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海州高級中學 陳詠梅
課堂觀察
——高中英語新手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途徑
江蘇省海州高級中學 陳詠梅
陳詠梅 江蘇省特級教師,全國中小學外語教師名師,市“優秀教育園丁”,市“第二批中小學名師”,市“高中英語學科帶頭人”,市“基礎教育教學研究與評價”專家,市“教學先進個人”,市“十、百、千龍頭工程教學能手”。獲全國高中英語教師優秀課展示一等獎、省高中英語教師優質課一等獎、市中學英語教師優質課一等獎等榮譽稱號和業務獎勵近40項。
主持和作為核心人員參與國家、省、市級教學和教科研成果獎1項;主編《高二英語泛讀》、作為主要編委參編《漢英綜合大辭典》《漢英大辭典》《英漢科技大辭典》等五部詞典;參編《霧都并不似那么多霧》《牛津高中英語》《中學生心理輔導》和相關教輔用書10余本;在核心期刊及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論文20余篇。

為了使高中英語新手教師盡快適應高中英語教學,我們運用課堂觀察的技術手段跟蹤他們的課堂。課堂觀察分三個步驟:課前會議—課中觀察—課后會議。通過課堂觀察,發現新手教師的在課堂教學中存在問題,并指導他們改進以達到促進其專業成長的目的。
課堂觀察;新手教師;專業成長
隨著我國普通高中教育的普及,高中英語教師的隊伍在不斷壯大,每年都有大批的新手教師進入教師行列,給學校注入生機與活力。這些新手教師能否順利地適應新的工作環境和勝任教育教學工作將會直接影響到高中英語教育的可持續發展以及新手教師本人未來的專業成長。所謂新手教師就是剛從大學畢業從事教師職業的新手、生手或無經驗的教師。這個概念最早由伯利納提出, 他認為,教師發展成長經歷新手教師、熟練新手教師、勝任型教師、業務精于型教師和專家型教師五個階段(冉映2008)。 因此,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通常會對這些新手教師們進行入職培訓和在崗培訓,制訂一系列的培訓計劃幫助他們盡快適應教育教學工作。 新手教師們入職培訓不僅在職前培養和職后培訓之間形成了一個過渡階段, 即新教師的入職培訓階段, 很好地完成了新教師向職業教師的過渡,而且有利于教師的專業成長與發展,這在新教師入職的最初階段幫助他們實現身份的平穩轉變和良好的專業成長開始起著非常重要的、不可或缺的作用。然而,根據筆者參與過的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對這些新教師的培訓經歷, 知道這些培訓都是屬于通識教育培訓,有的培訓不分學科,因為有的新教師畢業于非師范專業,沒有受過師范生的正規訓練,甚至有的沒有參加過教育教學實習,因此,針對這樣的情況,培訓內容偏重于通識的教育學和心理學;有的培訓雖然分學科,但培訓內容更多地側重于教學理論、教學理念以及廣而寬泛的教學法。如何使新教師能在短期內適應教學崗位、從職業態度到專業水準上迅速勝任教師角色, 這已是廣大新教師的迫切心愿, 也是教育科研所關注的重大課題。
作為在教學一線奮戰三十多年的老兵,筆者深深懂得新手教師們最需要得到什么樣的幫助和培訓。針對我們學校的英語新手教師,筆者的研究課題就是通過課堂觀察促進新手教師的專業成長與發展。課堂教學是新手教師的立命之本,應該從課堂教學入手幫助他們能夠站穩課堂、駕馭教材,管理學生。
