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結麗
摘 要:在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由社交媒體與大眾輿論所代表的新媒體已經成為了時代的急先鋒,走在了信息化工廠的最前沿。在新媒體時代的大背景下,檔案工作應當緊隨時代的腳步,加快自我的轉型,促進改革技術的發展,從檔案理念、檔案技術、檔案體制等多個方面入手,深化技術革新的腳步,并加快服務創新形態的建設,提高創新服務的理念,共同促進檔案工作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檔案工作;轉型;服務創新
新媒體是由廣泛的具有媒體功能的社交網站所引領,具有極強的社會輿論效應,并能夠對一些特定的信息進行傳播,在如今的信息化時代下具有著較強的優勢。檔案工作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需要與時俱進的跟上時代的步伐,緊追新媒體的信息功能,根據實際情況作出自我調整與創新,并改變相應的工作方式。檔案工作轉型并非立刻就能完成,需要有著足夠的轉型方法,并根據不同的技術、理念、體制與服務平臺進行相應的改革。
1 新媒體時代檔案工作所面臨的挑戰與發展
1.1 檔案工作現狀與暴露出的問題
隨著我國信息化建設的不斷深入,公民的信息意識正在逐漸加強。政府相關的信息公開制度促使了社會對檔案信息的關注,同時將一些公共基礎文件檔案的資源開放共享,也成為了人們當下所關系的話題。傳統的檔案管理工作模式已經難以應對如今的信息化發展,檔案管理工作正迫切的面臨改革等艱巨任務,同時檔案部門與單位還需要應對復雜而競爭激烈的市場大環境[1]。在以高新技術為首的新媒體文化不斷滲入的今天,傳統的檔案管理工作模式面臨著巨大的挑戰,需要進行相應的轉型。傳統的檔案信息管理工作有著諸多的漏洞與問題,已經難以適應信息化高速發展的今天,同時還會激化社會需求與檔案工作效率低下之間的矛盾。如今的我國社會所倡導經濟信息加速轉型,相應的檔案機構與部門也需要與時俱進,加快向社會化、市場化與協調化的方向轉型,共同促進我國檔案信息管理工作的提升。
1.2 檔案工作模式的轉型發展
按照傳統的理念,檔案部門與機構是為了服務相應的行政機構而存在的,統稱為“國家模式”,該種模式是為了順應過去計劃經濟與公有制主體經濟體而生,并在長年累月的積累下,產生了大量的檔案數據文件[2]。許多的大型活動、誠信調研檔案、民生民事檔案、企業數據檔案等檔案的出現,促使了我國檔案的形式與內容多元化,其中與人民群眾的利益息息相關的檔案占據了絕大多數,代表了人們群眾對自身的利益越來越看重,而傳統的以公有利益為主體的國家模式就已經不再適合檔案的管理與發展,無法滿足公眾對檔案多樣化與適用化的需求。區別于公有檔案機構的民企檔案中介中心、檔案服務中心、檔案調度與教育機構等紛紛成立,參與到了檔案資源共享與建設之中。
1.3 檔案服務的本質轉變
對于檔案機構而言,對檔案的收集、管理與檢索是核心的內容與工作,而傳統的檔案工作則主要集中在對檔案實體的運作與調度,工作速度緩慢,工作效率低下[3]。現代新媒體時代檔案工作將主要轉型為對檔案內容與載體的集成提供,所涉及的范圍也在越來越廣闊,并會影響到更多的領域。
1.4 社會利益向經濟利益的轉型改變
檔案信息服務工作所表現出的主要效益包括了政府部門的相關文件起草與儲存;歷史遺留問題的可靠憑證;教育類相關內容的生動素材;歷史科學研究資料等。如今的市場經濟大環境下,檔案工作已經不再是簡單的為公共利益服務,更多已經走向個人,轉向個人與個人經濟層面,例如一些檔案的回收與轉賣等服務,便是對新媒體時代下檔案信息資源利用的有效體現方式[4]。許多的民營檔案機構正在逐漸的占據市場份額,并從市場經濟下的環境中探索出全新的道路,側面促進著我國檔案工作的利益轉型。
1.5 服務類型的轉變
