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佳薇
【摘 要】美育對于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和審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高素質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即能從中獲得美的感受,提高欣賞美的能力,又能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對幫助他們樹立遠大志向,塑造美好的心靈,培養高尚的情操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語文學科中具有許多強烈的美育因素,青少年正處于不成熟向成熟過渡時期。他們熱愛生活,富有朝氣,勇于探求真理,要結合教學實際把美育知識傳授給學生,從而整整的提高學生的藝術修養,全面的提升學生的能力素養。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呢?本文通過欣賞文學作品激發學生審美情趣,挖掘作品的想象功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激發學發現美、品味美、展示美、創造美的能力。本文從六方面來闡述小學語文中美育的實施。
【關鍵詞】美育 審美情趣 審美創造力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7-0214-01
語文教學以其廣、博的特點,使我們的教學目標具有了“全面性”,語文課程在培養基本的語文能力的同時,還要重視學生品德培養,培養學生的審美感和審美藝術的能力。培養學生感受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培養他們豐富而高尚的感情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使學生成為按美的方式生活的人。語文教學中的美育因素是極其豐富的,兒童正處在長識的時期,他們富有朝氣,勇于探索真理,具有對美好事物反映強烈,接受的快。其有可塑性強、善模仿等特點。結合當今形勢,我認為,語文美語教學要取得成效,應該抓以下幾個環節:
一、引導觀察感受美
感受美是一種重要的審美能力。法國藝術大師羅丹說過:“對于我們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由此可見,培養學生感受美的能力主要是通過觀察。世界就像五彩繽紛,變化無窮的萬花筒一樣,豐富多彩的大自然和人間社會生活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美的源泉,也都是觀察的對象。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文中的插圖,展開合理想象,讓學生感受圖畫之美。語文教材中的作品,都是由書面符號創造的,這就決定它的表現形式的特殊性。
二、創造情境體驗美
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優美的記敘文。這些記敘文中有許多可探尋的意境。但是由于學生年齡小,感性經驗不足,往往難以直接入境。因此,教師應從采取多種有效的手段,創設情境,把學生引入美的意境中。
三、推敲詞句品味美
劉勰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批文而入情。”教材中,許多作品都會運用語言這個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審美情趣,從而塑造小學生人格。通過字、詞、句和有關內容的講解,是美育有機地滲透到語言分析和字詞講解,“通過美的語言,提高學生鑒賞美的語言,和豐富學生形象思維。”語言的真正美,是由于言辭的準確明朗和響量動聽而產生出來的。沒有詩人吟詩那種境界,沒有作家寫作那種修辭,平平實實的語言就能突出舍己救人的精神。
四、激發學生朗讀抒發美
“水嘗無華,相蕩乃成漣漪:石本無火,對擊始發靈光。”朗讀也其然,只有通過品讀,學生的情感才能誘發出來。通過朗讀,是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使無聲的文字,“活”起來。表情朗讀是一種高層次的朗讀,它必須建立在學生充分理解課文內容和教師恰當指導的基礎上。學生理解了課文內容,并經過教師的指導,朗讀時就能進入文章的境界,很自然地將自己的感情和作者的感情融合在一起,抒發出自己對文章美的感受。
在教學《索溪峪的‘野》時,通過自由讀、個別讀、指名讀、合作讀等使學生感受索溪峪“山、水‘野物、游客”的野,讓學生當小導游,介紹一下索溪峪。學生想象美麗的畫圖,使索溪峪更“野”,更鮮活。又如,在教學《苦柚》時,讓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從平時的語言當中體現出大娘那種誠實、善良的良好品質。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各位觀眾,美德教育目的也自然達到。
五、指導作文表現美
在作文教學中,首先指導學生立意,引導學生認真動腦筋,善于透過生活的表面現象進行大膽想象,要想得深,想得遠,有新意。如在指導寫人的特征時,我讓學生聯想相應的人物特征時,做到借物喻人。指導寫物的特征時,我引導學生聯想相應的人的特征,做到擬人喻物。其次,我指導學生用比較法,選擇法,刪除法等寫作方法,學會選用準確的精當的詞句,學會引用優美的語言。經過長期訓練,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高。
六、創設機會,讓學生展示美
心理學認為,兒童有與生俱來的嘗試的需要和新的體驗的需要,也有被別人認可和欣賞的需要。因此,把握每一個機會,讓學生展示自己的美,并進行表揚,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促進其審美情操的進一步發展。
1.在課堂實踐中展示美
課堂是學生學習知識得主渠道,教師應當從課堂入手,為學生創設多種機會,讓他們展示自己的美,樹立起自信心。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發言,即使學生說的不是很好,都要給予表揚,讓他們體現成功的喜悅感受一下自信美,直到過渡到迫切要求展示的表現美。比如,教完《小珊迪》后,可要求學生在理解課文的前提下要學生有感情的敘述,還可以開展一個生動的演講大賽,讓他們把這個催人淚下的故事將給大家聽,讓所有地聽這首感染,予以幫助。
2.在課外活動中展示美
利用課外時間組織學生進行課文劇比賽,學生表演,學生興趣極濃,再經過評選,選出獲勝小組給予表揚激發了學生表達的積極性。另外,在班上舉行形式多樣的比賽活動,如:書法比賽、朗誦比賽、繪畫比賽等,通過類似的創設更多的機會,讓學生以多種形式展示教材中蘊含的美,從而發展至有展示美到創造美。
實踐證明,美育能使學生在領略美的過程中產生愉悅的情感體驗,并轉化為強大的學習動力,不斷推動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揭示奧秘、探求真理。美育是一種情感教育,它通過美的形象,情感的中介,逐步而非強制地使受教育者接受美的熏陶,這個過程正如杜甫詩云:“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中國教育改革與發展綱要》指出:“美育對于培養學生健康的審美觀念,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就讓美育象春雨般,通過語文教學滋潤每位學生的心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