仝暢
上海師范大學的吳忠豪教授提出這樣的觀點:“基礎教育中的小學語文教學,最重要的應該是豐富學生的詞匯,關注學生的語言實踐,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質量?!钡拇_,學生的語文素養是在學生的語言實踐中提升的。在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利用課堂教學或生活情境,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語言表達訓練,是切中語文教學內核,提升學生語言素養的方法。在我的語文實踐教學中,我常利用一些突發的情境,對學生進行語言表達的訓練。盡管是二年級的孩子只要恰當地引導表達,也能就眼前的見聞口述出來并訴諸于筆尖,流瀉下一段段文字,達到意想不到的語言實踐效果。
記得那是一個漫天飛雪的早上,久違的大雪不期而遇,令所有人新鮮不已。孩子們更像打了興奮劑一樣擲雪球,打雪仗,流連于操場,不舍得進入教室。站在教室門前等待足有3分鐘,才終于把班里最后一名學生喊進教室。人雖已在教室,但仍擋不住“漂移”出窗外的一雙雙眼睛。那好奇而又充滿渴盼的目光,也著實讓我不忍把他們從“游戲場”拉回來。
抓住時機即興改變教學內容,來一節即興小練筆指導課,不是更好嗎?循著孩子們情感的興趣點,把課堂作為孩子們語言訓練的根基點,把歡樂的情景作為教學內容的生長點,這樣的課孩子們應該更愿意來上了。想到這里,我臨時改變了授課內容,要求學生把早上從看到雪的那一刻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用自己的話說出來 。
于是我用平靜的語氣對學生說:“孩子們,今天咱不上語文課了!”聽到這里,孩子們先是一陣歡呼,但歡呼之后卻流露出懷疑和不解的神情?!罢娴?,這節課我們就是說說話!”我又強調了一遍??吹轿也蝗葜靡傻膽B度,教室里又是一陣沸騰。
接下來就有了這樣的課堂實錄:
師:早上你是怎么知道下雪的?當你知道后你有什么樣的表現?
生1:我還沒起床,媽媽對我說“快起床吧,下大雪了!”我一聽蹭地從床上坐起來。
生2:早上出門我才知道下雪了,當時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跑到雪地里一下子趴在地上,和雪來個親切擁抱。
生3:我看到下雪早飯都沒心思吃好,匆匆下樓,抓著地上的雪和小伙伴邊打雪仗邊往學校跑。
生4:奶奶早上趴我枕邊輕輕說“明明,外面下大雪了,起來打雪仗吧?!蔽乙宦牐瘛按蛄穗u血”一樣,迅速穿上衣服,跳下了床。
……
師:你到外面看到了什么?又聽到了什么?
生1:我聽到到處是歡笑聲,看到到處是白的。
生2: 我看到汽車像蝸牛一樣,在慢慢爬,再也不敢快跑了。
生3:我看到樹上是白的,車頂上是白的,平房頂上是白的。
生4:我看到樹干上是白的,像搭了一條白圍巾
師:真好,你能用上比喻句,還用了一個動詞“搭”。誰能也用這樣的句式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像什么?
一石激起千層浪,于是有了下面出乎意料的精彩回答:“地上白了,像鋪了一張白毯子”;“車頂是白的,像戴了頂白帽子”;“遠山是白的,像穿了一件白衣服”;“房頂是白的,像蓋了一個白被子”……孩子們鮮活的回答讓我興奮不已,我對孩子們說:“孩子們,你們棒極了!我們把看到的這些有條理地寫出來就是一篇生動的作文了......” 孩子們語言表達的熱情一下子被激活了,有了剛才的語言表達實踐基礎,這時一個個拿起筆來,都能流暢地寫出來一個個精彩的片段。
二年級的這節即興作文指導課,取材于“即時素材”,學生即興表達,繼而即興組織片段練習。雖是二年級的學生,因素材來于生活,感受真切,指導適時,學生觀察于身邊之事,呈現于語言表達,體現了一種實實在在的運用語言的練習。學生在實踐中積累語言的經驗,提升了語言表達的技能,豐富了語言的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