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綺鳴
摘 要:本文以開展具有藝術專業特色的紅色文化教育模式探索研究,針對不同受眾的特點和接受能力,提出新時期的紅色文化要豐富表現形式與內容,以增強針對性,提高實效性,挖掘紅色文化資源與藝術元素的共性和內在聯系;同時,結合藝術專業特色及各種美術表現形式,賦予紅色文化藝術特色時代感,只有符合時代節拍、推陳出新,探索具有專業特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會有新的生命力,對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藝術專業特色;紅色文化;高校思政教育
紅色文化是中國先進的文化,它不是紅色和文化的簡單相加,而是在中國社會的歷史演變與實踐發展過程中,中國人民經過長期革命斗爭與實踐,根據每一時期的不同特點不斷地選擇、吸收、融合所形成的特定文化精神和文化形態。紅色文化作為一種重要資源,它包括革命歷史遺存的遺物、遺址、紀念性建筑、紀念地等物質表現形式,及井岡山精神、延安精神、長征精神等紅色革命精神等精神表現形式。
目前國內關于高校學生紅色文化教育方面的內容研究多以理論型研究為主,例如核心價值、意義、作用等,或多以局部地區,如陜西、陜北、甘肅、江西等革命老區、革命根據地、紀念地紅色文化資源研究為主,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理論與實踐指導意義。同時,對于紅色藝術教育在影視、歌曲、著作、旅游等相關教育方式都有專門的實踐研究,但相對美術類作品則比較匱乏。為了能給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提供更多的途徑方法,充實其理論研究成果,構建具有藝術專業特色紅色文化育人平臺,在當前社會高速發展的大背景下顯示十分必要和緊迫。
1 紅文化在教育與傳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現狀
紅色文化內容的脫離實際和具有泛主題傾向,把紅色文化簡單定位于革命文化或愛國主義教育,教育觀念的陳舊和教育方式使紅色文化表現形式過于單一,多以宣講、參觀、紀念等教育方式是傳統思想教育范式的弊端。同時,要適應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帶來的各種思想沖擊與變化,以及對高校學生思想和行為的影響,這迫切要求我們對紅色文化的內容與形式加以創新。
1、紅色文化主題相對局限,紅色文化資源在局部地區比較豐富,但其以外區域的這方面資源相對較少,加上傳統思想教育枯燥的學習方式,使高校學生對紅色文化的內涵一知半解,只停留在表面的認知。同時,未能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等方式開展有效的宣傳,狹小的主題范圍空間,陳舊又過于單一的學習方式讓人高校學生及青少年群體難以接受。
2、紅色文化教育缺乏系統性的規劃和創新的傳播模式,部分學生及青少年甚至認為紅色文化過時,只適用于過去的一定時間范圍,沒有傳承和了解的必要;還有的人把紅色文化簡單的等同于愛國主義教育,未能深入挖掘其內涵與價值。
3、隨著社會市場經濟的發展,紅色文化的主題傳播出現庸俗和歪曲的問題。為了帶動旅游及消費,一些傳播者不尊重歷史,以野史、艷史吸引人們注意,或是為了商業目的夸大、惡搞紅色文化的精神和內容,嘩眾取寵,使高校學生及青少年群體對紅色文化的了解有所偏差,是對歷史的褻瀆。
4、藝術工作者要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才能正面反映積極的思想情感,創作出符合時代發展需要的優秀作品,對社會和人民產生正能量。藝術類學生是未來從事藝術工作、創作藝術作品的主要后備軍,受其專業思想的影響,使得藝術類學生具有一定特殊性。從實際和本質出發,站在學生的角度分析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才能不斷提高其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不斷的對思想政治教育思路和對策進行改進和創新。
形成以上的問題,主要是由于紅色文化在現實生活中的功能定位沒有把握準確所致,因而在實踐層面上必然出現不足與缺陷。建設具有藝術專業特色紅色文化育人平臺,把紅色文化內容及精神內涵滲入在高校學生的專業學習中,對加強和改進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有較高的實際應用價值和現實指導意義。
2 構建具有藝術專業特色紅色文化育人平臺的意義和作用
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時曾說過:“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精神。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文藝工作者是靈魂的工程師。” [1] 對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來說,結合藝術的表現方式可以發揮感召、教育和引導的功能,其傳播范圍、影響作用、滲透能力,使我們必須重而視之。藝術工作者要樹立正確的“三觀”與積極的思想情感,正面反映生活本質,創作出符合時代發展與社會需求相適應的優秀作品,對社會和人民產生積極、長遠的影響。藝術類學生作為未來文藝工作的重要傳播人,加強其綜合素質及思想政治教育,探索具有專業特色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搭建紅色文化教育平臺,實現文化育人。結合文藝傳播功能與特點,根據紅色文化在傳承與發展遇到的問題,研究構建具有藝術特色的紅色文化教育模式,并繼續開拓創作思路,創新紅色文化宣傳材料,結合藝術專業特色及各種美術表現形式,提高紅色文化教育的內涵與外延。
