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婭青
一天晚上,王女士懷抱兩個多月大的二寶喂奶時,感覺他的皮膚有點燙,一測體溫38.1℃。“好在孩子精神狀態還行,暫時不用看醫生。以前大寶出現這種情況,都是先在家里觀察。”王女士對有些擔心的丈夫說。
接下來的幾天,二寶沒再發燒,但開始鼻塞、打噴嚏。“可能有鼻痂了,沒事,母乳喂養的孩子抵抗力強,半歲前很少生病,大寶1歲時才第一次生病。”王女士心想。
又過了幾天,二寶開始流鼻涕。王女士還是按照以往的經驗,沒帶孩子看病,也沒給他用藥。結果鼻涕越流越多、越來越稠,堵得二寶睡不好覺。他還開始咳嗽,聽起來喉嚨里有痰。王女士趕緊帶二寶上醫院,被診斷為支氣管炎。
王女士不明白:為啥以往對待生病的大寶頻頻奏效的經驗,這次用在二寶身上卻屢屢失敗?咱們聽聽鄭州市七院兒科副主任醫師、新生兒科主任賈西燕是怎么說的。
二寶第一次生病的時間往往比大寶早
同樣母乳喂養,不少生過兩個寶寶的媽媽卻有這樣的感受——二寶第一次生病的時間往往比大寶早。大寶半歲前基本沒病過,但有的二寶出生后3個月內就感冒發燒兩三次。
難道二寶的免疫力天生就比大寶差?當然不是。這主要是因為二寶出生時,大寶大都在上幼兒園或小學,他們和成人一樣會接觸到很多病菌,卻不像成人那樣懂得和小寶寶保持適當的距離,經常一進家門就拉著小寶寶的手不放、逮著小臉蛋猛親,很容易把病菌帶給小寶寶,甚至讓他生病。
出生后28天內發燒得馬上看醫生
發燒是人體對抗感染的一種保護性反應,只要孩子精神狀態良好,暫時在家注意觀察即可,不必馬上就醫。
王女士如此對待生病的大寶自然沒錯。但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寶寶不足3個月大尤其是新生兒(出生后28天內),一旦發燒(體溫超過37.5℃),哪怕是低燒,哪怕精神狀態較好,也得馬上就醫。
賈西燕主任解釋,太小的孩子特別是新生兒免疫功能較差,容易遭受細菌、病毒等入侵,引發上呼吸道感染等。再加上他們的血腦屏障功能發育不夠完善,細菌、病毒等很容易在全身擴散,當這些病菌通過血腦屏障進入顱內造成感染時,就會引起腦膜炎等比較嚴重的并發癥。
所以,孩子太小的話,不建議“硬扛”,宜及早就醫,以避免或及早發現可能出現的并發癥。
不發燒的孩子鼻塞、咳嗽嚴重也要警惕
此外,需要提醒家長的是,孩子不發燒不表示不存在上呼吸道感染,年齡小的孩子出現鼻塞、咳嗽等癥狀,家長不能掉以輕心。
孩子鼻塞可能是鼻黏膜分泌物在鼻腔內阻塞所致,也可能是感染引起鼻黏膜腫脹所致。如果沒有發現鼻痂或鼻痂被清除后孩子仍然鼻塞,就要及早就醫,看看是不是感染所致。
孩子咳嗽,偶爾輕咳一兩聲沒事,但如果次數較多,或咳嗽劇烈,或咳嗽有痰,則要及早就醫,排除感染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