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燕娜,肖淑英,段洪連,張偉東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潞河醫院,北京 101100)
微信結合PBL教學法在神經內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
童燕娜,肖淑英,段洪連,張偉東*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潞河醫院,北京 101100)
目的 探討微信結合PBL教學法在神經內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將首都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神經內科見習生80人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分別采用微信結合PBL教學法和傳統PBL教學法,比較兩組教學效果。結果 兩組理論成績無明顯差異,實驗組病例分析和神經系統體格檢查成績優于對照組;在教學法是否增加學習興趣,提高自學能力、文獻查閱能力、綜合分析問題能力、臨床操作能力以及擴大知識面、培養團隊合作精神、教學滿意度、鍛煉臨床思維等方面,實驗組評價優于對照組。結論 在神經內科臨床教學中,微信結合PBL教學法較傳統PBL教學法能有效提升教學效果,值得推廣。
神經內科;PBL教學法;微信
臨床見習是醫學生邁入臨床的第一步,是理論聯系實踐、培養臨床思維的重要階段,越來越受到學生、教師、醫學院校及醫院的重視。在臨床見習教學中,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堅持問題導向原則,引導學生帶著問題見習,已在醫學教育領域取得良好效果并得到有效驗證[1]。但PBL教學法在神經內科見習中的應用存在一定的條件限制,比如見習課時間短,需掌握的知識點多,師生之間互動少,學生學習主動性差等。微信是目前國內外最流行的免費溝通工具之一,不受時間、地點限制,使用方便,能即時發送和接收文字、語音,還可以傳輸圖像、視頻,支持多人群聊[2]。筆者在神經內科PBL教學中引入微信,取得良好效果,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在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潞河醫院見習的2012級、2013級五年制臨床醫學專業學生80名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40名)和對照組(40名)。實驗組男15人,女25人,年齡21~24歲,平均(22.93±0.47)歲;對照組男17人,女23人,年齡21~23歲,平均(22.88±0.40)歲。實習時間為4周,每周一次專科見習課。兩組在年齡、性別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顯著性(P>0.05)。
1.2 研究方法
1.2.1 實驗組 實驗組采用微信結合PBL教學法。(1)教師建立微信群。(2)教師選擇PBL教學案例,通過微信將案例、討論資料及待解決的問題發送給每位學生,要求其利用業余時間查閱相關資料,仔細分析案例,并針對問題形成小組討論意見。(3)見習課中教師先闡述案例,使學生對案例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之后帶領學生床旁學習典型教學案例相關的病種,采集病史、進行體格檢查等,教師糾正學生問診及查體錯誤并床邊示范。回到教室后,教師重點組織學生依據課前準備的資料和臨床真實病例,解決提出的問題,鼓勵和引導學生討論,分享收集的資料,或現場上網搜索相關文獻資料,在微信群共享,總結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進行診斷和鑒別診斷,并制訂診療計劃。討論后教師進行總結,進一步強調需要掌握的知識點。(4)討論結束后,教師請學生結合該案例提出新的問題,共同討論,以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教師在學生討論后對知識點進行總結。(5)課后教師通過微信向學生提問,檢驗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對于沒有很好理解、掌握重點知識的學生,教師可以通過微信進行課后輔導。教師和學生還可以通過微信發布各種補充學習資料,共同學習。
1.2.2 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傳統PBL教學法,教學過程與實驗組相同,只是不通過微信進行案例預習、知識共享、師生討論、課后輔導等。
1.3 評價標準
在神經內科見習課結束后,對兩組學生分別進行理論知識測試、技能考核以及問卷調查,評價教學效果。理論知識測試滿分為100分,兩組學生考試內容一致。技能考核包括病例分析和神經系統體格檢查考核,每項滿分100分。見習結束后學生填寫不記名調查問卷,每個問題有優、良、中、差4個選項,分別計4、3、2、1分。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并進行正態分布檢驗,若符合正態分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若不符合正態分布,則采用兩獨立樣本秩和檢驗。檢驗水準設定為α=0.05,當P<0.05時差異有顯著性。
2.1 理論測試
實驗組和對照組理論測試成績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見表1)。
2.2 技能考核
表1 兩組考試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考試成績比較(±s,分)
理論測試技能考核項目 實驗組86.90±4.31 88.00±3.12 85.13±2.94對照組85.28±4.38 82.20±5.17 79.63±5.10 P值0.778 0.027 0.021病例分析體格檢查
實驗組病例分析和體格檢查成績高于對照組,差異有顯著性(見表1)。
2.3 問卷調查
在教學法是否增加學習興趣,提高自學能力、文獻查閱能力、綜合分析問題能力、臨床操作能力以及擴大知識面、培養團隊合作精神、教學滿意度、鍛煉臨床思維等方面,實驗組評價均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問卷調查結果比較((±s,分)

表2 兩組問卷調查結果比較((±s,分)
