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永富
摘要:小學的大課間活動基本上是所有學校的傳統活動,與傳統的課間操相比,更具有靈活性和趣味性,更容易受到學生的歡迎,然而老城區的小學占地面積一般較小,開展大課間活動就變得十分困難,那么,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關鍵詞:老城區小學 小場地 大課間 目的意義 實施效果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進,課本學習不再是學校唯一關注的重點,學生的全面發展也變得重要起來,在上好體育課的基礎上,開展大課間活動,可以很好地解決小學生普遍缺乏鍛煉的問題,也能給小學生帶來歡樂。
一、體育大課間活動的目的意義
體育大課間是體育課的延伸,是每生每天一小時鍛煉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課在小學是一門必修的基礎課程之一,是開展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組成形式,處于中心地位.但是,少年兒童正處于長知識,長身體的旺盛發育時期,不論從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來看,每周只按課程表上體育課是不夠的。大課間活動的開展非常符合課外體育活動的意義和目的,可以發揮學生積極參與、主動發展、全面發展的意識;為學生身心健康水平的提高,創建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讓師生喜愛這半小時豐富多彩的活動,并成為學習、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營造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使師生在這種氛圍中蓬勃向上,積極進取;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促使教師的組織能力、管理能力、協調能力、創新能力得到全面提高。
二、我校“大課間體育活動”簡介
1.達成目標。學生通過“大課間體育活動”增強體能,促進身體健康;在和諧、平等、友愛的運動環境中感受到集體的溫暖和情感的愉悅,培養創新精神;學會合作,培養團隊精神;培養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終身鍛煉的意識和習慣;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2.進場與音樂。進場音樂由多首樂曲組成,是對學生進行美的教育,藝術素養的培養。進場隊列的規范也是行為意識的教育和培養。3.熱身運動。在同一首樂曲下,各班做不同的自編操。真正實現不同年齡、不同班級做不同的操。體現的是“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求,確保每一個學生受益”的理念。4.“兔子”舞。在同一首樂曲下,首先全校統一做規定動作,然后各班自由創新動作和隊形變換。5.分班分項目鍛煉。各班鍛煉的項目是不相同的,組織鍛煉的方法與形式也是不同的。體現的是學生主體地位,班級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性。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提高自我鍛煉的能力,形成積極參與體育活動的態度和行為;學習和應用運動技能,發展體能;學會調控情緒,形成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品質;培養創新精神、合作精神和團隊精神。6.放松運動。在同首樂曲下,各班做不同的放松操。理念與熱身運動相同。7.整個活動過程時間為30分鐘,全過程由音樂指揮,各班的練習形式和隊伍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化。
三、體育大課間活動的實施
(一)活動形式
1.活動要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要求,要因地自宜,結合實際,體現學生特長為根本點,運動項目要具有實效性、趣味性、娛樂性,鼓勵學生自制器材,自愿參加,自主鍛煉。2.以班級為單位,也可以打破班級界限,劃分區域,體現學生自主活動精神。
(二)運動量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本著由小到大科學運動規律,合理安排運動量。在活動中,指導老師除教給學生科學的鍛煉方法外,必須注重學生的活動安全,特別是學生在使用體育器材時,必須教給學生正確合理使用的方法,杜絕一切安全事故。并在活動中播放一些柔和的、輕快的、適應運動的音樂,陶冶學生美的情操。
四、開展特色大課間體育活動取得的效果
(一)特色大課間使學生正真體驗到活動的樂趣,使學生在運動參與方面得到有效發展
由于大課間尊重了學生的運動選擇,關注了學生的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個體差異,讓每一位學生都體驗到運動的樂趣。改變了學生以往疲于應付、被動活動的局面,變“要我活動”為“我想活動”,大大提高了運動參與的積極性,這樣保證了學生每天一小時的體育鍛煉時間,使每一位學生動起來、玩起來,促進了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全面提高了學生的身體素質,在活動中學生還學會了多種運動技能。最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對體育運動的興趣和愛好,形成終身鍛煉的意識和習慣,陶冶了學生的情操;形成積極進取、樂觀開朗的生活態度。
(二)特色大課間拉近和改善了師生關系,提高了學習效率
老師參與到活動中了,改變了過去像領導視察似的情景,如今師生一起做操、一起玩耍,成為了好朋友。大課間,讓師生走得更近。老師參與活動,與學生同練同樂,多了平等交往,融洽了師生感情,更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角色的互換和平等的接觸中,師生真正實現了相互尊重、相互關心、相互愛護、共同成長。我校自開展特色大課間體育活動以來,我們的校園悄悄地變了――學生請病假的少了,主動鍛煉的多了;課余教室內的學生少了,陽光下活動的學生多了;課堂上調皮搗蛋的少了,專心聽課的多了。
總之,大課間活動是人人參與、群策群力、組織合理、全校上下通力合作的系統工程,它不僅已成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落實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在實施過程中,必須要充分尊重學生的意愿和取向,運用學生感興趣的各種手段,達到學生在有趣的活動中長知識、受教育、聚能力、拓智力的目的。讓我們共同努力,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
參考文獻:
1.余麗婷,《小學教育信息化建設的實踐與思考》2016年10期
2.梁雪珍,《談新時期下如何做好農村學校班主任工作》2013年10期
3.劉麗君,《淺談新時期小學班主任工作的定位》2014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