課堂觀察主要源自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西方的科學主義思潮。這個時期,課堂觀察的重點集中在課堂中教師與學生的互動類型的分析上。通常的方式是將教師的互動行為與學生的互動行為編成一套編碼系統(Coding system),用編碼系統中的編碼表對一堂課或者一個課堂片段進行互動行為的分析(夏雪梅 2012)。最早運用這種方法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貝爾思(R.F. Balse),他于1950年提出“互動過程分析”理論 。貝爾思提出群體互動是對小群體的觀察,并以此作為課堂中小組討論的人際互動過程的研究框架(沈毅等 2008)。在此之后,美國課堂研究專家弗蘭德斯(N. A.Flanders)于1960年提出“弗蘭德斯互動分析系統(Flanders Interaction Analysis System, FIAS)”, 他將互動分為“教師的語言”“學生的語言”“沉默” 三大類 (夏雪梅2012), 運用這套編碼系統,記錄課堂中師生語言互動,分析、改進教學行為,這標志著現代意義的課堂觀察的開始。
國內比較早地開展旨在改進課堂的課堂觀察是上海市教科院的顧泠沅教授,他早在青浦實驗中就提出課堂實錄、全息課堂錄像,并結合課例研究來使用。而目前廣為流行的當屬LICC觀察模型,它是由華東師范大學崔允漷教授及其團隊開發出來的(夏雪梅 2012)。
課堂觀察是通過觀察對課堂的運行狀況進行記錄、分析和研究并在此基礎上謀求學生課堂學習的改善、促進教師的發展的專業活動(沈毅等2008)。與傳統聽評課不同, 課堂觀察要求聽課者帶著明確的目的,借助有關輔助工具(觀察表、錄像機或錄音筆)以及聽課者自身的經驗、觀察的敏銳度,直接從課堂上收集資料,課后依據資料對此課做出相應的分析、研究。
課堂觀察的流程包括課前會議—課中觀察—課后會議三個步驟。課前會議討論和確定觀察對象、觀察目的 、觀察內容,制訂觀察表;課中觀察依據觀察表,觀察與記錄或描述教師的教學行為和課堂教學事件;課后會議分析觀察情況,處理觀察數據,形成觀察結論,反饋觀察結果,構成了確定問題—收集信息—解決問題的工作流程。
3.1 我校高中新手教師的群體特點
我校近兩年招聘5位新手英語教師,都是英語文學或英語教育碩士畢業生。她們有較強的英語專業知識和語言運用能力,虛心好學,接受新理念、新技術快,對現代化教學輔助手段比如多媒體、白板、網絡等的使用熟練自如,甚至會創新開發。她們的職業態度端正,希望盡快成為一名稱職的教師,渴望成為一名優秀教師,認為一個優秀的教師必須具有較高的教學水平和高尚的職業道德。英語新手教師們都是富有朝氣的年輕姑娘,時尚、靚麗,易與學生溝通交流。然而,新手畢竟是新手,有她們的局限性,而且個體差異也比較大,比如,她們缺乏系統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高中英語課程標準的內容與實施、學科知識與技能深與淺的把握、教材的駕馭能力等。她們最最缺乏的是課堂的駕馭與調理控能力,以及課堂中突發狀況的應變能力和教學過程中不在預設、突發生成的教學機智。她們自己也覺得在教學技能和課堂調控能力方面面臨巨大困難和擔心自己的教學與管理不被學校領導和學生或家長等認同的種種壓力。 而同時,在困難和壓力面前,新手教師們普遍感到有不斷學習的必要性,在專業發展需求方面,新手教師希望接受教學技能及教研能力方面的培訓。在培訓方式上,新手教師們喜歡觀摩考察,其次是同行交流及案例教學。因此對當前的英語新手的教育培訓應當以教育理念以及實際操作為主。其中,課堂觀察應該是對幫助新手教師專業化發展最基本的實用技術。
3.2 走進新手教師的課堂
在學校整體的新手教師的培養計劃中,我們英語教研組針對英語新手教師的培養與培訓的計劃,運用課堂觀察這一技術的課題得到學校的認可與贊同,申報并成為江蘇省教科院的立項課題。這是一個中長期課題,為期三年。課題組依據學校英語新手教師的特點,運用LICC課堂觀察框架,嘗試從四個維度——學生學習、教師教學、課程性質和課堂文化觀察新手教師們的課堂。從秋季入學開始,我們開始了第一階段的課堂觀察,為期2個月。此階段著重關注教師教學這一維度。
(1)課前會議
課堂觀察之前,課題主持人召開本次活動的第一次會議,課題組核心成員五人,五位新手教師參加了會議。核心成員圍繞觀察目標:五位新手教師;觀察內容:新手教師們課堂教學中的教學行為、專業素養的表現;依據觀察內容,制訂了三份表格:(1)教師教學行為(2)教師素質(3)課件的設計與演示;觀察地點:學校信息中心的錄播教室。觀察時間:周一至周五。
