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瑞 張竹巖
(燕山大學,河北 秦皇島 066004)
襄垣鼓書唱詞的特點分析
王 瑞 張竹巖
(燕山大學,河北 秦皇島 066004)
襄垣鼓書是流傳于山西襄垣地區的一種說唱音樂,是襄垣地區“鼓兒詞”和“柳調”兩個曲種的統稱。它成型于明末清初,清朝中葉發展成熟并開始興盛,至今仍是當地百姓娛樂教化的重要鄉土藝術形式。其唱詞句式結構清晰,語言合轍押韻,內容通俗易懂,很受群眾喜愛,而本文筆者將對其唱詞的結構和韻轍進行深入分析。
襄垣鼓書;唱詞;句式結構;韻轍
襄垣鼓書是一種地方口頭說唱文學,它起源于山西襄垣,流行于上黨地區,是現存北方鼓書類曲藝中歷史較為悠久的曲種之一。其唱詞獨具特色,語言合轍押韻且通俗易懂,很受群眾喜愛。下文將從襄垣鼓書唱詞的句式結構和韻轍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和探討。
(一)基本句式結構
襄垣鼓書唱詞的基本句式為兩句體,上下句結構,以整齊的七字句或十字句為主,這樣的句式結構不但給人以規整、勻稱的視覺效果,而且整齊的句式唱起來朗朗上口,增加聽眾對其內容的瞬間記憶效果,更容易使聽眾產生興趣。“鼓兒詞”和“柳調”的基本句式均是兩句體為基礎的上下句結構。
1.七字句
七字句的詞逗一般為“四 — 三” 、“二 — 二 — 三”的節奏,上下句結構,整齊對應。
1)“四 — 三”式;如:
上句:夫妻恩情 重如山,下句:違抗父命 結良緣。
——《鴻雁捎書》
2)“二 — 二 — 三”式;如:
上句:一更 一點 天寒冷,
下句:凍得 洪武 打顫驚。
——《朱洪武放牛》
2.十字句
十字句有“大十字”和“巧十字”之分,詞逗為“三 — 三 —四” 結構的被稱為“大十字”;而“巧十字”的詞逗結構為“三— 四 — 三”式,均為上下句整齊對應。
1)“大十字”“三 — 三 — 四”式;如:
上句:上寫上 告狀人 田門蘇氏,
下句:小民婦 交行年 四十七冬。
——《回文屏》
2)“巧十字”“三 — 四 — 三”式;如:
上句:這一個 泰山壓頂 往下打,
下句:那一個 猿猴獻果 往上迎。
——《回文屏》
在“鼓兒詞”的唱詞中兩種基本句式都有應用,而在“柳調”的唱詞當中均是以七字句為主。
(二)變化句式結構
變化句式是在兩句體的基本句式結構基礎上,對各句的頭腰尾進行擴充或緊縮的變化而成,分一般變化句式和特殊變化句式兩種情況。變化句式的出現一方面豐富了唱詞的節奏形式和表現力,另一方面也使唱詞更口語化,更容易貼近觀眾,讓觀眾產生共鳴。
1.一般變化句式
擴充或緊縮詞逗的組數或字數,使基本字組發生變化,從而形成五字句、八字句、九字句、十一字句等一般變化句式。
1)五字句
在基本句式七字句的基礎上減縮兩個字而成,使其語言更簡潔、更精煉,表達內容更直接。其詞逗為“二 — 三”式的整齊對應結構;如:
上句:有寶 來進寶,
下句:無寶 進仙鳥。
——《唐王探病》
2)八字句
在十字句的基礎上減縮兩個字而成,既能表達一些七字句表達不出的內容,又比十字句的語言精練。其詞逗一般為“三 — 二 —三”式的節奏,其上下句結構分整齊對應型和非整齊對應型;如:
①整齊對應型
對仗工整,明快流暢。
上句:十二家 美女 來拉纖,
下句:十二家 美女 幫船頭。
——《楊廣玩花》
②非整齊對應型
錯綜交替,彼此關聯。
——《三十三怕》
3)九字句
在基本句式七字句的基礎上擴充變化詞逗而成,有加強語氣,強調或特指的作用。其詞逗可分為 “二 — 四 — 三”、“二 — 二— 二 — 三”、 “三 — 三 — 三”、“四 — 五”四種節奏,其句式基本都是非整齊對應型結構。如:
