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紅玉
【摘 要】新課標要求將學生創新能力發展作為重點任務,地理課程兼具文理科特點,學生在探究式學習過程中可以對知識產生更深刻的理解,尤其在自然地理相關的理論知識學習過程中,探究學習方式下,學生的學習質量也會更為理想。為了提升初中地理課堂教學質量,本文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的實踐策略進行了分析,主要對教學環境創設、學生自主思維習慣養成方法進行探討,希望能夠為初中地理教師課堂教學提供實踐參考。
【關鍵詞】地理;自主探究能力;實踐;自學習慣
初中生通過地理學習能夠更好地認知自然現象和規律,從而引導學生形成基本的自然與環境意識,同時該學科也具備較高實用性,能夠指導學生未來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但地理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科目,其涉及了理化、生物、政治、歷史、語文等多個學科的知識,與常規的文科課程有較大差異,或者說理科教學方法更適合地理教學,因此本文提出了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為目標的教學應用,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加強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一、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原則
(一)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原則
目前最新的初中地理課程標準,對于教學目標進行了更為明確的規定,其中特別強調了在初中生地理能力培養中應當關注思維能力、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而自主探究能力直接與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相關,同時探究能力的培養,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對學生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結合初中地理教學內容的基本結構分布來看,自然地理的比重(相對于人文地理、經濟地理)相對較高,學生需要深入掌握一些自然現象的原理,從多元智能理論的角度來看,個別學生可能并不適應這種直接的理論灌輸教學,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加強對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以增強學生的接受能力。在具體的自主探究能力培養應用過程中,首先應當遵循當前課程標準的基本教育目標原則,其次要規避重點分散的問題,學生自我探究意識的培養實踐應當以提升整體教學效果為基本目標。
(二)自主探究能力培養的基本思路
結合探究性學習的本質特征來說,其一方面強調學習者的自我理解,另一方面也強調引導學習者形成自主探究和學習的習慣。在具體的教學方法應用中,可以如下三個重點為基本的策略構建方向:第一,讓學生更明確地了解探究性學習的根本意義所在,幫助學生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識,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需要轉變老舊觀念,從以往的單純講授、展示等基本教學方法向合作式學習、探究性學習等方向進行轉變;第二,提升探究性學習的樂趣性,逐步提升學生對探究性學習的接受程度,讓學生更樂于進行自主探究學習;第三,在自主探究能力培養的過程中,需要提供足夠引導學生進行邏輯思考和探究性思考的基本條件,幫助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逐漸形成自主探究性學習的基本能力。
二、初中地理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實踐策略
(一)理論與現實的關聯性教學情境構建
情境構建是教學過程中提升課堂教學氛圍的有效方法,對于自主探究能力培養的教學需求來說,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對相對抽象的理論性知識進行分析,如果同樣采用抽象的數據和資料來進行分析,學生很難快速接受,因此可以采用理論與現實相結合的方法來構建更適于學生接受的教學情境。
簡單來說,就是在教學過程中借助教材以外的鮮活材料作為輔助教學資源,將資源進行關聯和分割處理,關鍵是將材料內容與課本中的理論知識進行關聯,分割是將資料中的現象、原理進行提取,將其定制為學生可通過書本知識思考、推理并得出結論的具體問題;同時,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分離,將探究式學習過程放在課堂教學的第二部分,于理論教學完成后進行問題提出、學生分析、學生結論得出、教師點評,這樣可以快速對理論知識進行應用;此外,初中地理探究式教學也可以與課外實踐深入結合,這樣能夠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自然現象,及時觀察理論知識的現實表現,這樣學生也能夠提出更新穎的問題,同時也可以更直觀地判斷其他問題的結論。
(二)基于自主探究教學法的問題創設應用
在前述的情境創設完成后,教師按照課堂實際提出開放性的問題,同時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提問和分析,重點要讓學生產生自主提問的意識。與傳統的問題教學法不同,自主探究教學法強調由學生提出問題,其中問題不僅包括學生疑問,還包括學生對課本問題的模仿與設計等。相對于一般的疑問求解而言,這種問題的提出,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更高,同時對于理論知識以及實踐應用的思考也會更為深入。
具體教學過程中,可以從現實生活中選取學生更容易接觸或者有切身感受的內容作為教學材料,增強學生對于問題的感知,引發學生主動思考和解決問題,加深學生對相應知識的理解。例如在水資源一節教學中,可以提前讓學生在生活中觀察或者請教家中長輩,了解水資源的類型分布、補給形式等,幫助學生了解家鄉水資源分布的同時也能夠對該節知識有更深入的了解;在課堂教學階段,由小組討論尚未解決的問題,并制定一個由其他小組回答的問題。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更容易發現自己的疑問,隨后學生進行隨堂詢問,能夠幫助學生快速解決問題;同時讓學生更靈活地掌握理論知識,真正做到活學活用。
(三)引入成果交流機制
自主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錯誤的理解和認知,而且這種情況相較于單純講授更為顯著,因此在本時段教學完成后,教師必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總結和交流。比如采用分組的方式,由小組提出一個或多個問題,然后在討論中總結結論,最后幫助學生更多地發現知識理解過程中的誤區,加深對知識點的記憶。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需要盡量將教材習題進行關聯練習,控制理論學習和應用間的時間間隔,加深學生的記憶。
三、輔助強化學生自主探究能力提升的自學習慣養成建議
雖然探究性學習強調對理論知識學習時的方法養成,但從學生長遠的學習發展來看,探究性學習還有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習慣。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教師還應當長期持續地督促學生進行自主探究能力的鞏固。除了基本的課程應用外,教師還應當在學生的日常學習過程中,強調對學生自學習慣的養成性培養,以此來強化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完善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在具體的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盡可能地減少課余時間重復性練習的比重,增加一些開放性問題的自主學習任務,讓學生有更充足的時間進行自主探究,這不但能夠減輕學生的學業壓力,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改善學生的整體學習成果。
四、結語
如今我國中學教育的內容類型越來越多,學生的學習壓力也在逐漸增大,通過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能夠更有效地幫助學生減輕學習壓力,也能有效地保障學生的學習成果。未來中學教育過程中,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必然會成為綜合素質教育的核心內容。因此現階段初中地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盡可能地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學質量,另一方面也為自己未來工作積累相應的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培養經驗。
參考文獻:
[1]黃衛東.基于積極心理學的初中地理教學研究[J].教育,2016(11):2055.
[2]曲淑芹.淺談初中地理研究性學習實施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6(23).
[3]洪詩藝.初中地理基于探究式學習的實踐研究[J].讀寫算:教師版,2016(46):204-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