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松+++苗雨
摘要:建筑工程的整體質量是建筑工程行業的生命線,一項工程是否能夠得到人們的認可,其主要的關鍵就是工程的質量,對建筑工程施工質量控制尤為重要,根據其具體要求采取相應的控制措施,從而確保建筑工程施工保質保量完成。
關鍵詞:建筑工程;圖紙會審;質量管理;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腳步的不斷加快,建筑行業也隨著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但工程所造成的安全事故也頻繁出現,國家對建筑工程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建筑工程質量可以說是建筑工程施工的核心工作,因此,施工過程中要加強對建筑工程質量嚴格控制措施。
一、施工前質量管理
(一)施工組織設計
施工組織設計是指導工程施工的綱領性文件,即指導擬建工程從施工準備到竣工完成的組織、技術、經濟的綜合性文件,是現場施工活動實行科學施工管理的一個法規。因此,施工組織設計必須按施工現場情況,工程特點,施工條件和施工要求進行研究。對人員、資金、材料、機械設備和施工方法進行科學地、合理地規劃安排,編制切實可行的“施工組織設計”,以便更好地做好工程的施工工作。
(二)實施質量責任
為實現工程質量目標,由項目總經理統一領導部署項目經理部,由總工程師協調工程施工質量工作,下設技術部和質檢部,具體負責施工全過程的質量管理工作,編制《質量計劃》、《質量質量保證措施及實施細則》和《質量管理制度》,將質量責任層層落實,以質量管理制度規范質量管理、規范人的行為,使施工質量管理措施有計劃、有序和規范化地實施。
(三)材料采購控制
國家《建筑法》明確指出:“用于建筑工程的材料、構配件、設備……,必須符合設計要求和產品質量標準”。因此,要把住“四關”,即采購關、檢測關、運輸保險關和使用關。建筑工程項目質量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原材料質量的優劣。假冒偽劣建材對工程質量可直接造成嚴重傷害。為此,應嚴格檢查施工單位進場的材料、構配件及設備的出廠證明、技術合格證及質量保證書及技術鑒定文件等,必要時還需要進行抽檢或試驗。建筑材料應重點檢驗的內容:鋼筋的出廠證明書、試驗報告單,鋼筋級別、種類、直徑及銹蝕情況,必要時抽樣送檢;水泥的出廠合格證、出廠日期、進場試驗結果報告以及品種和標號,骨料除按設計的規范要求檢查級配、料徑、允許含泥量外,還應注意禁用含風化的碎石;鋼筋、混凝土構件要送實驗室進行檢驗;對砂石的料徑、含水量、混凝土的配合比、坍落度都要嚴格把關。只有這樣,才能保證鋼筋混凝土的設計強度,從而保證建筑結構整體的安全性。
二、施工中質量管理
施工管理是指施工管理人員在施工現場具體執行施工組織設計和協調現場關系的一種管理。施工中的質量管理涉及很多方面,本文重點探討的是對本工程有重大影響因素的隱蔽工程的管理和鋼筋混凝土的管理,以及施工中的監督和檢查管理。
(一)加強隱蔽工程的管理
隱蔽工程多為結構工程。隱蔽工程驗收關系重大,如有差錯將直接影響建筑物安全性。隱蔽工程驗收記錄同時又是工程竣工結算的重要依據,因此,它還關系到工程造價的準確性。嚴格驗收隱蔽工程,認真做好驗收記錄和簽證工作,既能給竣工結算提供正確的依據,又能及時補救措施確保建筑產品的安全可靠性。在一旦出了結構問題的質量事故時,也較容易查明原因。就本工程來說,在基礎工程驗槽時,先檢驗基槽土質、基槽深度、寬度,使之符合設計圖紙和規范要求,經監理及有關人員簽證確認后才進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對工程鋼筋隱蔽前驗收,對照設計圖紙詳細檢查,對鋼筋作了抽樣強度試驗,不符合強度要求的不準使用;同時,核對了鋼筋的品種、數量、規格、間距、下料長度及鋼筋安放位置,使之符合設計圖紙的規范和要求;澆搗混凝土前,對已布設好的鋼筋是否走位進行檢查,有變位及時進行了校正等。
