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荻
“問題”是學生提高學習能力的基礎,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關鍵。問題意識是學生思維的動力,創新精神的基石,是學生探求并解決問題的保證。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培養學生探索創新精神的起點,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動力。因此,增強學生的“問題”意識,讓學生在觀察問題、解決問題中去發現新的問題,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和發展。
一、問題意識的培養
(一)激發學生好奇心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教任何課,最終目的都在于達到不需要教”?!昂闷妗笔菍W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創新的潛在動力,是創新意識的萌芽。強烈的好奇心會增強人們對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對新出現的情況和新發生的變化及時作出反應。發現問題,并追根尋源、激發思考、引起探索欲望,開始創新活動。
(二)提出有價值的問題
讓學生在預習中提出問題,課上篩選并引導學生在課文的關鍵處提出問題。 課文的關鍵處是學生需要理解的重點,掌握的新知識點。學生的新舊知識在此發生聯系、碰撞,新觀點、新方法挑戰著原有的思維方式和思維成果,于是,學生就會讀出問題,需要教師及時引導他們提出來并加以點撥。其次,在課文的精彩處提出問題。 文章精彩之處,往往是文章的靈魂,需要學生進入情境,充分品味,有所感悟。這里,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教師范讀、領讀、分角色讀等等進行品讀,從精彩之處發現有價值的問題。從課文的疑難處提出問題 課文的疑難點是學生學習的疑惑點、難點、模糊點,自然有許多的不理解,教師要充分抓住這個問題顯現時機,使學生從“疑點”處提出問題。學生的學習是一種思維活動,思維貫穿于學習活動的始終。離開了思維,任何能力都難以形成和發展,而思維是在一定的問題情境中產生的,思維過程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
(三)創設各種問題情境
課堂點撥是一門藝術。教者點撥有方,往往能“一石激起千層浪”,使原本陷入僵局的課堂氣氛一下子活躍起來。在學生提出問題時,教師還應注意適時點撥。巧妙機智的點撥,不但能給學生指明思考問題的方向,而且能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迸發出創新思維的火花,逐步樹立起創新意識。從這一角度說,課堂點撥是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的好方法。
課上創設問題情境,利用感性材料的刺激,使學生踴躍提問。在課堂教學中,除了創設民主、寬松的學習氛圍之外,創設問題情境也是促進學生踴躍提問的重要手段之一。 由淺入深的引導,由易到難的設障,自然而然地把學生帶進問題的氛圍中,逐漸悟出問的規律,找到問的途徑。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不斷地提出問題,使問題貫穿始終。不管問題是多么的幼稚,要告訴孩子們,沒有人會笑話大家提出的問題。允許學生隨時提問。學生問題的提出,培養了學生的想像、觀察等思維能力。
學習最怕沒有疑問,有疑才有思,而思正是行的起點,這個“思”就是獨立的思考。學會如何思維,這正是所有教育所要達到的終極的目的。問題是科學研究的出發點,是開啟任何一門科學的鑰匙。沒有問題就不會有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想、方法和認識。因此,“問題”是學生提高學習能力的基礎,是關鍵。
教學的全部藝術,就是喚起年輕心靈天然好奇心的藝術,它的目的是為了讓這種好奇心得到滿足?!蔽視谖业慕虒W中不斷探索,讓學生愛說.敢說.樂說。
二、問題意識的訓練
(一)以教材為首例,輻射延伸。
教材是教師教學的依據,是學生學習的第一手資料。教好教材是實施有效教學的前提。只有教好教材,授學生以漁,才能使學生在知識的海洋里盡情的撒網,獲取新知。語文教師要深入鉆研教材,透徹把握作品蘊含的思想、情感、價值觀及其藝術特色,力求有自己獨特的理解和思考,有效地指導學生學習。如果作為教學組織者和指導者的教師,對課文沒有深入淺出的把握,實現有效教學目標就是一句空話。教材畢竟是經教育名家精心挑選、反復論證確定有標本價值的文章精華。值得注意的是,當前一些教師片面追求課外拓展,撇開課本,另起爐灶,略講甚至不講課文。這種做法往往得不償失,必將會舍本逐末,收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二)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活動
教學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包括其認知水平、性格特點、家庭境況等方面的差異。只有充分了解了學生,教學才會有的放矢,才能真正讓課堂充滿活力,才能真正做到面向全體學生,從而實現教育目標。此外,學生的差異性還體現在年級的差異、城鄉的差異等方面,教師只有認同差異、理解差異、兼顧差異,才能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教學預設,才能開展富有實效的教學。教師在教學中要不斷根據教育對象的變化,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學方法,開展適當的教學活動從而使教學效果實現最大化。
(三)以有備應萬變,引疑釋惑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備課是教師對課堂環節、教學過程等作出的一系列展望性設計,教師應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認真做好課前準備,包括課前對教學過程的預先設計,對專業和知識的預先準備,以及對課堂動態變量的預先思考。要實現教學目標,必須實行教學目標管理,充分的課前準備就是教師實現課堂教學目標管理的有效方式。只有充分的教學準備才能真正有助于學生主體地位的實現,引發學生積極思考,大膽質疑,明辨事理,確保教學活動的實施和教學目標的實現。初中階段是學生性格形成、、學習習慣、學習品質形成的關鍵時期,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更應利用學科優勢,積極引導、培養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四).以真情得真情,激發熱情
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闭Z文教師在調動學生情感時,對文章的“情”要會領悟、善領悟;要自我有熱情,有激情,以自己的真情,贏得學生的真情,從而感染、激發學生,教育學生。同時,教師的語言應當規范準確,無論是教學過程中的組織性用語、引導性用語還是評價性用語,都力求做到清楚明白,言之有據、有理、有情,讓學生聽起來聲聲入耳,清晰明了,起到示范作用。讓學生感受語文的巨大魅力,產生學習的興趣。要力求營造輕松地課堂氣氛,使學生無心理負擔,沉浸在求知的濃烈氛圍中。師生在感情的碰撞中,在和諧的環境中共同分享語文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