2、可豐富紅色文化教育的相關研究,創新基層黨組織活動形式。針對藝術類學生的思想特征,以專題教育方式結合其所學專業技能,通過教育活動設計開展藝術創作活動。同時,還能增強同學們理想信念,塑造有思想性、藝術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的學習氛圍。
3、發揮教師黨員的帶頭作用,實現黨員師生的協同。隨著不同時期的變化發展,教師黨員需時刻體現先進性意識、示范性意識,做好先鋒模范作用。以紅色文化教育為契機,加強師生思想交流與專探討,雙促進、雙發展,最終實現“自我創新與蛻變”。
3 建設育人平臺的基本思路及方法
以高校學生思想教育方式方法,以及紅色文化教育資源的相關理論為指導,結合高校藝術類學生特點,有針對性地解決目前高校藝術類學生思想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用該群體喜聞樂見的模式傳播紅色文化。運用各種手段努力創新文化活動方式,以增強其感染力,為高校的藝術專業學生思想教育工作提供借鑒。
1、發掘適合藝術類學生的紅色文化資源,選用恰當的方式和手段,結合重大節日、重要紀念日和利用重大事件,使紅色文化的內容與同學們的心理情感相融合,有針對性地開展宣傳教育活動。例如,以文化衫及周邊產品設計、漫畫制作、外出學習考察、革命基地寫生、速寫、書畫、書法展現等各種藝術表現方式進行設計或創作,能促使同學們主動去了解這些創作元素的背景情況,挖掘符合命題要求的素材和資源。
2、運用現代信息化手段,做到圖、文、聲、像并茂,增強視聽效果和感染力;結合現在青少年喜聞樂見的傳播方式,對原有的紅色文化內容進行重新的演繹和詮釋,從不同的角度出發,積極改進、探索、發揮紅色文化的影響及有效渠道,增加其趣味性與感染力。
3、師生建立紅色文化宣傳、學習陣營。以革命根據地、紀念地、雕塑作品等實物宣傳為手段,結合互聯網新媒體的優勢,通過和線下實體活動聯動,擴散宣傳力與影響力。例如,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文化沙龍聚會、專業比賽、教育展覽等,然后再通過博客、微博、QQ、微信,進行宣傳與推廣。同時,還可將黨章黨規、黨的基本知識和想政治教育重點學習材料、紅色文化宣傳材料及時上傳,提供便利有效的學習黨建知識的途徑,讓資源互補共享,加強橫向聯系,提高紅色文化宣傳教育的效率,開辟學生自主學習紅色文化新陣地。
4、發揮教師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引領、示范、盡責。面對新時期歷史特點,如何使高校學生能很好地理解和接受革命精神,或是偉大人物的思想境界和行為作風,對于高校校園來說,需要教師黨員以自身的道德情操、人格魅力影響學生,以熱情與愛心服務學生,以豐富的學識教育來指導學生黨員開展紅色文化教育活動,是活動成效的質量保障。
通過以上一系列舉措,力求將藝術專業學生的思想教育與專業教育、文化教育相結合,以專業教育為載體、以文化教育為重點、以信念教育為核心,強化對高校藝術類綜合素質培養,使其思想教育工作落到實處收到實效。
4 創新與實踐成效
1、以思想教育、美術教育等先進思想指導實踐,結合重大節日、重要紀念日和利用重大事件,用具有藝術專業特色的學習活動促進高校學生紅色文化教育,推動學生學習與自我學習,有利于營造紅色文化育人的濃厚氛圍,創新紅色文化育人機制,使高校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紅色文化的內容和精神價值,這是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選擇,也是與時俱進的一種創新。
2、校園文化藝術工作管理機制創新,通過多樣化學習方式結合起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動更生動與吸引,更易于宣傳、推廣、交流,從而擴大紅色文化的學習范圍和影響力度,有利于形成了全員參與、互動式學習管理模式。
3、深入推進黨組織活動創新,開展具有藝術特色的紅色文化教育模式,為加強師生黨員教育,提高黨員素質提供了一個多元化平臺,不斷拓寬黨員教育思路。只有符合時代節拍、推陳出新,才能增強黨組織生活的吸引力,保證黨組織生活質量不斷提升。
探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才會有新的生命力,紅色文化直觀生動、感染力強,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的部分,也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文化的需要,為藝術文化活動開展提供了豐富而強大的精神支持。所以,必須創新紅色文化的宣傳教育方式,結合各地區、各高校的特色地域與突出特點,以具有藝術專業特色紅色文化育人平臺的建設方法為借鑒,開展紅色文化的特色教育、教學,強化高校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理解與認同,領會紅色文化的內涵與價值并作為寶貴的精神財富傳承下去,從而提高高校人才培養的品質與質量。
引用文獻
[1] http://news.sina.com.cn/c/nd/2015-09-13/doc-ifxhupik6790674.shtml《習近平談文藝:弘揚7種精神》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文);
2、王志強、黃凡,《贛南蘇區紅色藝術的價值探索》,江西理工大學學報,2014年8月第35卷第4期;
3、黃小娃、吳宏敏,《蘇區紅色文化下贛南土特產包裝設計》贛南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第五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