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喜玲
提要:社會治理的基礎在基層,工作重點在基層。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基層社會治理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在新形勢下,如何適應基層社會治理的新變化新要求,推進基層社會治理的創新,成為當前基層社會治理面臨的一項重大現實任務。
關鍵詞:基層治理;創新;網格化管理
社會治理的基礎在基層,工作重點在基層,在新形勢下,如何適應基層治理的新變化新要求,推進基層治理的創新,成為當前基層社會治理面臨的一項重大而迫切的任務。
一、當前安陽市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的主要做法
近年來,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基層社會治理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層出不窮,安陽市基層社會治理中堅持體制創新與機制創新并舉,在推進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
(一)規范制度建設,強化基層治理基礎
1.完善基層便民服務工作制度
一是整合轄區資源,打造社區品牌。以社會管理創新活動為契機,立足自身實際,突出自身優勢,顯現自身特色。整合轄區資源,突出“一社區一特色”、“一社區一亮點”、“一社區一品牌”,積極打造多樣化的社區管理體系,營造和提升特色社區文化。
二是強化社會服務,打造便民服務平臺。在實踐中各社區完善“綜合便民服務管理中心”“和諧調解室”“信訪接待室”,強化社會服務,打造便民服務平臺。
2.完善基層矛盾糾紛調解化解制度
各社區注重發揮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作用,健全組織機構,及時化解關系群眾利益的社會矛盾,進一步規范和落實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調聯動”工作機制。
(二)注重提升實效,夯實基層治理措施
1.堅持以人為本,打造基層便民服務平臺
一是加強街道綜合便民服務中心建設,實現一站式便民服務。在綜合便民服務中心工作區,為更好的體現便民服務,制定了綜合服務中心行為規范、對各窗口職責、服務內容、辦理期限、服務態度等做出明確規定,實現了服務群眾多部門“一體化”運作,“一站式”辦理。
二是多措并舉,為群眾提供聯合服務。采取走出門、送服務的形式,多部門聯動,干部定期下沉到社區、村聽取群眾意見,提供便民服務、上門服務,使基層服務管理平臺的觸角延伸到了每家每戶。
2.健全天眼工程,加強立體化治安防控
各社區投入大量的資金建設聯網聯通、運轉高效的視頻監控平臺,使轄區內的技防監控設施實現全覆蓋,與專職巡邏隊、義務巡邏隊形成了點線面互動、防控管為一體的全方位、全時空、多層次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為群眾提供了便利。
3.實施群防群治,夯實“地網”工程建設
各社區以提升公眾安全感為目標,組建一支素質全面、反映迅速的專職巡防隊伍,全部聘請專職保安人員進行巡邏,社區妥善安排好義務巡邏隊,進行廣覆蓋宣傳,通過開展街面治安“大巡邏”,編織“公眾安全感”網絡。
(三)以科技為支撐,促進基層治理現代化
1.科學規劃推進網格管理
以社區網格化社會管理模式為依托,開展精細化服務,將轄區劃分為多個網格,通過整合資源,每個網格由網格長、樓院長、社區民警每天深入到群眾家中,開展走訪、服務,解決群眾遇到的困難難題,網格干部第一時間掌握信息,第一時間化解矛盾,第一時間服務群眾,做到小事兒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辦事處。
2.新型媒體打造智慧社區
以規范化建設和信息化建設為抓手,提出“智慧社區”的理念,著力推動基層治理與信息科技的高度融合,建立起了互聯網平臺,讓智慧決策更加深入,工作流程更加優化,過程管理更加精準,協同運行更加高效。
二、當前基層社會治理創新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盡管安陽市在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方面采取了許多科學有效的措施和辦法,取得的成績也十分顯著,但目前基層治理仍存在一定的問題。
(一)發揮網格化管理方面存在一些不足
1.信息掌握不及時
近年來大量流動人員涌入街道、社區,匯成數量龐大、身份復雜、流動性強的“社區人”群體。然而,這些人員的信息變化,網格長未必能第一時間掌握并實時進行管理與服務。網格化管理雖然做到了轄區分片、責任到人、上墻公示、建立了新的信息管理平臺,但還存在網格化管理并未完全落實到位的問題。
