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敏
引言:生態公益林在林業工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關系著某一地區的林業生態發展,乃至在國家的發展中都具有一定的重要意義。由此看來,生態公益林一旦遭到災害,尤其是在北方地區,遭受冰雪災害的侵襲后,應及時制定恢復對策與計劃,采用具體的營林技術,使生態林恢復原有的功能,并有效發揮出其自身應有的價值。在對營林方案進行制定時,技術的選擇要適應該地域的實際狀況,再對技術方法、造林密度等進行設計,不能在未考察時就進行盲目的施工,避免使生態公益林受到更加嚴重的破壞。
一、 恢復營林技術應遵循的原則
第一,地籍小班原則。因生態公益林的占地面積普遍較大,而遭受冰雪災害后,不同區域的受災情況不同,或輕或重,應首先對災害地區進行考察,經過分析后再將公益林劃分成不同的小區域,稱為小班,并借鑒地籍管理的方式,來對其進行相應營林方法的制定,保障生態林的迅速恢復與最佳效果。第二,在災后生態林考察分析的基礎上,各個小班應根據災害狀況選擇適宜該小班的樹木品種,以免種類沖突導致生態失衡;在品種的選擇上應以常綠樹種為主,因為常綠樹可以在短期內迅速生長,呈現的效果較為明顯。第三,生態公益林的關鍵字在于“生態”,因此營林方案應將生態放在首位,再進行方案的制定與技術的選擇。第四,在進行生態公益林的恢復作業時,應保障恢復營林作業的質量,根據技術要求制定方案與施行,在標準要求的基礎上進一步規劃,使營林質量達到最高標準,在規整林地、培育樹種、選擇苗木、營林管理等每個技術節點上,都應達到技術標準,杜絕散漫、敷衍現象的出現,保證公益林的恢復效果。第五,將受災后的生態公益林進行劃分之后,要選擇出重點地段進行重點營林,營林要集中連片,這樣能夠提高營林樹種的抗病蟲害能力,同時要滿足交通便利的要求。第六,對于受災并不嚴重的區域,首先要進行營林恢復,而比較嚴重的區域則最后進行營林恢復。依據受災情況,制定恢復任務周期,正常情況下,也要5年左右。有些區域人類開發活動比較頻繁,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水土流失,土地土壤肥力已經呈現出下降趨勢,對于這樣的地區,生態公益林恢復建設者要重點對待。
二、生態公益林冰雪災后的具體恢復營林技術
1.伐根萌芽恢復措施
(1)受害癥狀與程度。林木被積雪壓斷、壓彎嚴重或樹干一半以上被凍枯、樹干與皮分離,3年生以上的林分中有30%以上或2~3年生的林分有40%以上林木受害,但根頸處10cm以上未被凍傷,這是受害嚴重的一類情況。
(2)恢復方式與主要技術。這類受害情況由于根頸處未被凍傷,因此可根據桉樹萌芽更新力強的特性,采取伐倒樹木、利用伐樁萌芽成林的辦法進行恢復。伐木時,伐樁高度不超過10cm,伐木工具最好使用油鋸或伐木手鋸,并且盡量不要撕裂樹皮。為了減少損失,應盡早開展此項工作,建議在2月底后開始實施。采伐后,要及時清理林地內的樹枝、樹葉,砍除雜草與雜灌,避免遮蓋伐樁。
2.重新造林恢復措施
(1)受害癥狀與程度。受害林木的枝葉、主干全部枯死,根頸處也受凍嚴重,地表的根也受凍傷,根部無萌芽再生能力,這類情況多數是當年造林的10個月齡以下的幼林,但也不排除嚴重受凍的2~3年生以上的林分,這類災害除了生理性損害外,還夾有機械性損傷,是受災最重的一類。
(2)恢復方式與主要技術。這種受害類型必須重新植苗造林才能恢復。在這種情況下,可考慮更換造林樹種,選擇適合該林地的樹種進行造林,或者選擇寒害相對較輕的桉樹品種或無性系。在整地時要按照相應樹種的造林技術措施進行整地、施肥和撫育等。
3.保留原有林木恢復措施
受害樹木頂部凍枯部分少于全樹的1/4、部分嫩枝或當年生枝條有凍害,而樹干基本無凍害或者1~2年生的林分有70%以上或3年生以上有60%以上林木未被壓斷、嚴重壓彎、樹干未被凍枯等情況,這類凍害的樹木受害較輕,對受害林分影響不顯著。這類情況只需將尾梢凍干枯部分砍掉,讓其重新抽芽生長即可。1~2年生的林木撫育施肥按常規管理,但要加強施肥與除草松土撫育。
三、生態公益林冰雪災后的恢復營林注意事項
1.做好林地基本的清理工作
一般情況下,生態公益林恢復建設者會進行小塊狀清理的方式,對于雜物、草等植物,選擇應用狀堆漚的方法最有效,這樣不僅能夠保證林地干凈整潔,也能夠提高林地土壤腐殖質含量,使得土壤肥力明顯增加。為了避免在林地清理的過程中,造成水土流失,不建議使用煉山方法來清理。林地清理期間,工作者要最大程度的不損傷為受到冰雪影響的樹木,林地清理工作進度的快慢對營林恢復效果的好壞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工作者必須在指定的時間內完成林地清理工作。
2.正確選擇營林方式與營林密度
營林工作者需要以現有區域內的營林情況為基礎選擇合適的營林方式以及營林密度。通常情況下,生態公益林經過冰雪災害之后,有些區域完全受災,此時就需要選擇應該全面改造的營林方式,營林密度應該保持在資2500株/ha,每株之間應該保持2×2m行距;有些區域只是部分受災,而且受災并不集中,則應該選擇應該補植套種的營林方式,營林密度大約為1330株/ha,每株之間行距保持在2.5×3m。當然具體營林密度,工作人員可以依據情況自行選擇,利于生態林恢復即可。
綜上所述,可知生態公益林的冰雪災后重建工作非常重要,有關部門與林工企業都應該非常重視。而營林工作者也應該具備相應的經驗,保證營林恢復效果達到既定要求,否則不僅營林恢復成本會增加,當地的生態環境也有可能會被改變。
(作者單位:157100黑龍江省海林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