檔案工作包含了檔案信息服務等重要因素,與個人的利益、學術的鉆研、公共的資源息息相關,上到政府部門決策,下到公民日常生活均離不開檔案的參與。如今我國的檔案集中分布在單位的檔案儲存室內,對檔案的檢索、查閱、傳輸與處理工作分屬不同的部門,所導致的直接后果便是檔案一體化難以實現,并嚴重影響了檔案多樣化的發展。因此在新媒體時代的檔案工作需要作出相應的調整,建立更多的數據庫,將不同地點的檔案統一調配,將會大幅度的提升工作速度,并強化了檔案服務的效率。目前國內許多綜合性的檔案館紛紛成立,并應用先進的信息化技術,開拓了全新的運行模式,促使著檔案服務朝著更加規范化、自動化與集成化的方向前進。
2 檔案信息服務創新制度研究
2.1 檔案信息服務理念的轉變
隨著檔案工作的轉型,相應的檔案服務制度也需要得到一定的創新,對不同的觀點進行梳理,在舊的體制下已經難以發揮出檔案工作的特點,暴露出了諸多的缺點與不足,嚴重阻礙了檔案信息服務的工作。因此如今的檔案信息服務需要建立在科學的指導理念之上,加快檔案創新制度的建立,將檔案信息服務的定位確立在具體的體系思路上,并以此為工作思路指導接下來的檔案工作[5]。需要以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基礎,建立對所有群眾的檔案資源全覆蓋的檔案信息服務體系。檔案信息服務體系應當事先資源建設與服務理念兩個方向的轉變,更加的注重群眾的服務,立足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多加引入現代化的信息技術手段對檔案信息進行管理,并將檔案服務活動滲透到檔案工作的每一個環節,積極的把握時機,勇于面對挑戰,不斷的探索全新的檔案服務信息運作機制。
2.2 完善檔案社會服務制度
對于檔案工作而言,服務是工作的根本,根據現代化的檔案服務工作創新機制,需要突破對檔案單一保管的局限性,將必要的檔案信息完全的公開,面向社會大眾,根據調研獲取群眾的需求,深度的探索群眾對檔案資源的需要,并采取相應的技術手段對檔案產品進行升級;通過講座、展覽、陳列等方式對檔案信息進行傳播,宣傳新時代的檔案工作服務理念。
2.3 健全檔案資源收集制度
檔案資源需要依法進行收集,并建立相應的檔案歸檔制度,開拓檔案收集的渠道路徑,推行科學合理的檔案收集方法,構建強有力的檔案保障體系。相關的部門單位需要調度專項的資金,對檔案的征集與發展投入更多成本,提高檔案收集的效率。
2.4 構建檔案信息系統機制
努力構建檔案系統資源數據庫,建立涵蓋互聯網、政務網與局域網三位一體的數字網絡系統,構建集成目錄系統,努力的提升檔案工作的服務效率與服務水平。如今檔案管理體制的主要問題是共享資源,需要協調性的進行處理,盡可能的減少需求的矛盾,努力的做好不同信息領域的跨部門共享工作。
3 結束語
在如今新媒體信息技術時代,檔案工作需要作出必要的轉型,并促使檔案服務工作呈現數字化、社會化與多元化的發展。只有讓檔案工作者緊跟時代的步伐,強化自我的責任感與工作意識,堅持樹立“以人為本”的基本原則,不斷的轉變觀念,開拓創新,將高效的檔案工作放在心上,時刻以群眾人們的利益為己任,才能促使我國檔案工作向全新的方向轉型,并實現檔案服務工作創新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劉曉紅,夏春陽.新媒體時代檔案工作轉型及服務創新研究[J].蘭臺世界,2015,35:37-38.
[2]王珂.媒體時代科技圖書檔案數字化管理研究[J].信息化建設,2016,07:270.
[3]林春媚.以創新引領檔案服務轉型[J].黑龍江檔案,2016,04:80.
[4]劉蕓.加強電子文件管理服務“最多跑一次”政府改革[J].中國檔案,2017,04:14-16.
[5]葛夢薇.關于如何做好檔案管理工作分析[J].黑龍江史志,2015,11: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