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海英+++陳效劍
課堂教學既不是教師的獨白,也不是學生的專利,而是有效師生互動中的目標實現,是和諧師生關系的外在體現,因為課堂是一個特殊的社會關系的群體。課堂師生互動是教師與學生之間,以教學內容為媒介,為達成教學目標而產生的所有的相互影響和作用。有什么樣的師生互動表現,就會產生相應的師生關系,就會體現出與之一致的教學理念。在傳統課堂中,師生更多地依賴口頭語言、體態語和黑板等有限的媒體實現課堂互動。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廣泛運用,教學環境、教學手段等教學要素產生了深刻變化,課堂師生互動不僅需要發生與之相適應的變化,而且迎來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新機遇。本文圍繞新課程提出的三維教學目標,結合教學實踐,展開討論信息技術環境下課堂師生互動的有效策略。
一、指尖讓思維自由飛揚
師生之間互動,是一個雙向的過程,雙方需要建立在共同的知識背景下,保持思維的活躍狀態,這樣才會有互動的話語權和共同語,實現互動的默契與高效,教學目標的達成才會一帆風順。然而,信息技術在課堂中的介入,師生之間的互動憑借不僅僅是書本、語言和黑板,而且還有呈現多形態的信息技術。信息技術不僅改變了互動的載體,而且改變了互動的方式,因而師生適應這種新的互動環境和互動需要就顯得非常必要和迫切,否則,必然會造成思維的遲滯和互動的困難。因此,熟練地運用恰當的方式,讓學生迅速找到信息技術載體上的師生共同關注點,讓學生保持思維的緊湊性和流暢性,進行行云流水般的師生互動,就會有效地促進學生對知識的主動建構。
例如,我們制作的課件應該簡潔而醒目,通過大屏幕投影顯示后,再配以激光翻頁筆、體態暗示和語言提示,隨著指尖掌控自如,使傳統的互動方式與信息技術互動方式有機融合,學生的思維就會更加順暢,師生互動復雜了,但卻照樣可以自然而協調。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教學應用,進一步促成了師生與大屏幕之間的無隙交互,教師可以在白板上呈現重點內容,通過熟練地圈劃批注、點擊滑動等親密接觸,與白板融為一體,在這種狀態下與學生之間展開互動,教與學渾然一體,師與生心心相印。隨著手持技術的發展,每個學生都可以在自己的座位上通過手指的點擊、拖劃手持終端,在最短的瞬間參與互動學習,最大限度地減少思維的外在屏障,縮短空間距離,實現隱秘的、自如的信息交流,互動在舉手投足間完成。
二、信息實現對話自然流露
互動包括語言形式的交流與非語言形式的交流,而“對話”是對話主體在彼此交往過程中認知、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等方面進行交流與碰撞、溝通與合作、激發與感染的過程,是通過語言形式交流,實現互動的最重要途徑。然而,由于師生雙方在知識結構、生活經驗、心理特點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要想在課堂中進行對話互動,特別是達成“知識與技能目標”方面的對話互動,師生雙方必須建立在共同的話語平臺上,而且還要建立在一定的信息對稱前提之下,否則,就很難實現平等的、一致的對話互動。在現實中,教師自身的知識素養與學生的知識基礎之間的懸殊是必然存在的。就指定的學習內容而言,教師通過鉆研教材,搜集材料,其掌握的信息的豐富程度也不是學生通過預習所能比擬的。因此,一方面,教師要在課堂上注重信息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創設富含“營養”的學習情境,讓所有學生獲得與所學內容相關的對稱信息,對話互動成為信息的自然流露;二是注重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開發和設計符合兒童心理需求的學習活動,縮短師生之間的心理差距,形成和諧的師生對話互動。
三、準確反饋實施動態調整
師生之間的互動,并不是無目的的隨意互動。特別是教師,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教學目標,帶著目的實現有意識的互動,并且是在預設基礎上的、不斷進行教學調整的互動。信息技術介入課堂,教師或學生往往容易會迷失教與學的目的,實現的師生互動也就會偏離預定方向。所以教師就需要摒棄干擾因素,及時、準確地捕捉學生的學習信息,以便有針對性地進行后續學習的教學調整。信息技術環境下的課堂上,教師不僅可以繼續運用察顏觀色、巡視交流等傳統手段來搜集學習情況信息,而且需要認識和發揮信息技術手段在搜集和利用學習情況信息的重要作用,以便更有把握地進行動態教學調整和實施后續學習的師生互動。
四、師生情感維系課堂生命力
課堂上,教師在師生互動的生命歷程中,只有關注學生生命的意義,煥發學生生命的活力,才能顯現并成就自身生命的意義及價值。在學科教學的課堂上,往往由于學科知識教學的功利主義,造成片面追求知識的積淀,忽視人作為生命的意義,忽視人作為情感的需求。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極易夸大技術的力量,忽視技術作為物的本質,忽視技術本身在情感上的不存在。因此,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學科教學課堂上,極易造成情感上的雙重缺失,忽視學生的情感需要,從而阻礙開展和諧師生關系基礎之上的有效互動。為此,教師首先必須充分認識到“情感態度價值觀”維度教學目標的存在,情感也是師生得以有效互動的前提,課上必須注重情感上的溝通與交流。其次,教師不能剝離教師與信息技術的一體意義,讓信息技術替代教師去跟學生進行情感交流。教師運用信息技術有其受限的作用點,只有使信息技術與自己融為一體,才會增強教師與技術的整體教育力量。教師甚至有時需要限制信息技術在學生面前單獨呈現的時間和夸大的作用,不讓技術成為教師與學生之間互動的隔膜,以免造成教師作為生命體的生命意義的減弱。
有效的課堂師生互動,是一名教師教學藝術水平的體現。信息技術環境下進行課堂師生互動,有其特殊性,既需要師生熟練把控信息技術的性能,更需要教師以自己的智慧和情感,在課程改革的先進理念觀照下,運用信息技術增進師生之間的對話與交流,實現課堂師生互動的新境界。信息技術的運用,雖然課堂師生互動復雜了,卻還能達到左右逢源的境地,那么,信息技術的整合也才會取得更理想的效果。信息技術環境下的有效課堂師生互動,是一名教師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水平的前提和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