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濟遠+馬輝
摘 要:文章主要針對因室內、車內裝飾等環境質量惡化、空氣質量超標而影響人類健康的一些問題,設計一款以活性炭、植物精油為原料,具有吸附室內有害物質,同時具有清新空氣、健康養生作用的復合活性炭工藝花盆,使人們呼吸到新鮮的室內空氣,制作出符合國家規定的環保創新型、無毒無害的工藝制品。
關鍵詞:復合活性炭;吸附;環保
中圖分類號:X51文獻標識碼:A收稿日期:2017-04-23
一、復合活性炭工藝制品簡介
所研發的工藝制品主要以復合活性炭花盆為主,以活性炭、植物精油為原料,制造出可以吸附有害物為目標的新型花盆,主要吸附空氣中的甲醛、芳香烴類等有害氣體。通過實驗,加大活性炭的吸附量,其中的精油成分則可調節人們的身心。通過實驗研究,由植物精油和改性活性炭結合而成的新型花盆,為活性炭、黏土巖按比例混合而成。主要工藝為原料粉碎—配料—成形—整型—干燥—焙燒等。
二、市場
目前,我國使用的花盆主要用來養植花卉,為盛放花卉的器具。按材質分類,分為泥瓦盆、塑料盆等。相比之下,本試驗所設計的花盆,不但可以使土壤更透氣,花盆表面還會吸附空氣中的雜質,凈化并清新空氣。其中添加的植物精油,使得本產品具有較好的保健功效。本產品特點鮮明,功能多樣,市場容量較大。
三、活性炭及活性炭的優化
目前使用的活性炭的形態主要是黑色粉末狀,其主要組成元素為碳元素,此外,還包含兩類化合物:一種是含有氧和氫的化學元素,另一種是灰分。
本文通過對活性炭進行改良,提高活性炭的吸附能力;通過利用和改變活性炭結構,使其具有優良的吸附性能。即將活性炭放入碳酸鈉中浸泡5小時,使其浸泡完全,風干后再加入亞硫氫鈉進行浸泡,之后進行風干、干燥。制成相應的成品,由實驗數據可知,其成品活性炭的吸附值會有所提高。
四、添加精油介紹
添加精油可使得產品有吸附空氣中雜質的效果,而且通過精油的釋放,可保證其產品質量,有益人體健康。精油能增強人體免疫功能,促進人體健康,同時能夠幫助人們增強免疫力,產生有利于身心的治療效果。
五、活性炭與黏合劑添加量的影響
取5克活性炭,加入不同質量的3種黏合劑,并攪拌均勻,在150℃下加熱30分鐘后,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
由圖可知, CMC作為成型劑其效果最好,吸附量最大。高于PVA和淀粉,所以PVA黏合劑強度最大,淀粉的強度最差。
六、后處理溫度的影響
取5克活性炭,加入不同的粘合劑,在150℃環境下加熱30分鐘,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
由圖可知,處理溫度的高低對吸附作用影響小,CMC吸附量最大, PVA和淀粉吸附量相近。
七、后處理時間的影響
將相同質量活性炭與3種黏合劑分別混合并進行加熱,即在150℃下處理30分鐘。實驗結果如上圖所示。
由圖可知,后處理時間對活性炭吸附性能的影響較小,處理時間對吸附量有影響。
八、產品剖析
花盆內壁是由PBT制成,外壁則具有活性炭成分,我們應用的改性活性炭則是由碳酸鈉和亞硫酸氫鈉制成,從而增大了活性炭孔徑,增大了吸附量。并采用蒸汽,使精油成分被活性炭吸收,活性炭可以儲存精油并且有精油的釋放管道,被吸附進來的有毒物質也會儲存其中,不會隨精油的釋放而逃逸出去。
九、產品性能
(1)產品強度大:通過實驗得到PVA(聚乙烯醇)的比例,使得花盆本身的硬度得到增強。
(2)產品的防水性、防氧化性:本產品采用的是將PBT作為花盆的內飾,即將其盆栽種植在PBT中,而其外部則由PBT與復合活性炭組成,使得花盆的防水性能得到提高。
(3)吸附性:本產品通過擴大活性炭的孔徑,吸附能力增強,而精油這樣的納米級的小分子則不會得到循環吸附。原因是精油納米分子較小,產生吸附作用時不會堵塞孔徑,所以精油一經釋放,活性炭對其的吸附率會很低。
十、總結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環境問題也越來越嚴重,而環保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利用活性炭來保護人們所處的環境,將會成為未來社會發展和家庭生活的發展趨勢。我們研究的產品符合現代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生活需要,具有活力和生命力,前景廣闊,今后還要不斷創新、不斷努力,讓產品更優和多樣化。本文通過對活性炭的改良,使其孔徑達到最優設計的工藝制品,具有優良的性能,在今后的室內環保中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廖秋實,李 苑,楊宇婷,等.活性炭和植物吸收對室內空氣甲醛凈化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11(25):99-102.
[2]周烈興.活性炭吸附處理苯和甲苯氣體的性能及機理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2011.
[3]周烈興,錢天才,彭金輝,等.微波加熱椰殼制備活性炭的表征及其對苯系物吸附性能的研究[J].化學工業與工程技術,2008(1):7-10.
[4]周烈興.椰殼基活性炭吸附去除空氣中有害物的試驗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2007.
[5]蔣文舉.微波改性活性炭及其脫硫特性研究[D].成都:四川大學,2003.
[6]程淑云.活性炭的改進及應用進展[J].河北化工,2007(6).
[7]董 潔,吳邊華.淺談活性炭的改性及其應用[J].煤質技術,2008(4).
[8]楊坤彬.物理活化法制備椰殼基活性炭及其孔結構演變[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2010.
[9]江 霞.微波改性活性炭的脫硫性能研究[D].成都:四川大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