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偲宇
(廣州體育學院,廣東 廣州 510500)
高中教師健康生活方式調查研究
王偲宇
(廣州體育學院,廣東 廣州 510500)
生活方式與人的發展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它滲透在社會化的過程之中,其影響貫穿于人生的始終。通過對生活方式的正確引導,人們掌握基本的生活規范和生活技能,培養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習慣,并最終幫助人們走向成功。由于生活方式本身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因而生活方式又表現為積極和消極兩個方面。積極良好的生活方式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發展,而消極的生活方式則會給個人的身心健康帶來嚴重的危害。世界衛生組織的專家一致認為,在決定人體健康的諸多因素當中,排在首位的當屬健康的生活方式。遺傳和醫療對人體健康雖然起關鍵作用,但只占30%決定性影響,剩余的70%就是健康生活方式。所以,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個人得以全面發展的必要條件和重要基礎。本研究以高中教師為研究對象,探索影響高中生物教師健康生活方式的因素,并為其提供改善生活質量的建議。
1.1 研究對象
以陜西省高中教師為調查對象,發放問卷份123份,回收有效問卷120份,有效率為97.56%,該問卷符合研究要求。其中男教師為55人,女教師為65人;關中地區44人,陜南地區42人,陜北地區34人;初級職稱44人,中級職稱53人,高級職稱23人;0-10年教齡為55人,10-20年教齡為41人,20-30年教齡為24人;班主任49人,非班主任71人;常年高三教師41人,非常年高三教師79人。
1.2 研究工具
本調查研究采用《教師健康狀況及其生活方式調查問卷》。該問卷分為抽煙喝酒,作息時間,飲食習慣,體育鍛煉,工作狀況,人際交往,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共8個維度。得分越高,反映被測試者越健康。
1.3 數理統計
運用SPSS17.0軟件進行數據的統計分析。
2.1 高中教師健康狀況總體分析
將調查結果按計分標準進行統計,分別得出被試者在各個分量表上的得分均值和標準差,如下表2.1.1:

表2.1 高中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總體分析(平均分±標準差)
由表2.1.結果表明,高中教師心理健康狀況處于中上水平(3.34±0.59)。
2.2 高中教師健康生活方式影響因素分析
2.2.1 性別對高中教師健康生活方式影響差異分析

表2.2.1 性別對高中教師健康生活方式影響分析(平均分±標準差)
表2.2.1結果表明,高中教師在吸煙喝酒維度差異極其顯著(P<0.01),女性健康狀況高于男性,說明性別對抽煙喝酒的生活方式具有顯著影響。其他維度性別差異不顯著(P> 0.05),說明性別對其余維度無明顯影響。
2.2.2 地區差異對高中教師健康生活方式影響

表2.2.2地區對高中教師健康生活方式影響(平均分±標準差)
表2.2.2結果表明,關中,陜南,陜北地區高中教師健康生活方式差異不顯著(P>0.05),說明地區對高中教師健康生活方式無明顯影響。
2.2.3 教齡對高中教師健康生活方式影響

表2.2.3 教齡對高中生物教師健康生活方式影響(平均分±標準差)
表2.2.3結果表明,0-10年教齡,10-20年教齡,20-30年教齡生理健康量表的差異及其顯著(P<0.01),說明教齡對高中教師生理健康存在明顯影響。
2.2.4 職稱對高中教師健康生活方式影響

表2.2.4 職稱對高中教師健康生活方式影響(平均分±標準差)
表2.2.4結果表明,職稱對生理健康量表的差異顯著(P<0.05),職稱越高生理健康越不容樂觀;同時職稱對鍛煉與健康量表有顯著差異,職稱越高,越能積極參與體育鍛煉。
2.2.5 是否班主任對高中教師健康生活方式影響