(2)課中觀察
課題組成員、四位新手教師(一位在被觀察)帶著表格,在錄播室后面的觀摩廳觀察,邊觀察,邊完成表格,同時,詳細記錄觀課隨想。
(3)課后會議
課后會議分為兩個部分:首先,課題組在課堂觀察之后收集了所有的表格,分工進行數據采集,分析數據,集體討論五位新手的課堂教學,并給每位新手教師一份觀課報告。然后,在周一下午集體備課的時間,課題組開了分析會,根據觀察表,對每位新手教師的課進行了分析、做出反饋。會后,要求每位新手教師把自己課的實錄進行回放,針對課題組提出的意見,思忖自己的教學行為,寫出教學反思。
以小錢老師的課為案例,依據三份觀察表分析她的教學行為、教師素質和課件制作與演示。小錢老師參加工作兩年,是個特別有上進心的新手教師。她授課的內容為譯林出版社《牛津高中英語》模塊三 Unit 1 Grammar and Usage Noun Clauses (1)。

表一 教師的教學行為

續表

表二 教師素質

表三 課件制作與演示

2. 有利于學生對新語言知識的學習;有利于學生更新和重建語言的認知結構A B C D B 3. 內容覆蓋教學的基本要點,層次清楚,突出重點,疑、難、關鍵知識點講解透徹,能解決教學中的重點、難點問題A B C D B 4. 內容正確、結構清晰、邏輯嚴謹,前置問題和后置問題安排恰當,設計巧妙A B C D A 5. 界面友好,運行快捷,操作簡單,靈活、可靠;各種模式轉換簡捷、準確、快速A B C D B 6.藝術性強,布局合理,畫面、聲音等整體運行效果流暢、清晰,文字醒目A B C D A 7.具有創新性,立意新穎,具有想象力和個性表現力,運用新技術,并使用得當A B C D B 8. 沒有科學性錯誤,趣味性強,減少學生學習心理壓力 A B C D C
3.3 觀察后分析與反饋
依據觀察表格和觀察記錄, 小錢老師課前能夠認真研讀教材,明確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定位準確,設計圍繞教學目標,教學環節由淺入深,層層推進,課前的預設在課堂中依次呈現,知識結構完整,契合主題,講練結合,課堂層次清晰;能夠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各個水平層次。
小錢老師采用了講授法講授語法,從頭至尾,基本上都是教師在講,或者教師問學生答,形式相對單一;由于教師過多關注教學內容, 沒有多思考教學內容傳遞的方式,所以,課堂缺少小組合作探究、討論;雖然有探究問題,但問題有高度,學生完成有難度,因此,課堂缺乏生成。再者,也看不出教師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而事實上,教師在上課之前,應該指導學生對即將學習的語法知識提前預習,并且,最好給出自主學習提綱,因為高一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強,需要教師從基礎年級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意識。
小錢老師溫文爾雅,儀表端莊大方,語言表達流暢自如 ,英語發音清晰,語音語調準確,有親和力,在課堂上跟學生互動有愛。但遺憾的事,可能因為是語法課,小錢教師基本上都是在用漢語授課,同時,語速稍快,口頭語“是不是啊”較多,這就大大地影響了教學層次。
課件是為教學服務的,小錢老師本節課的課件教學內容與教學目標一致,涵蓋教學內容,層次清楚,重點突出;畫面、字體清晰,操作簡便,但是頁面上有一個知識點錯誤和兩個單詞拼寫錯誤。由于過多使用課件,小錢老師沒有板書。
