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敏
數學教學是一門比較枯燥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圍繞“問題與條件”“知識與能力”去展開,通過多種途徑,達到一定的目的。40分鐘大家一起演繹的是“如何推理”,歸一的是“找到答案,得到規律。”今天,我從以下四個方面談談:
一勤。這里的“勤”,不僅是學生要勤,其實教師也要勤。今天,這個字我有更深的理解,教師要做到“勤”。首先備教材要勤,先對教材進行分析,明確本節的作用,再參照《教師用書》列出教學目標。在這一環節,必須熟悉教材內容,抓住本節課的重點,突破難點,教師根據學生的情況制定切合實際的課堂目標。并準確地加以描述,使每節課有明確清晰的教學方向。其次,備學生要清,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知道學生的能力大小,翻閱與本課有關的資料,找貼近學生生活,符合學生口味的例題,做到知識面要廣,知識結構要有梯度。其次,課堂上要“勤”,教師上課應該激情四射,手舞足蹈。創設問題情景,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教學過程既是學習認知的過程,又是學習思維發展的過程,對課中的題型進行教具展示,實戰演練,讓學生分組討論,互幫互學,調動興趣,提高效率。最后,作業反饋要勤,教師在布置作業的過程中,各方面的類型都應考慮,讓學生去思考,去探究,我在課堂作業中實行”3+5+1“的模式。(基礎差的做3道,中等生做5道,優等生做6道)使學生有針對性的完成,有選擇性的嘗試,讓學生完成不同的內容。
二簡。這里的簡是簡約而不是簡單,教師應該簡化過去復雜的教學模式,實行“預習------質疑-----釋疑----結論”的新課堂理念,結合課程安排的探究,學生預習,獨立思考,合作交流,體現價值,找到結論。正在簡單的例題結構中,簡化過程,簡明題意。教師不應包辦,應把課堂還給學生。首先,幫助學生有效利用學習時間,喚醒學生科學安排學習時間,有效且高效利用學習時間。其次,轉變學習方式,教師要交給學生高效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學習的方法。古人說得好:”善教者能使人得其法”,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說:"劣等教師傳授真理,優等教師傳授真理的方法”。掌握學習方法,點石成金,讓學生有效地完成學習。
三節。“節”就是教學內容應該有梯度,每節課的內容教師把握好,不能太多,完成不了的知識分步完成,落到“點”上,不一定按教學參考書上的課時安排,我認為只要把某個知識點搞懂就行,學生能用,有時只要“舉一反一”就行。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有節制,講解有節制,做到有理有節。教學內容完成后教師要總結,對知識的講解到位了嗎?知識的拓展合理嗎?學生對本課的知識消化怎樣?
四約。師生之間要有約定,要求簡單的題自己完成,復雜的題共同探討,杜絕抄襲。這要求教師對作業的反饋要及時,自己的任務應在第一時間去完成。無論課堂上,還是課外作業中,師生應該約法三章,為自己的承諾負責,做一個有信的學生。
教學課堂上一定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把課堂時間盡可能多地還給學生,作為一名數學老師,一定要下功夫“勤”備課,“簡”上課,課后小“結”,作業有“約”。 讓我們的學生表現課堂,體驗課堂,感悟課堂,享受課堂。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那就是“勤簡節約”。堅持“功夫花在備課上,精力放在課改上,本領顯在課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