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晶云
(廣西藝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
巴赫平均律第一首演奏分析
葉晶云
(廣西藝術學院,廣西 南寧 530000)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是巴洛克時期的代表人物,十八世紀德國偉大的音樂家。他的音樂對巴洛克音樂產生和世界音樂的發展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在其眾多的音樂作品中,《平均律鋼琴曲集》是他鍵盤音樂中最偉大的成就,這套作品是巴赫音樂創作的巔峰,被人喻為音樂上的《舊約圣經》,是當今世界鋼琴學習的必彈之本。本文將對巴赫《平均律鋼琴曲集》中第一首BWV.846進行淺析,并且通過對巴赫平均律第一首的探究和演奏感受找到巴赫鋼琴作品的演奏技巧、方法和特點。
平均律;演奏技法;演奏特點
巴赫平均律的產生經過了很長的時期,在15世紀,杜費創作出一種卡農曲,最早在16 世紀的宗教音樂開始有這種作曲形式,復調音樂也隨之發展起來,直到18世紀巴赫時代達到了巔峰。其中以《平均律鋼琴曲集》中的賦格曲為代表。
德國維克邁斯特在1671年把八個音平均分為十二份,使各個半音程之間有著絕對平均的比例,這就是“平均律”。十二平均律是由兩部分組成的,每一個調都包含一首前奏曲和一首賦格曲,共24首。作品中第一首《平均律NO.BWV846》創作于1722年,這首平均律第一首《C大調前奏曲》和古諾加上的旋律一起被稱作《圣母頌》,被眾人知曉。創作當時巴赫正任宮廷樂長,便開始了第一部平均律的創作,這時的巴赫日常生活豐富,音樂上十分貼近生活,聽起來容易引起大家的共鳴。
(一)十六分音符
該前奏曲出現了很多十六分音符,對手指訓練極具價值。其中十六分音符的彈奏是借助于靈活移動手位來完成的。還有一些小節是連續的附點節奏加十六分音符,演奏時手指力度不能太弱,否則會造成音量不平均。這首作品最重要的是和聲的變化及連接,這種和聲進行我們可以通過力度的把握來推進情緒的變化。在有較多的十六分音符出現時,我們可以貼鍵演奏,但每個音都要清晰明了、均勻而又不能彈得生硬,演奏時特別要注意指尖的觸鍵點和動作的平穩,手指動作不要太大。在演奏8分音符和4分音符的時候,我們可以用非連音演奏,音符和音符之間有一定的間隔,這樣才能讓我們更好的模仿巴赫時期樂器的音響效果。交代清楚音符,左手在演奏中盡量保持住音值,保證觸鍵時間。在平時練習中,我們可以先用慢速練習,去體會觸鍵的深度和速度,達到完美的聽覺效果后再加快速度,使手指控制力不斷增強。
(二)保持音
所謂保持音首先就是要保持住音的時值。切勿在節奏彈夠之前離開。有些地方需要稍稍延長一點來表現這個時值的豐滿程度。總的來說保持音記號是既要求時值也要音色的到位,不光在節奏要穩定,又要在音色上厚實和飽滿。在巴赫平均律第一首前奏中出現了較多保持音,在演奏時候,最開始的幾個音手指要盡可能保持住,保證一定的觸鍵時間,有時候右手的每一個音也盡量保持住,會有手動踏板的效果出現,不管怎么樣處理,只要符合巴赫音樂風格,根據不同的情況,在一定的尺度內是可以由演奏家自己把握的。其次我們可采用慢速練習和分手練習來訓練保持音。
(三)裝飾音
在《巴赫平均律鋼琴曲集》中,裝飾音的運用既豐富又復雜,盡管之前有不少作曲家有講到,但不同的版本和不同演奏者對原版樂譜的理解各不一樣,一直都沒有固定的標準和準則。更因為現代鋼琴和古鋼琴區別較大,有時無法在現代鋼琴上完全奏出巴赫作品中的裝飾音,所以對裝飾音的彈奏不能太拘謹。一般來說,這些的裝飾音結構工整,從拍子上開始,即使有時會有華彩的裝飾,但也不能彈得太過夸張隨意。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是從上面還是下面的音開始顫音的裝飾,該彈多少個顫音由曲子的彈奏速度快慢和其它聲部音的時值長短決定。鋼琴家的修養和對樂曲的不同理解有時決定了裝飾音的不同奏法。
在巴赫平均律第一首賦格中出現了幾處顫音,這些顫音不同于現代的顫音奏法,現代顫音既可以從上方音符開始也可以從主要音樂開始,還可以從下方音符開始,而在平均律的演奏中只能從上方音符開始,在平均律第一首中有一處特殊的顫音,即附點音符的顫音,保持附點節奏的特點,如下圖

顫音的彈奏在一定時值內可多可少,手指機能比較好的可多彈幾個顫音,只要不影響音的時值。彈奏靈活均勻,切勿產生輕重不均,長短不一的情況,這要求彈奏者具備一定的手指功底。
(四)多聲部的演奏
在演奏賦格時要特別注意聲部的層次問題,在演奏其他大多作品時,我們通常左手比右手會彈的輕一些,但是在演奏平均律賦格時,并不是這樣。在演奏巴赫以及巴洛克時期之后的作品時,一部分演奏者在彈奏復調音樂作品時,會出現過于夸張的處理。實際上,在演奏的過中,要十分注意不同聲部間的層次問題再進行合理的安排,有時用較弱的層次來彈奏。我們首先要認識到曲子右手部分主要是十六分音符,與之對應的是左手的八分音符。其次,要知道主題會在哪個聲部出現。只有這樣才能在彈奏的時候對非主題聲部的音量加以控制,才能突出主題部分,不同的聲部各都有不同內涵,出來的演奏效果充滿動感和層次感,。在演奏時,不能因為過分重視主題聲部正在進行的樂句,而忽略了其他聲部正常的呼吸和分句。另外一定要注意合理分配每個聲部的力度大小,避免重音的出現。
在練習巴赫作品時,我們應該首先把握巴赫平均律的總體風格,對平均律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把握各個聲部之間的聯系,做好分手分聲部、合手分聲部的練習,先慢后快,只有把這些工作都完成了,才能對巴赫平均律有更深入的認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把握巴赫作品的精華所在,演奏出更有情感,更富表現力的音樂。
[1]羅薩琳·圖雷克.巴赫演奏指南:對歷史、結構及演奏的根本研究(重譯本)[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9.
[2]魏廷格,鋼琴學習指南[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7.
[3]趙力.巴赫《十二平均律鍵盤曲集》名篇分析與演奏法研究[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圖雷克.巴赫演奏指南[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9.
[5]趙曉生.平均律鍵盤曲集[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8.
J65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