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共享經濟浪潮下,共享汽車行業逐步發展。國內共享汽車市場未來幾年將迎來重大機遇,但目前行業發展面臨著許多障礙。通過對共享汽車行業現存問題的研究分析,提出促使其持續穩定發展的對策。
關鍵詞:共享汽車,政府政策,企業合作,消費者
引言
目前,共享經濟在中國掀起熱潮。共享單車,共享雨傘,共享充電寶等字眼屢見不鮮。與此同時,共享汽車也迅速進入人們視線。共享汽車,即“分時租賃汽車”,是一種分布于商業區、居住區等人口聚集地區周邊的,用戶以付費形式獲取汽車使用權的新型交通模式。用戶通過移動端的共享汽車平臺線上下單,線下使用汽車出行,以滿足短時用車需求。
現在有不同公司采用不同的租賃模式在中國登陸,如Evcard、Car2share、Car2go等。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線城市成為共享汽車迅速發展的發源地。據羅蘭貝格報告《汽車分時租賃如何在中國獲得成功》,目前中國擁有超過26000輛分時租賃汽車,數十家業務運營商。而至2025年,中國分時租賃汽車數量預計將超過50萬輛。由此可見,中國共享汽車市場未來幾年將迎來重大機遇。了解共享汽車發展現狀,通過對現存問題的分析,提出共享汽車未來發展的對策,對共享汽車持續規律發展有重要作用。
一、共享汽車目前面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初始投資和運營成本較高
目前從事共享汽車產業的公司大多屬于出資購車、組建車隊的重資產產業,即公司擁有固定車輛,所以就決定了其首次購買和保險等較高初始投資的特征。而后期對汽車的維修則構成了運營成本的很大部分。與此同時,客戶的不當行為,如交通違章、丟失鑰匙、損壞車輛、違法租用、拒絕付款等也增加了運營成本。根據羅蘭貝格的財務模型,中國汽車分時租賃行業盈虧的分界線為20%的單車日均利用率,遠高于大多數公司目前的車輛利用率。所以,較高的初始投資和運營成本注定了共享汽車行業在資金鏈不足時很難實現規模經濟。
(二)替代產品競爭激烈,出行率較低
汽車共享目前包括分時租賃、P2P、專車、拼車等多種模式。而“共享汽車”主要是指分時租賃這種模式。在如滴滴、神州等網約專車和拼車目前繁榮發展的情況下,共享汽車的服務對象還很少,主要針對18歲到35歲的用戶。加上共享汽車替代行業的價格較低,提高了消費者的價格敏感度,降低了使用共享汽車的出行率,進一步限制了其償還投資以及盈利能力。
(三)基礎設施網絡不完善
與共享汽車有關的基礎設施主要有停車場和充電樁等。在我國,停車難問題在人口密度較大的一線城市更加嚴重。據研究表明,我國大約缺少5000萬停車位。停車場的建設直接影響到共享汽車的使用,汽車的取、還以及暫時停放都與停車場息息相關。不僅影響到運營成本,更加直接影響到城市交通。另外,目前除了Car2go公司采用汽油車之外,其他均采用環保的電動汽車。所以充電樁網絡的建設決定了汽車充電方便程度和充電速度,進而影響到用戶的使用滿意度。
二、促使共享汽車行業良好發展的建議
(一) 政府應制定和完善相關政策,同時給予補貼
2015年10月,國務院首次鼓勵企業開發并實施新型汽車共享模式,而對于共享汽車行業法律政策方面幾乎是空白。2017年5月,廣州市發布首個共享汽車行業自律性服務規范。為了使共享汽車適應城市發展,政府應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法律規范,對行業內規范監管、交通事故處理以及合乘共享等多方面進行規定。另外,政府應與企業進行協調,注重停車場以及充電樁等基礎網絡建設。同時繼續保持對分時租賃或共享出行項目的補貼和資源支持項目,以減輕企業的資金壓力,促使共享汽車行業持續發展。
(二)企業應建立適當的合作關系,重視用戶體驗
與供應鏈上的合作伙伴互相分享運營資源,分擔風險和成本是共享汽車行業企業的必要選擇。共享汽車企業應放眼于整個行業生態系統中的潛在合作對象進行合作談判,嘗試以最大的限度發揮合作對象的協同作用。同時,企業應將改善用戶體驗作為工作重心,只有以滿足費者需求為目標,才能提高消費者滿意度,進而擴大顧客群體。因此,企業選擇合適的發展戰略,確立合作伙伴,才能推動共享汽車業務需求的增長,并降低運營成本,在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實現長久可持續發展。
(三)消費者應提高對共享汽車認可度和自身素養
消費者作為共享汽車行業的最重要組成部分,將對整個行業產生最大影響。在如今“綠色出行”號召下,消費者應正確認識共享汽車,減少私家車出行次數。共享汽車既為有駕照無車者提供出行方案,同時也是節能減排的良好措施。對共享正確的認識能為業務需求提供保障。同時,消費者應該提高自己的使用素質。對共享汽車的正確使用,不違章,不破壞,守規則是保障城市交通、保證其他顧客使用滿意度、提高需求量的最重要因素。
三、結語
中國共享汽車業正處于行業發展的最初階段,值共享經濟風靡的時代,共享汽車有可能成為城市出行新交通模式。目前共享汽車業仍面臨著來自政府、顧客等多方面的困難,在中國市場上盈利仍任重道遠。要想實現出行交通方式的變革,政府需要制定有關政策來推廣和規范,企業也應采取有關措施擴大市場,消費者也應正視共享汽車行業,多方共同努力,使共享汽車在國內持續穩定發展,實現綠色出行目標。
參考文獻
[1]呂曉菲.共享汽車發展的困境及其對策研究——與共享單車對比論證[J].現代商貿工業,2017,(19):9-11.
[2]王輝.國內首個共享汽車規范發布[N].中國質量報,2017-05-17(008).
[3]潘未末.共享汽車目前不宜大規模推廣[N].深圳特區報,2017-04-20(A09).
[4]銀昕.共享汽車來了,難題卻比單車還多[J].中國經濟周刊,2017,(14):68-69.
[5]“共享汽車”探索城市交通建設新模式[J].電腦與電信,2017,(03):2-3.
[6]王新源.汽車共享的創新運營要素研究[J].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04):39-44.
作者簡介:周天,男,長安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2014級本科生,交通運輸管理專業,方向: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生日1996年5月3日,籍貫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