表2.2.5 是否班主任對高中教師健康生活方式影響(平均分±標準差)
表2.2.5結果表明,是否班主任在8個量表間的差異不顯著(P>0.05),說明是否班主任對高中教師健康生活方式無明顯影響。
3.1 高中教師生活方式整體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高中教師具有較高的健康意識,盡可能的減少與煙酒的接觸,同時82%的人是每年至少一次的體檢。但是在工作狀況,體育鍛煉等方面不容樂觀。高中教師面對巨大的升學壓力與教學創新的壓力,在工作方面的壓力比較大。根據數據反映77.45%的調查者是因為工作太忙,導致沒有時間參與體育活動。由此可見,高中教師的教學壓力嚴重影響了其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
3.2 高中教師健康生活方式性別差異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在高中教師中,女性在健康生活方式整體水平普遍高于男性,且離散度小。究其原因,女性更多地承擔照料子女、維護家人健康的重任,因而更加關注健康知識的獲取;另一方面,女性天生愛美,這種欲望也會給身體造成良性影響,比男性更加注意飲食健康、生活有規律等。除此以外,女性的排壓力渠道比男性要多,男性不像女性有先天的心理調節能力,嘮叨幾句、大哭一場就能自我調節。“男兒有淚不輕彈”的思想讓他們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并嚴重損害健康。
3.3 中教師健康狀況地區差異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地區對高中教師健康狀況無顯著影響。可能是因為雖然地區不同,但是高中教師面臨的教學壓力是相同的,即升學壓力。
3.4 中教師健康狀況職稱差異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職稱越高的教師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更高。職稱越高的教師通常與教齡呈正比,職業幸福感也越強烈,工作經驗累積較多,相對而言工作壓力較小。同時由于工資與職稱相關,職稱越高,經濟收入相對也升高,使得負擔的經濟壓力相對變小。工作壓力與經濟壓力的減小,使得高職稱的高中教師有更多的時間去參與體育鍛煉。
3.5 中教師健康狀況教齡差異分析
調查結果顯示,教齡越大的教師在心理方面更為健康,但是生理方面是呈反向的關系。教齡越長的老師工作方面更加得心應手,工作壓力更小,職業幸福感也越高,良性促進了教師的心理健康發展。但是教齡越長也說明從事教師這一職業的時間越長,由于教師職業的特殊性質,長時間的伏案工作,課堂講授和接觸粉塵,使得教齡越大的老師生理健康越不容樂觀。
4.1 社會水平的預防對策
本次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老師對于工作狀況并不滿意,相關部門應該相互配合,給教職工營造一個良好的工作環境,使其能夠在其中安心工作,維護教職工的健康水平,同時也應該多設立心理咨詢中心,對教職工出現的心理問題進行及時的疏導,幫助教師及時的釋放壓力。
4.2 合理飲食
合理飲食要做到平衡膳食,營養均衡、熱量適中、葷素搭配,食物多樣,在保證營養充足的前提下以谷類食物為主,這樣便于消化和清理腸胃;多吃蔬菜、水果和薯類,以提供足量的維生素;常吃奶類、豆類或其制品,保持適應的體重,把體重控制在標準體重內,可以減少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發病率;減少食鹽的攝入量。
4.3 適度運動
適度的運動可以改善心情、消除壓力、改善睡眠,有研究調查顯示,適量運動的老人和不常運動的老人相比,適量運動的老人健康狀況要明顯好于不常運動的老人,其亞健康發生率明顯低于不常運動的老人。因此要重視運動場地和設施建設與投入,為現代人參與運動提供更多的方便與場所。現代人也可以根據自身的身體素質選擇不同的運動方式,年輕人可以選擇球類、跑步等運動方式來鍛煉自己,而老年人則可以選擇慢走、太極等方式來鍛煉身體,提高自身的身體素質。
4.4 科學睡眠
養成按時休息的良好睡眠習慣,一般在11點前入睡,入睡前喝一杯牛奶或者泡泡腳有助于睡眠,保證每天有7~8個小時的睡眠時間,不熬夜。
4.5 良好心態
現代社會生活節奏的加快,緊張的工作狀態、超負荷工作量、復雜的人際關系,使人們的職業壓力感越來越大,容易誘發亞健康狀態。在工作中要盡力改善工作環境,遇到問題及時疏導避免心理負擔過重,單位應配備相應的心理咨詢師,在遇到問題時及時為教師排憂解難,同時,教師也應該加強自身心理素質的訓練,使自己能夠從容的應對壓力。
[1] 胡曉飛,練碧貞,陳新等.對北京市五所高校體育教師健康狀況和生活方式的調查研究[N].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9).
[2] 彭鏵.中小學生心理及其調適研究[M].長沙∶湖南大學, 2013.21-26.
[3] 王寧.武漢市某區中小學教師亞健康狀態及預防對策的研究[M].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2.5.38-46.
[4] 沈虹.普通高中教師工作壓力、職業倦怠與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研究[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3.56-65.
Investigation to the Healthy Lifestyle of High School Teachers
WANG Siyu
(Guangzhou sports college,Guangzhou 510500,Guangdong,China)
采用《教師健康狀況及其生活方式調查問卷》,以網上調查問卷的形式,對陜西123位高中教師進行調查研究,結果表明:高中教師的心理健康總體處于中上水平;健康生活方式總體處于中上水平,其中,鍛煉與健康、工作狀況(處于中下水平;生理健康因素性別差異極其顯著(P<0.01),女性優于男性;教齡差異顯著(P<0.05);生理健康因素、鍛煉與健康因素在職稱上差異顯著(P<0.05),隨職稱升高生理健康呈下降趨勢,而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意識和行為增強;生理健康因素教齡差異極其顯著,隨教齡升高呈下降趨勢;地區、是否班主任差異均不顯著(P>0.05)。
高中教師;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生活方式
王偲宇(1989-),陜西漢中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休閑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