①“二 — 四 — 三”式,在七字句基本詞逗的基礎上增加一組詞逗。
上句:十冬臘月 嚴寒天,
下句:富人 身穿皮袍 把酒提。
——《窮人嘆冤氣》
②“二 — 二 — 二 — 三”式;如:
上句:關公 這里 假帶怒,
教師主要以課堂教學的知識和理論基礎為基礎,與直接獲得實際和實踐能力的生產和科研實踐相分離。因而,通過實踐教育基地的建設,給教師搭建了產學研合作的平臺,不僅擴寬了教師的視野,實現知識的轉化,而且還能提高教師的科研水平;同時,企業也獲得了人才、技術的有力支持,對于提高企業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有了進一步的保障。
下句:寶劍 放在 魯肅 腰邊上。
——《單刀赴會》
③“三 — 三 — 三”式,九字句中一種特殊的句式結構,這種結構使原本句子的整體節奏發生了變化;如:
上句:用手 一舉 往下甩,
下句:魯子敬 跌了個 面朝天。
——《單刀赴會》
4)十一字句
在七字句、十字句的基礎上擴充詞逗變化而來,句式非整齊對應,一般應用較少。
2.特殊變化句式
通過嵌三字頭,三字嵌、四字嵌嵌句尾等形式對基本句式進行擴充;或在基本句式中加入一些虛詞進行擴充的變化句式,從而形成一種字數不等、對仗結構不整齊的特殊變化句式。這些句式一般在基本句式中穿插使用,不用于大篇幅寫作。
1)嵌三字頭
“即在基本句式前增加三個字,這三個字不屬于基本句子結構
成分,常作情緒轉折,加強語氣或句子之間的連接語。”如:
【上寫的】景崗山上有猛虎。
——《武松打虎》
【說的是】天上星星朗朗稀。
——《窮人嘆冤氣》
2) “三字嵌”、“四字嵌”
即在句子當中增加詞組,一般為三個字或四個字。通常為表動作狀態的疊詞,具有修飾作用,使唱詞語言更為形象生動;如:
《寡婦熬兒》中的兩句:“為熬兒受盡千般苦,(捏捏咯咯、打打對對、將將就就)把我兒子熬成人。”
《金錢斷》中的兩句:“依我說把這一文錢斷給我,叫老爺(痛嗒嗒)吸上兩口毛藍煙。”
3)嵌句尾
在基本句式中加入短句或對句尾進行重復,以此來變化擴充句式,強調語氣、情緒或對基本句式補充說明;如:
《鴻雁捎書》中:“祝告他上天言好事,保佑咱夫妻早團圓,(哎咳呦!早團圓。)”
4)虛詞擴充
在唱詞的基本句式中加入一些無實際意義的字或詞進行句式的擴展延伸,如襯詞、語氣詞、連接詞等等,以此來豐富唱詞和唱腔色彩,同時使句子的內容得到進一步的強化和擴展,這些句式字數不等,長短不一,語言也更口語化;如:
《武松打虎》中:“返回來再把(那個)猛虎講一講(哎呦)”中,“那個”和“哎呦”均為嵌字,它們豐富了唱腔卻依舊不影響句子內容和故事情節。
3.三字垛句
也屬于襄垣鼓書唱詞特殊句式中的一種,又與其不盡相同。它一般用在情緒緊張或需要渲染的地方,語言短小精悍,詞組字數相同,這種結構使句式產生一些特殊節奏的變化。此類句式除詞組字數相同之外,在韻轍和平仄方面都有一定的要求,每句的結尾都押韻,給人以特別的整齊感。
如《回文屏》中:
“兩員將,各逞強(ang),
刀對槍,上下揚(ang)。
坐下馬,塞虎狼(ang),
狗趕兔,虎奔羊(ang)。
錯一眼,開了膛(ang),
撇了爹,閃下娘(ang)。
老婆一輩守空房(ang)。”
此段為描寫兩位將軍對戰的局面,前幾句均為三字垛句,以此表現出一種緊張、激烈的氣氛。
鼓詞類中的韻文雖與古代的律詩有所相似,但它卻沒有律詩的規則嚴格,這些韻文用韻比較寬,平仄不嚴,比較接近口語,襄垣鼓書亦是如此。
(一)韻轍
襄垣鼓書作為北方說唱類音樂,語言隸屬北方方言體系,而北方方言的音韻被歸納成“十三轍”,襄垣鼓書也是按照這十三道大轍押韻的。
