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威力
生態系統的平衡發展,首先是建立在充足的森林資源基礎上,而如何才能夠保證森林資源能夠安全的生長,還需要加強對森林防火技術的應用。結合現代林業資源發展需要,為了滿足市場需求,不斷擴大林業覆蓋面積,若是火災防控能力低,一旦發生火災,便可形成大面積的火勢,對林業造成嚴重的傷害。火災的發生主要因素有兩點,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為因素。將科學的護林防火技術應用于林業資源保護中可發揮重要的作用,是值得研究的課題。
一、森林發生火災的原因
1、自然因素
土地資源富饒遼闊,森林覆蓋面積較廣,這是我國的資本優勢,在富饒的土地上,林業結構形式多種多樣,這也使得林業資源容易受到自然因素而發生,比如:天氣因素,雷電襲擊樹木,摩擦產生火花,再加上樹木具有可燃性,再借助風力作用,火花蔓延,逐漸演變成火災。這種雷電襲擊產生的森林火災,對林業資源的破壞力也非常大,不僅危及到林業建設,經濟效益,也影響生態系統的發展。再比如山體滑落,石頭落下與樹木發生摩擦,也容易引發火災等。
2、人為因素
人為因素屬于可控制因素,目前,人為因素所導致的森林火災發生率相對較高,這主要是因為人們對林業資源的保護意識過低,在生活、生產中沒有對用火加以注意,燒荒種地、煉山造林、焚燒牧場是常見的現象,這些情況都容易引發森林火災發生。還有人們的生活陋習,利用樹木作為遮陽工具,在樹下生火燒烤、吸煙等活動常有發生,再不注意的情況下,就會引發森林火災發生。雖然火災的發生并不是人們有意制造,但是因為人們對森林保護意識地,素質水平低,預防火災能力低而導致的森林火災頻頻發生,因此這種可控制的因素,應該加以避免。
二、林業資源保護工作中防火技術的應用
1、制度措施方面
首先是防火制度的建立健全;我們要對以往發生的火災進行分析總結,然后將森林網格化,將森林劃分為不同的網格,并設立不同網格的第一責任人,對網格內的狀況進行監督。其次是加強管理制度;設立管理制度的根本目的是控制火源,林區要有自己的火源管理辦法,規定林區內任何人不得使用明火,禁止吸煙,燒荒,一旦發現可通過罰款或者交由管理部門處理。最后是進行知識教育,經過我們的實際調查發現,很多火災都是由于群眾無意之間造成的,群眾之所以不經意造成火災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對火災的危害了解不夠。
2、技術措施方面
(1)護林防火通訊技術
護林防火通信技術主要是基于當代科技與通信技術的結合,將衛星通訊、有線通訊等應用在林業資源防火工作當中。通過相關通訊技術的運用組建護林防火通訊網絡,借助相關設備以及信息通訊技術實現信息的監管以及互通。對應的各級氣象部門應該針對當地最近1段時間溫度、濕度等相關的自然因素采取森林火災防火措施。一般來說,火災等級分為4個等級,其中1、2級的危險性不是很大,但是3、4級火災的危險性就相對較大,為了避免造成更大的損失,應該及時做好滅火的準備。針對當前發展形勢來看,我國護林防火領域已經運用了大量的先進通訊技術,通過將短波數據傳輸、圖文傳真等方式,真正的為我國護林防火工作的規范化、高效化等工作的開展奠定了基礎。
(2)護林防火預測技術
面對森林火災的突發性與破壞性,為了確保林業資源得到良好的保障,在進行森林防火工作的開展中應該充分的利用護林防火預測技術。通過基于國家頒布的相關法律規范文件,結合當地林區實際的自然因素及人為因素,積極的與氣象部門相協調,對林區及林區周邊的降雨狀況、溫度、濕度、風力大小等做好評估預測,根據相關信息建立林火預測網,完善林業離去火災預警系統的建設。
(3)護林防火阻隔技術
火燒法是現代常用的1種防火阻隔技術,但是其受到實施時當地的風速大小、溫度、濕度等相關自然因素的影響,在實際操作中對操作手法要求較高。建立防火線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進行防火,但是也同樣面臨著常年維護、投資等問題,甚至還會造成當地的水土流失。生土帶是在林地內經過翻耕,土壤裸露的帶狀空地,其寬度1~2m用以防止地面火蔓延。防火溝是防止地下火的蔓延。寬lm,深低于腐殖層或泥炭層0.35~0.5m為宜。不僅如此,還可以通過建造闊葉樹進行防火帶的建設。建立的防火林應該以復合混交林形式為主,內部樹種應該采用抗火性強的,森林的密度應該達到最大郁閉度,從而使防火效果得到增強。
(4)林火撲救技術
面對森林火災的存在,我們應該做好相關的預防工作。如果火災真的突然發生,相關部門應該組織人員進行滅火,盡量減少火災損失。在進行滅火的過程中應該做好相應的組織與安排,安排專人統一指揮、統一行動,合理運用滅火技術。一般來說滅火方法分為直接滅火與隔離滅火2種。在當代滅火工作的開展中化學滅火是直接滅火的主流方法,其效果相當顯著,并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認可,值得信賴。
現代森林火災撲救技術主要以計劃滅火、航空滅火、人工降雨滅火等方式。一般來說采用人工降雨的方式進行滅火會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此種方法受到當地的氣象條件的限制,如果沒有合適的氣象條件就無法實施。其中航空滅火在近幾年得到了初次的運用,其主要是通過機群灑水滅火等方式提高滅火效率,其在實際運用中取得了不錯的滅火效果,不過由于起步較晚,依舊有需要進行改善的地方。計劃滅火也是常年來使用的方式,其可以有效的降低林區內部的可燃物質總量,使火災的破壞程度相應的下降。
當相關工作接近尾聲的時候,做好余火熄滅及火場調查處理工作也是一個關鍵環節。當火災被控制住并得到有效撲滅后,應盡快對殘余燃燒點進行撲滅,并排專人監視,直到徹底熄滅位置;對火場組織人員進行調差,對火災發生的原因、經過等進行分析,對造成的損失進行評估,積極的總結經驗教訓,提出意見;對火場進行清理,將受損嚴重的林木進行清除、對火災造成的跡地進行翻新、更新處理。
(作者單位:164031黑龍江省通北林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