增加學習興趣加深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提高自學能力提高語言表達能力提高文獻查閱能力提高綜合分析能力擴大知識面鍛煉臨床思維培養團隊合作精神提高臨床操作能力教學滿意度項目 實驗組3.88±0.33 3.33±0.69 3.83±0.38 3.03±0.62 3.60±0.55 3.28±0.68 3.45±0.60 3.43±0.55 3.48±0.55 3.53±0.51 3.60±0.59對照組2.88±0.69 2.80±0.72 2.93±0.69 3.03±0.66 2.68±0.57 2.88±0.65 2.98±0.66 2.93±0.62 3.10±0.55 2.93±0.62 3.08±0.66 P值0.031 0.034 0.000 0.584 0.000 0.043 0.002 0.028 0.039 0.043 0.027
神經病學是建立在神經解剖學、神經生理學等多個基礎學科之上的臨床學科,實踐性很強,大部分內容比較抽象,涉及臨床病例復雜多變且不易理解[3,4],易使學生產生畏難心理,降低了學習積極性及能動性。這也對神經內科臨床帶教教師提出了挑戰。
3.1 傳統PBL教學法的局限性
神經內科PBL教學法以病例為中心,問題為基礎,臨床帶教教師為引導者,教學目標明確,主要是將基礎知識與臨床實踐相結合,培養學生臨床思維、實踐能力以及發現、解決問題能力[5,6]。傳統PBL教學法在神經內科臨床教學中存在一定局限性,主要有:(1)學生缺乏臨床經驗,缺乏對疾病的感性認識,在較短時間內難以抓住見習重點;(2)臨床師資力量相對不足,教學時間有限,師生間互動交流少,導致PBL教學不能充分有效開展;(3)學生學習被動,自主學習興趣低;(4)學生團隊協作能力較差,缺乏配合意識,部分學生依賴性強、性格內向、缺乏主動性,不能充分鍛煉自己,未達到有效教學目的[7]。為提高見習質量,我們采用微信結合PBL教學法,通過微信平臺傳遞信息資料,更充分地溝通交流。
3.2 微信結合PBL教學法的優勢
本研究中,實驗組技能考核成績高于對照組,而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實驗組對微信結合PBL教學法的評價顯著優于對照組,表明這種教學模式受到學生認可,在神經內科見習教學中可行且有效。
微信結合PBL教學法為學生和教師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可以消除傳統PBL教學受時間、地點、學生心理因素等限制的弊端,增加了生生、師生間交流溝通的機會,使討論更深入、更充分。通過教學實踐,我們發現微信結合PBL教學法與傳統PBL教學法相比有很大的優勢[7~10]:(1)便于利用碎片化時間,強化自學。學生根據教師發布的教學案例和問題,用碎片化時間自行學習,查找相關文獻資料。這種教學法使學生由被動接受知識變為主動探索未知問題,在探索過程中掌握知識點,記憶更加深刻,理解也更加透徹。(2)培養學生團隊合作意識,加強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微信提供平等開放的非面對面的交流平臺,可以一對一、多對一及多對多交流,讓一部分內向的學生勇于發言,表明自己的觀點,進一步克服學習主動性不足的缺陷。每個人都主動學習,主動分享,有利于團隊意識的培養,提高學習效果。(3)實時教學互動,延伸臨床教學。由于臨床工作繁忙,帶教教師很難抽出整塊的時間對學生進行一對一溝通和指導。利用微信學生可以隨時提問,及時反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教師能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在臨床工作間隙及時答疑解惑,發揮引導者的作用,保證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4)提高教師教學水平,促進教師成長。學生對帶教教師的評價涉及方方面面,對于帶教教師來說是壓力也是動力,促使其主動學習新知識,研究社會熱點及臨床進展等,通過微信平臺傳授給學生,提高教學水平。
總之,微信結合PBL教學法的效果優于傳統PBL教學法,對提高學生應對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均有積極作用,為學生以后從事臨床工作奠定良好基礎。微信這種網絡輔助教學方式使用方便,具有多種優勢,有效提升了神經內科臨床教學質量。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能將這種教學方式推廣到學生實習、神經內科住院醫師培訓等領域,進一步探討其適用范圍及操作模式,更好地為臨床教學服務。
[1]Gehlhar K,Wüller A,Lieverscheidt H,et al.Is a PBL curriculum a better nutrient medium for student-generated learning issues than a PBL island?[J].Advances in Health Sciences Education Theory&Practice,2010,15(5):671-683.
[2]李妮,王湘.微信的社會功能研究現狀[J].傳播與版權,2015(9):108-109.
[3]吳憂,梁順利,張榮博,等.PBL教學法應用于神經內科見習教學的實踐[J].浙江醫學教育,2016,15(1):12-14.
[4]王晉平,唐農,古聯,等.CBL教學法在神經內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體會[J].衛生職業教育,2016,34(1):57-58.
[5]馮智英,李穎,施國文,等.PBL教學在神經內科住院醫師培養中的應用[J].西北醫學教育,2012,20(5):1056-1058.
[6]柯將瓊,邵勝敏,鄭園園,等.基于院內網絡的PBL教學模式在神經病學本科實習帶教中的應用[J].轉化醫學電子雜志,2016,3(1):85-87.
[7]李鵬超,黃華興,秦超,等.基于微信視角的臨床PBL教學改革研究[J].南京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6(1):79-81.
[8]梅松麗,王凌燕,胡遠超.利用微信APP開展醫學心理學“移動PBL”教學的研究[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5(12):7-8.
[9]黃瑞雪,戴旻暉,胡建安.微信結合PBL在衛生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思考[J].基礎醫學教育,2015(11):998-1000.
[10]郭搏.以微信為平臺結合多元化教學法在血液病臨床帶教中的設計[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9):4-6.
(*通訊作者:張偉東)
G424.1
B
1671-1246(2017)15-01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