從三個方面的觀察,小錢老師的課堂優點和不足特別明顯;課題組建議小錢老師加強教師基本功的錘煉。首先 ,提高自我認識,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是高中英語教師的教學基本功,尤其是新手教師在課堂上要大膽使用英語,不要因為擔心學生聽不懂就放棄,創設英語的語言環境是學生英語學習的必要條件,同時,有利于教師自己的專業發展。其次,加強教育教學理論學習,研讀教育教學學術期刊,研究課例, 通過觀察有經驗教師的教學過程或自己的課堂教學活動過程, ,發現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和無效性,從而能高效組織自己的課堂教學活動,學會在自己的教學設計中運用一些有效的技術方法 ,如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在恰當的時候組織小組合作探究,保證課件制作準確無誤、無科學性錯誤;學會設計板書,因為課件不等同于板書,也不能替代板書,要凸顯板書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等。最后,提煉課堂語言,教師課堂語言的正確表達對于提高課堂教育教學效果至關重要。新手教師教學語言的表達要準確規范、精煉,做到言簡意賅,鮮明生動, 富有感染力 , 善于調節語速,形成和諧的節奏,做到語言優美,語調節奏鮮明,避免太多口頭語的出現。
分析反饋會后,五位新手教師紛紛表示這樣的分析會給了她們很大的觸動與啟發。因為,通過觀看自己的課堂實錄回放和觀察同伴的課堂,課題組給出的具有針對性的課堂教學情況的分析和建議,她們如醍醐灌頂,發現了自己課堂的問題,也能看出與同伴之間的差距,為促進自己的專業成長找準了努力的方向。
Malderez將課堂觀察的功能分為四類:(教師)專業發展;(新從業教師)培訓;(在職教師)評價;(課堂)研究(朱淑顏 2005)。
通過課堂觀察促進高中英語新手教師的專業成長符合課堂觀察的功能。在培訓新手教師教育過程中,我們引導新手教師以其專業知識和課堂教學為基本出發點,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借由觀察、分析、反思,課堂觀察能夠發現、診斷、解決課堂中的問題”(催允漷等 2013),最后達到改進教學和自我發展的目的。從教師專業發展的角度看,最適合的課堂觀察,不是以評價為目的,而是教師能以主體身份參與的課堂觀察,所以,新手教師參與課堂觀察,既是被觀察者也是觀察者,因為課堂觀察不是單打獨斗,而是一種團隊合作互助,在課堂觀察的過程中,觀察者與被觀察者之間多向互動,共同研究 、探討具體的教學問題,尋求新的教學解決策略與方式,開展自我反思和專業對話,以達到改進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屆時,團隊的每個成員都會得到應有的成長與進步,合作互動促進大家共同的專業成長與發展。
這樣的課堂觀察活動不是結束,而是剛剛開始,新手教師們帶著問題回到課堂,進行一階段的自我反思與糾正,課題組會對同樣的問題進行跟蹤直至她們有了長足的進步, 之后,進行下一階段的課堂觀察。
崔允,沈毅,吳江林等. 2013. 課堂觀察II——走向專業的聽評課[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冉映. 2008. 課堂觀察與英語新手教師群體的專業成長[J]. 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學報(5).
沈毅,崔允. 2008. 課堂觀察——走向專業的聽評課[M]. 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夏雪梅. 2012. 以學習為中心的課堂觀察[M]. 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朱淑顏. 2005. 外語課堂觀察:從教師評價到教師專業化發展[J].基礎英語教育(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