(二)加強鋼筋混凝土的施工管理
鋼筋混凝土的施工管理是至關重要的,尤其要把好幾個要害環節的關。首先是把好模板安裝關。模板的安裝應能保證各部位工程結構和構件的形狀、尺寸及相互位置的準確,應具有足夠的承載能力、剛度和穩定性,能可靠的承受新澆混凝土的自重和側壓力以及在施工過程中產生的荷載。對此,督促項目部組織專門人員逐層復查軸線位置、標高、梁、板、柱斷面尺寸是否與設計相符,模板的拼制縫隙是否嚴密,封堵措施是否得當,支頂措施是否牢靠。在澆注混凝土時先將模板內側沖水清洗,清除模內垃圾,嚴格規定了拆模時間。二是把好鋼筋的下料長度,特別是錨固長度;箍筋要檢查其末端彎鉤后直段部分長度。三是把好混凝土澆搗時施工操作關。
(三)加強資料管理
對質量管理資料,必須要按照施工進度進行收集整理。每完成一分項工程,就要做好工程檢驗批質量驗收記錄和該分項工程質量驗收記錄;每完成一分部工程,就要做好分部工程質量控制資料核查記錄、分部工程安全和功能檢驗資料核查及主要功能抽查記錄。對工程使用的主要建材、構配件和設備的進場要做好見證送檢,并收集好試驗報告。只要能夠按照工程的施工進度對工程質量管理資料進行收集,該工程的資料就能完善而不遺漏。
(四)加強施工過程中的技術創新
技術創新的實質是企業應用創新的知識和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采用新的生產方式和經營管理模式,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占據市場并最終實現市場價值。只有在施工過程中努力尋求各種降低消耗、提高工效的技術措施,才能保證施工質量和進度,才能獲得最大的經濟效益;只有掌握了相關的核心技術才能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才能使企業立于不敗之地。同時技術創新還為企業體制創新提供了支持和保障,是項目施工管理創新的根本基礎。
(五)建立項目的質量管理體系
企業質量體系的建立和和體系文件的編制,這是GB/19001-2000標準的要求,也就是常說的企業貫標工作,它的作用是應該肯定的。項目經理嚴格按照質量手冊和程序文件要求,做好質量控制,并建立《質量獎懲條例》《質量分析制度》《質量檢查制度》《用戶回訪制度》《全面實行優質優價和分項工程質量控制》《消滅質量通病措施》等質量管理規章制度。
三、施工后質量管理
按規定的質量評定標準和辦法,對完成的分項、分部工程、單位工程進行檢查驗收。確保工程竣工驗收程序的合理性,單位工程竣工驗收應按有關規定的程序及合同規定會同所有相關單位及部門進行。首先,單位工程竣工驗收前,應提前進行單項驗收,如規劃驗收,消防驗收等;其次,本工程在自檢合格的基礎上,由監理單位按工程竣工驗收有關規定的程序組織工程預驗收,并對存在的工程質量漏洞、質量缺陷等不足之處,填入《工程竣工預驗收存在問題及整改意見記錄表》中,并明確整改期限和復檢時間,直至滿足竣工驗收條件;最后,在工程預驗收合格的基礎上,將《工程質量驗收申請表》報呈監理單位申請工程竣工驗收,再由各方組成的驗收小組對工程實物質量、工程資料進行檢查驗收和確認。
結束語
總之,事前介入、事中檢查、事后驗收這三個階段對工程質量控制應該貫穿于整個工程施工的全過程。在工程實施過程中,我們還應該認真總結監理單位、設計單位以及施工單位等各參建方的質量管理經驗,探討更加科學有效的措施和創新方法,確保工程質量。
參考文獻:
[1]施工企業管理[M].中國施工企業管理雜志社出版,200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