十三道大轍韻母發花轍a ua ia梭波轍e o uo也斜轍^e ie ve懷來轍ai uai灰堆轍ei uei(ui)遙條轍ao iao由求轍ou iou(iu)言前轍an ian uan van人辰轍en in uen(un)江陽轍ang iang uang中東轍eng ing ueng(weng) ong iong一七轍i v er姑蘇轍u
在襄垣鼓書的鼓詞中,這十三道大轍基本都有應用,但用得比較多的有:言前轍、人辰轍、江陽轍和中東轍。在鼓詞的演唱過程當中韻腳的押韻情況為兩種:一是鼓詞全篇一韻到底,從頭至尾不換韻,整齊劃一;二是幾道不同的轍混合使用,這樣混合使用的轍被稱為“花轍”,這其中比較常見的有中東轍和人辰轍混合的“花轍”。“ 花轍”的應用使唱詞的語言和唱腔變化更豐富,尤其是在演唱長篇書目時,一層不變的韻轍會讓人產生聽覺審美疲勞,“花轍”的使用有效地避免了給人的重復感。唱詞的用韻規律大致為:上句起韻,下句押韻,以后的唱詞凡上句不押韻,逢下句是押韻。
如:①《藍橋會》從頭至尾用言前轍一韻到底。
山長青松松在山(an),山藏古洞洞藏仙(an)。
神仙只有神仙渡,哪有凡人渡神仙(an)。
昔日有個魏公子,姓魏名榮字奎元(an)。
自幼桃山把書念,忽然想起探母安(an)。
……
這是藍橋一會事,說到此處就算完(an)。
——《藍橋會》
②《日出東山滿天紅》中則是中東轍和人辰轍混合的“花轍”。
日出東山滿天紅(ong),勸人行善莫行兇(ong)。
行善自然有好處,作惡死后落巧名(ing)。
霸王剛強烏江死,韓信死在未央宮(ong)。
打虎好漢李存孝,臨死五車分了身(en)。
前朝有個伍子胥,臨死人頭掛南門(en)。
——《日出東山滿天紅》
(二)聲調
平仄一般指我們漢字的聲調,襄垣鼓書的平仄規律與其他北方鼓詞類的平仄規律基本相同,在襄垣鼓書當中我們一般把陰平和陽平稱為平聲,上聲和去聲稱為仄聲。平仄體現在句尾,其規律一般為:上句句尾落仄聲,下句句尾落平聲,全篇的起韻句句尾也落平聲。如:
瑞氣昂昂烏云騰(平聲),元朝以后接大明(平聲)。
才人新選書一部(仄聲),此書名叫回文屏(平聲)。
——《回文屏》
襄垣鼓書唱詞的句式結構和韻轍兩個層面均屬于其外在結構形式,從視覺和聽覺兩個不同的角度體現出其外在的韻律之美。首先是視覺上,唱詞詞句既有對仗工整的對稱之美,又有長短不一的錯綜之美,它是兩者的綜合體;而后從其聽覺上來看,各種迭字、擬聲詞、雙聲疊韻詞的應用,及其詞句的平仄規律、用韻規則等都體現出唱詞的聲韻美和音樂美。
除此以外,我們還可以對其唱詞內在的修飾成分進行分析研究,例如其文詞色彩,修辭手法等方面,以便更進一步的了解,讓讀者對襄垣鼓書的唱詞方面有更深入、更全面的認識。
[1]袁靜芳.中國傳統音樂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155-172。
[2]王德昌.襄垣七部藝術集成志·襄垣鼓書[M].上海:天馬圖書有限公司,2003.
[3]王德昌.襄垣鼓書精品匯集[M].長治:政協襄垣縣委員會文史委襄垣縣文化服務中心,2011.
[4]吳貝.襄垣鼓書調查與研究[D].太原:山西師范大學,2015.
[5]杜艷冰.京韻大鼓唱腔藝術研究[D].鄭州:河南師范大學,2011.
J605
A
王瑞(1994—),女,漢族,山西省長治市人,本科,研究方向:中國傳統音樂;張竹巖(1975—),女,河北省秦皇島市人,教授,碩士,研究方向:河北民間音樂與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