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玉英
摘要:隨著經濟全球化發展,當今社會對于外語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中學英語教育作為外語人才培養的基礎環節,應該正視語言與文化之間的密切關系,通過文化背景的培養,促進學生對于外語的理解,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英語教學;文化;影響;差異
英語教學不僅僅是單純的語音知識,語言規則的學習和傳授 , 它還是一種文化的傳播 ,是面對特定文化語境的交際能力的培養。學英語就應該了解英美文化,文化在英語教學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語言是交際工具,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是培養學生以書面或口頭方式進行交際的能力。因此,英語教學應把語言教學和文化知識教學融為一個整體, 促使學生把語言知識,語言技能和文化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從而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提高英語實際應用能力。
一、學習英語文化背景有利于讓學生認識到學英語的重要性
對英語初學者來說,教給他們:英語是當今世界上使用最廣泛的語言,是聯合國的日常工作語言之一。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有英國(England)美國(America)加拿大(Canada)澳大利亞(Australia)和新西蘭(New Zealand)等,共有近 4 億人,也就是說,世界上每 10 人中就有1人講英語。把英語作為官方語言或第二語言使用的國家有 20 多個,共計約 8 億人。也就是說,世界上差不多每5人中就有 1 人在一定程度上懂英語。全世界50%至60%的報刊雜志是用英語出版的。60%以上的廣播節目是用英語播送的。70%以上的郵件是用英語書寫或用英語寫信封地址。85%的科技資料是用英語發表的。此外英語還是世界上政治,軍事,經濟科技,文化,貿易,交通運輸等領域里的常用交際語言。隨著我國加入WTO的不斷深入,我們中國人接觸,使用英語的機會越來越多。如果不懂英語就很難和外界溝通,進行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這樣首先讓學生從思想上認識到學英語的重要性。
二、文化因素對于英語教學的影響
第一,文化給予英語教學有舉一反三的效果。語言的學習是復雜的,包含單詞、句子、發音、語法等方方面面額內容,然而歸根結底,語言的學習始終是立足于文化的,有了文化背景的鋪墊,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可以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如英文中“un”常常一起出現在單詞的開頭,如果對英語有著深刻的理解則知道“un”表示否定,因此unlucy、unhappy等詞的意思就不難理解了。第二,文化因素的加入使英語教學的內容更加生動易懂。由于中國文化與英語的文化背景有所差異,因此有時候學生對于一些英語詞語的意思難以理解,難以理解就很難消化與吸收,如果在教學時加入一些文化因素的引導,讓學生理解這個單詞背后代表的文化,則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例如,英文中講一個人非常幸運用“luckdog”在中國的文化中,狗并不是一個褒義詞,但是在西方文化中,狗是人類忠誠的朋友,用“dog”是表示褒義,因此文化背景的引導可以使英語教學內容更加好理解。再次,文化因素的缺失造成的影響在措詞、句法結構和發音方面體現得尤其明顯。受文化的影響,英語在發音時的口型和方式與中文各不相同,如果不對英語的文化來源有所理解,對于英語口語的學習也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同時西方文化比較開發熱情,夸贊直接,與中國文化有著一定的差別,這使學生在英語寫作學習的過程中更需要對西方文化有一定程度的理解。
三、中外文化背景帶來的差異
第一,中國文化較為中庸內斂,西方文化較為直接,這在進行英語文章閱讀和寫作過程中有著重要的影響。英語中swan(天鵝)用來指才華橫溢的詩人。根據希臘傳說,音樂之神阿波羅的靈魂進入了一只天鵝,由此產生畢達哥拉斯寓言:所有杰出詩人的靈魂都進入天鵝體內。因此將天鵝一詞代指才華橫溢的詩人。另外如,中國人面對朋友的夸贊常常是以“過獎,哪里”來回應,而外國人更多的是對朋友的夸贊直接表示感謝。第二,中文寫作時喜歡采取欲揚先抑,轉折等手法,但是英文文章的寫作更多的是平鋪直敘,因此在英語文章寫作中,外國人習慣把自己的觀點首先列出來,放在第一段落,把段落的主題寫在段落的第一句話。而中文文章的主題要點往往處于最后一段或者段落的最后一句,如果沒有文化背景的引導,學生在進行英文閱讀理解的學習時難度就會增加,對文章的理解可能就不到位。第三,中文寫作慣用比喻、擬人等手法,寫作時常以氣氛烘托,英文寫作更多的是觀點的陳述,所有的意思都在字面表達出來,在了解了英文寫作這樣的文化背景之下,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將更有效率。
四、促進文化背景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埃利斯針對不同階級的學生學習語言進行研究時,就發現不同階級的學生學習外語時吸收能力各有不同,但是他也指出,這種不同并不是由不同階級給予學生的社會生活或者態度造成的,而是不同階級的學生所處的社會生活及語言環境導致的,因此在未來中學英語教學中需要加強文化背景的教育和引導。第一,開展一些文化講座。作為英語文化背景的引導,最有效的方式還是文化講座的開展,讓一些老師對外文背景進行介紹,讓學生對西方文化的了解從無到有,從無知到初步了解的過程,尤其要針對文化異同和文化沖突進行講解,教師應當利用外語課堂中發生的文化沖突實施語言文化教學。在跨文化交際中,特別是外語課堂上,學生由于文化背景不同而對話語產生不同的解釋是極為普遍的現象。所以對外語教師來說,教授語言文化實質上就是創造各種各樣的上下文的過程。第二,引導學生進行一些西方文化鑒賞,讓學生有機會參觀一些西方文化參觀。看一些西方電影,理解一些西方著作,讓學生在閱讀和鑒賞中反復咀嚼,理解英語句子背后的深層含義和文化背景。文化參觀可以作為文化講座的補充,在學生初步弄懂一些西方文化的基礎上讓學生參觀一些西方文化專題,老師隨行講解。第三,在課堂上進行英語教學的時候配合一些文化因素的講解,學生們對語言背后的文化故事更有興趣,給他們講這些文化故事,可以吸引他們學習的興趣,也會加深他們對這個知識的印象。文化背景的教授在英語教學中至關重要,有著舉一反三的作用,相信未來在英語教學中將會開辟更豐富的文化教學內容,將文化教育和英語教育密切結合,切實提高學生的英語水平。
總之,在英語教學中注重社會文化影響和文化背景知識的傳授是十分必要的。教師不但要幫助學生解語言上的困難而且要幫助學生掃除文化上的障礙。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英語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