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嵐凱
【摘要】球類運動的特點是人員密集且具有很強的對抗性的運動,運動員在激烈對抗中踝關節的穩定性很差,扭傷的事故很容易發生,在訓練的時候,教練員一定要教導運動員學會保護自己,掌握正確的訓練方法,本文對球類運動中容易引起踝關節損傷的原因進行了探究,提出了幾點治療方法,掌握正確的訓練方法。
【關鍵詞】球類活動 踝關節扭傷 訓練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29-0207-01
一、球類運動中踝關節扭傷的原因以及恢復的原理
人類的踝關節是比較脆弱的,是由脛、腓骨下面的關節面以及距骨上部的關節面,人體結構中足的屈肌力比伸肌大,在強度使用的過程中內翻肌力比外翻肌力大,加上外踝比內踝長,內踝三角韌帶比外側的三個韌帶更加堅固,因此一旦內翻比外翻的活動范圍大且超負荷的時候會距骨體前寬后窄,一旦足背伸展,距骨完全進度踝穴,踝關節的整體結構穩定,便不會出現扭傷的現象,一旦距骨后面窄的部分進入到踝穴前面寬的部分,踝關節的整體結構相對不穩定,扭傷的事故就會發生,加上球類運動技術水平加高,對于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要求較高,在高強度的訓練中技術轉化頻繁,速度訓練的時候不斷改變方向、急停急起等等動作練習會造成運動員的踝關節受損嚴重,扭傷的可能性就大大的提高。
尤其是籃球和排球運動,在起跳籃板或者是扣球的時候的身體騰空,足就處于砧屈內翻 位,落地的時候一旦重心不不穩向一側傾斜或者是踩在石頭或球上,就會因為高低位置不同而發生踝關節扭傷,加上多數的運動員在訓練的時候缺乏自我保護意識以及方法,一旦踝關節扭傷會對運動員的身體造成很大的影響。
當運動員的踝關節扭傷之后,所表現出的現象是內側和外側有明顯的壓痛,內踝以及外踝都有明顯的腫脹,局部皮膚甚至會出現皮下瘀斑,嚴重的時候運動員的基本行走都會受到限制。
二、球類運動踝關節功能訓練的方法
體育鍛煉能夠增強運動員肌肉的力量,肌腱的和韌帶增粗,關節面增厚,極大了增強了關節的穩定性,加強了對于關節的保護,球類運動訓練的時候要注意提高柔韌素質,注意增強運動的協調性以及靈活性,不僅能夠增強身體素質,還能夠減少不必要的損傷。
在球類訓練的時候,踝關節的力量來源主要是小腿的三頭肌以及組伸屈肌群,可以使用負重背屈、負重提踵、負重跳躍的方法增強關節肌肉的力量以及踝關節的韌帶牢固性。其中可以使用杠鈴負重的方法讓運動員在高20厘米的左右的木板上蹬地,或者肩負杠鈴用腳尖走,前腳掌在5厘米高左右的木板上做提踵練習,讓踝關節的力量承受能力大大增強。可以采用的方法讓運動員坐在地板上兩腿伸直,由同伴抓住其就腳前掌做對抗的主動牽拉,持續一分鐘以后再進行下一次的練習。還可以使用跪壓腳背,上體后分倒,輕輕鎮壓一分鐘之后接踵走,腳跟走和校測外走著。
除了鍛煉踝關節的力量以及柔韌性,還要注意鍛煉踝關節的靈活性,踝關節的靈活性主要體現在遠側支撐方面,能夠向各個方向迅速起動和起跳落地,訓練的方法可以是:一腳支撐,另一腳掌輕踩在籃球上,以踝關節為中心,以球向內做勻速轉動30秒,換腿繼續作上述的練習。不僅如此,還可以使用斜度的斜板進行單腳或雙腳的由下向上的跳躍練習,一次持續30次到40次即可,讓運動員的踝關節得到科學性的靈活度訓練。
對踝關節進行功能訓練讓球類運動員在訓練中的踝關節及得到肌肉韌帶的保護,避免在跑跳的過程中出現關節損傷。在日常訓練的過程中,鍛煉運動員的能力,提前做好準備的工作,根據運動員的實際情況調節訓練的數量以及強度,在比賽之中也能夠應用正確的方法保護自己的踝關節,不會產生負面影響。在日常訓練的時候,把踝關節力量訓練當做日常訓練的內容,隔日再做踝關節的柔韌訓練以及靈活性訓練,逐步提高踝關節的功能訓練,讓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得到提高,增強肌肉力量的同時,讓運動員的跑跳能力得到提高和鍛煉,讓球類運動員在比賽中保護好自己的同時取得優異的成績。
三、總結
球類活動最大的特點就是人員密集且對抗性激烈,踝關節是人身體結構中穩定性較差的部位,很容易發生扭傷,在球類運動訓練的時候注意增強踝關節的功能訓練,教會運動員在比賽之中保護自己,減少對于踝關節的損傷以及磨損,使得球類運動員在比賽之中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態,以最佳的狀態應對激烈的競爭性比賽。
參考文獻:
[1]資方宇. 簡易康復鍛煉,防止腳踝再次扭傷[J]. 糖尿病天地·教育旬刊, 2010(6):58-60.
[2]薛東蘭.大學生體育運動中踝關節扭傷的預防及治療[J]. 金田, 2015(2).
[3]巫會朋.足球運動中踝關節損傷的預防與康復[J]. 體育世界:學術版, 2009(3):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