駱金苗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9-0098-02
自從新課程實施改革之后,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開始了深度的改革。將現有的教育界提出的反思性教學模式應用到小學語文的學習教育中。本文針對小學語文閱讀反思學習模式進行了探討,并對現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的一些常見的現象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對策。
1.我國小學語文閱讀學習現狀
我國現在的小學語文閱讀情況不容樂觀,在新課改的促進下,語文課程開始注重自主形式,但是輕視了學習的效果。教師現在只是一味地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卻忽視了他們的學習質量,在課程開始時,雖然說是自主學習,但是教師總是從各個方面都去引導著學生總結問題,卻從來沒有想過讓學生自己去總結。認為小學生還不具備這個能力,而且在讓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并沒有給他們充足的時間,學生剛剛開始入門老師就制止了。所以學習的質量并不好,只是空有其名。
在閱讀過程中,教師重復的教學生要注重課本知識,多讀一些課本的文章,但是在這過程中教師的的指導力并不強。從而導致了小學語文的閱讀效果不佳。學生不斷地重復讀,小學生已經失去了對文章的理解忽視了讀文章的感受。在閱讀過程中已經沒有了思考能力,只是一味地朗讀。還都不如就此培養學生的默讀能力,一邊讀一邊想還有利于感情的思考。
2.小學語文閱讀反思學習模式的重要性
2.1反思性學習符合小學生的學習特點
就我國的傳統模式來說,培養的學生大多是應付考試的機器,在孩子們學習的過程中加入了許多功利的因素在其中,進而就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少年兒童學習的特點。因此,根據孩子們的學習特點,我們發現反思學習模式是非常好的,尤其是在小學語文閱讀里面顯得尤為重要,反思學習模式最重要的特點就是把課堂的主動性交給學生,而且在小學階段,孩子們有著非常高的好奇心,敢于探索一切新鮮的事物。所以,反思學習模式非常適合小學的學習特點。
2.2反思性學習適合小學閱讀的教學模式
在小學閱讀的教學中,我們需要根據一篇文章來揣摩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文章的中心思想等等,還需要不斷的培養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就傳統的教育模式來看,在閱讀課上,一般都是進行單純的閱讀、做題練習等等,學生無法得到自己最真實的體驗。但是有了這個反思教學就不一樣了,它的目的就是把課堂主動性給學生,這樣學生就能自己去探索文章中所存在的樂趣,這樣就遠比傳統的教學模式給學生帶來的體驗要好。
2.3有利于學習方式的轉變
在新一代的教育改革下,將學生的學習方式從傳統的方式里帶出來作為新的培養目標。在充分調動積極性的前提下,學生的學習效率有所提高,成為了學習的主導者。反思性學習可以使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并從中體驗到學習的樂趣,進而全身心的投入到學習中。另外,小學生可以通過反思性學習成為學習的主體。可以積極的構建閱讀的思路,在語文課堂中可以創建一個適合自己的學習計劃,自主的進行反思不斷地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
3.促進小學語文閱讀反思學習模式形成的方法
3.1激活學生思維方式
小學生的生活經歷和閱讀經驗都不是很充分,所以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積極的引導學生從自身的情感出發,走進文章,充分理解作者的思路。可以運用猜想法讓學生逐層的開展學生的思維訓練,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另外還可以采用比較異同的方法讓學生對課文的異同進行比較,比如同是一篇對貓描寫的文章,讓學生將兩個文章放在一起進行比較,發現文章的不同的思路,不斷的的反思兩篇課文的異同,這樣可以打開他們的思維方式,促進反思學習模式的形成。
3.2敢于質疑
小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如果能發現問題那么說明他思考了。在小學語文閱讀中,應該培養學生主動質疑的精神,敢于對老師提出的問題產生疑義,在反思過程中就會進步。教師應該在學生的閱讀過程中將他們對文章的鑒賞寫下來,并對他們進行點撥指導。
3.3提煉與實踐
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學習知識后雖然可以熟練地掌握知識點,但是他們對其中的過程并不是很理解。如果沒有及時的反思總結就不能真正的掌握。教師應該培養學生對文章的提煉能力,將閱讀逇文章精華提煉出來,運用到實踐當中。課下積極組織學生參加課外活動,比如讓他們自己飾演情景劇的方式讓學生反復的思考文章的內涵。從整體上提高小學語文閱讀的反思學習模式的教學質量。
在教育的不斷發展過程中,學生應該逐漸的培養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不僅僅是學習知識的能力。教師應該從整體上培養學生善于反思思考的能力,從小就讓他們通過小學語文閱讀可以將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以及反思判斷能力提升上去。讓小學的語文閱讀反思學習模式在教育中運用的更加熟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