2.服務管理跟不上
“社區人”個體思想觀念、生活方式、工作職業的差異,使得日常管理中出現了多種矛盾糾紛,街道、社區由此成為了社情民意的綜合反映地和各種矛盾、問題的匯聚地。靠過去那種由街道干部、居委會主任上門做工作的簡單方式已不能適應現實的需要。
3.責任意識不夠強
網格化管理是一項耗時耗力的工作,管理人員需要有強烈的責任心。少數管理人員對網格化管理的意義認識不夠,工作責任心不夠強,或畏懼網格化管理可能承擔更大的管理責任,對待上級布置的工作存在消極應付的心態,工作上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寧可少一事,不愿多干事,寧可聽從上級安排,不愿主動行政,往往被動應付,導致網格化管理的各項措施未得到有效落實,工作難以上臺階。
4.業務能力不嫻熟
網格化管理標準高、項目多、程序規范,必然占用一定的人力,加上其他工作,基層人手不夠,能力不足已成為普遍現象。業務素質和工作能力與網格化管理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業務知識不夠全面,對網格化管理認識比較模糊,對網格化管理涉及的綜合型業務知識掌握不夠,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二)信息化智慧建設方面還不夠充分
1.信息化建設知識匱乏
街道干部的綜合能力跟不上信息化時代的需要,大多數干部職工對信息化建設的掌握嚴重不足,缺乏專業人士的培訓和講解,更缺乏對網絡平臺的管理經驗。
2.服務信息相對單一
目前的信息化智慧建設均是宣傳政府機構信息的,只是滿足了部分有需求的群眾,便利的綜合社區信息服務達不到居民的實際需求。智慧街道、社區建設涉及到智能樓宇、智能家居、安防監控、智能社區醫院、社區管理服務、電子商務等諸多領域,但目前的智慧街道、社區建設功能過于單一和局限,還沒有充分發揮信息通信、電信業務及信息化基礎設施的優勢,還沒有通過海量信息和智能過濾處理形成新的社會管理模式,面向未來構建全新的社區形態,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
三、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的對策和建議
(一)以宣傳發動為先導構筑工作網絡機制
采取多樣形式,廣泛宣傳街道社區治理的要求、目的與意義,取得社區群眾的理解與支持。每季度召開一次專題會議,便于工作情況的溝通和問題的及時解決。為推動工作開展,街道要真正把該項工作擺上重要位置,做到有安排、有落實、有成效,逐步形成由街道工委領導、辦事處組織實施、相關職能部門指導檢查、社區內單位密切配合、居民共同參與的街道社區依法治理的工作格局。
(二)以社區文化活動為抓手加強社區管理和服務
社區活動要緊緊圍繞街道社區治理工作下功夫:一是內容進一步貼近社區、服務基層。就社區管理和社區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矛盾糾紛開展工作。二是形式進一步以人為本、靈活多樣。通過舉辦各種社區文化活動,把社區管理和服務融入生活化、趣味化的表現形式中。三是陣地進一步明確。要將主陣地放在社區。在抓緊開展對街道干部、社區干部系統培訓的同時,努力打造服務型社區。
(三)以社區“自治”為立足點營造良好氛圍
街道、社區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訂立符合實際、操作性強的《社區公約》,努力使街道、社區的各項工作有章可循。。利用一些好的做法、好的經驗,引導、鼓勵群眾反映社區管理存在的問題、參與社區管理、監督社區事務,使社區群眾切實行使參與“社區自治”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為街道、社區的治理工作夯實廣泛的群眾基礎。
(四)以解決突出問題為突破口實施專項治理
在開展街道、社區治理工作的過程中,要確定治理重點,特別是注意突出社區群眾普遍關注、反映強烈的“難點”、“熱點”問題的整治。同時以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為保障,創造良好治安秩序。深入開展平安創建,建立、健全各種形式的社區群防群治組織,完善社區安全防控體系。加強基層人民調解工作,努力把人民矛盾化解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形成社區綜合治理齊抓共管合力。積極延伸街道社區治理工作觸角,充分發揮其在街道、社區管理中的引導、規范和保障作用,保證各項工作的整體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