏、旋律、高低、長短等要素的可視覺形式。這通常需要老師在課前通過電腦繪畫的方式精妙設計,在課中依托幻燈片呈現在學生面前。在欣賞到《鱒魚》第二部分第四變奏時,也是全曲的高潮時,我抓住開頭重音節拍點,表現鱒魚被漁夫抓走時的緊張不安,用緩慢手部動作表現鱒魚慘遭不幸,學生在快樂中體驗、表現了音樂。總之,它可以將抽象的音樂變得形象具體,使聽覺藝術與視覺藝術聯系在一起,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形象,鼓勵學生用圖形譜去表現自己聽到的音樂,有助于學生音樂表現力的提高。
小學階段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關鍵時期,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自身特點,合理利用好信息技術手段,這將會大大提高小學音樂欣賞教學效果。
J605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