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立峰
(南昌工程學院水利與生態工程學院 江西 南昌 330099)
任務型教學法在水泵及水泵站課程中的應用
吳立峰
(南昌工程學院水利與生態工程學院 江西 南昌 330099)
隨著社會的迅速發展以及新形勢下對教學課程改革的更高要求,水泵及水泵站教學中傳統的教學模式以及難以滿足新時代的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為了進一步提升水泵及水泵站課程的教學水平,將任務型教學法的理念引入到水泵及水泵站課程教學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為此,本文基于任務型教學法的特點,在基于水泵及水泵站課程教學現狀分析的基礎上,結合具體的案例就任務型教學法在水泵及水泵站課程教學中的運用進行了介紹,最后對該方法的效果進行了反思。
水泵及水泵站 任務型教學法 教學改革 教學反思
任務型教學法是從20世紀80年代產生并逐漸發展起來的,廣泛被語言教學界所采用的外語教學方法,也是教育部在制定中學外語課程標準所提倡的教學方法。任務型教學法在應用于語言類教學過程中,把語言和生活場景相結合,并通過交流來獲得所需要的信息是該教學方法目標。
任務型教學法其實是一種建立在第二語言學習基礎上的重要語言教學模式。其突出了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明確了教師的輔助、引導作用。任務型教學法要求教師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要將教學目標設計成一個帶有目標的獨立活動,并在學生的積極主動的學習下,通過口語訓練的方式進行教學。可以看出,任務型教學法其實是將教學目標具體化案例化,教師不但可以從教學內容學習重難點的角度來設計各種教學活動,而且還可以使學時通過聽、說、讀、寫多種感官調用來學習,進而準確理解并掌握所學的語言。
前人關于水泵及水泵站課程教學進行了不少有益的探索,如“理實一體”應用教學模式[1]、項目式教學模式[2]。本文所涉及的任務型教學法主要用于外國語教學中,并且逐漸演變為重要的教學模式。但在應用型的課程中,特別是應用型本科高校的工程類課程教學中,與外國語教學有許多共性的特征,比如,都強調應用為主,都強調靈活掌握,工程案例是一個個具體的客觀事物,完全可以通過看、聽、寫多種感官的共同調動來達到教學的目標。
水泵及水泵站課程是一門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和應用范圍很廣的課程,其必然涉及非常多的額知識點并且與其他課程相關性很強。目前,水泵及水泵站在水利水電工程、農業水利工程等多個專業開設,主要任務是使學生掌握水泵的基本原理、水泵的運行特點、合理選取水泵型號以及中小型水泵站工程的總體規劃設計、施工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還應該熟悉運行管理等方面的理論和方法,能夠因地制宜的選取適宜的水泵型號和泵房類型節省投資并為地方經濟發展和生活水平提供保障。該門課程涉及了多門學科的交叉內容,如地下水利用、工程地質與水文地質、工程概預算、水工建筑物、灌溉排水工程學、水利工程管理,內容很充實,涉及理論知識多,理想條件下的公式推導多,加之該課程僅有48個學時數和學生基礎知識不牢固,學生對難點問題掌握較差,因此需要大量實踐來鞏固和串聯知識點,而傳統的課堂講授模式與客觀的實踐活動相脫節,造成了本門課程雖然重要,但是學生的學習效果并不理想的問題。因此,研究如何改進水泵及水泵站課程的教學質量非常重要。
1、教學案例分析
根據水泵站的設計實例,在運用任務教學法時,可將任務分為多個層次,即總任務和分任務,2個任務之間的要注意邏輯的連貫。可以將子任務分解到一節課的課后作業中。
2、任務設計
總任務是掌握水泵的基本原理、能夠根據實際條件選擇水泵以及完成泵站設計工作。其目的是通過水泵及水泵站課程的學習,能夠獨立從事水泵站的設計、施工、管理維護等工作。形式與課程設計互為補充,課程設計因為學時原因題目相對比較單調,過于強調過程的求解,學生在設計項目選取時容易避重就輕,容易忽視一些實踐中的細節問題。具體為將學生分成4個大組,每組8名學生,從多種技術形式中選取一種,每組講授其優點,其他組提出不足和改進意見。
3、操作過程
以泵房的形式選取案例為例進行說明,泵房分為分基型泵房、干式型泵房、濕室型泵房和塊基型泵房多種形式,每一組選取一種形式進行設計,并計算期建筑成本和工期比較。
首先,做好課后準備。小組討論,組織各小組首先初步討論然后確定理想的泵房形式,抽簽的方式確定選取順序。其次,導入。教師以主持人的形式確保整個流程順利進行。布置各小組向詳細的任務內容,讓學生課后進行作業。第三,執行任務。小組完成作業后,由小組代表進行PPT匯報,其他組提出問題,并進行打分。最后,在教師的引導下對各組設計進行點評。讓同學們分享各自心得體會,比較最終的優缺點。
學生由于開始無從下手,會使得課程的進度被拉長,占用了課堂講解時間,進而一定程度影響教學效率。其次,由于學生對任務理解不透徹,容易避重就輕,首先選取容易的設計方案,使得其在學習中對其他方法體會不深刻。第三,由于學生在課堂上不夠足夠集中精力聽取學生講解,或者學生本身對講解掌握不夠深刻,詞不達意,容易影響一些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影響到教學目標的實現[3]。
本文通過對水泵及水泵站課程教學方法的研究,旨在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生的學習能力,使學生從枯燥教學中獲得興趣,真正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應用能力,更好的為社會服務。
[1]成立,劉超,周濟人.國家精品課程“水泵及水泵站”研究性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12,(28):67+71.
[2]成立,周濟人,劉超.項目式教學法在“水泵及水泵站”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電力教育,2009,(18):64-65.
[3]張旭東,孫仕軍,何俊仕,付玉娟.水泵及水泵站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高等農業教育,2009,(09):56-58.
G642
A
2095-3089(2017)27-016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