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勇
【摘 要】以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的認知基礎和已有經驗,創建新型“雙主共學”的師生學習共同體為基礎進行研究,建立“雙主共學”的師生學習共同體,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作用,特別是如何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探究能力,從而形成師生共學,共識、共享、共進的學習過程,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
【關鍵詞】自主探究;雙主共學;合作學習
一、研究背景
新課程倡導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體,同時也指出了教師對課堂的主導作用,新課程強調學習要注重學生的認知基礎和已有經驗;課堂要具備開放性和創造性激發。在積極探索“卓越課堂”內涵與精髓的過程中,我校以創建新型“雙主共學”的師生學習共同體為基礎進行研究,建立“雙主共學”的師生學習共同體,充分發揮教師主導和學生主體作用,特別是如何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探究能力,從而形成師生共學,共識、共享、共進的學習過程,實現教學相長和共同發展??紤]到六年級學生已經有一定的合作學習的經驗,表達能力,探究能力均有一定的發展,我們選擇了六年級數學上冊《分數除以整數》這一課例進行研修。
雙鳳橋小學數學教研組專門組織了一次推進合作學習的課例研究活動,通過本次的課例研究:①能增強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主動參與的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②加強學生對自己學習的責任感,和對自己學習同伴的關心;③合作學習能為學生提供一個較為輕松、自主的學習環境,提高了學生創造思維的能力;④教師學到一些提高學生合作學習效果的一些手段,繼而在教學中有效地開展合作學習。雙鳳橋小學的謝靈生老師執教西師版小學數學“分數除以整數”為本次課例研究提供了研究樣本。
二、課例研究方案
研究主題: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
研究目標:課堂中如何借助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引導自主學習?知識的形成過程?教學的開放性和創造性如何體現?
研究模式:“兩段兩反思”模式
教學內容:西師版小學六年級上冊 “分數除以整數”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實例,經歷分數除以整數計算法則的形成過程,理解算理并能正確地進行計算。
(2)感受分數除法計算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會解決現實生活中簡單的分數除法問題,培養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經歷觀察、比較、歸納等數學實踐活動的過程,學習通過一些實例探索發現某些簡單規律的方法,增強學習數學的樂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數形結合理解小數的意義。
執教老師:北碚區雙鳳橋小學謝靈生老師
三、研究過程與改進(課堂片段實錄、問題診斷及改進辦法)
主要展示片段:自主探究“分數除以整數”學生理解算理,并推導出一般計算方法教學片段。
主要觀察點:經過開放自主的探究學習,經歷探索小數意義的過程,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1.復習
的是多少?()
的是多少?()
把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多少?()
引入課題:分數除以整數
教師提出要求:掌握分數除以整數的意義和計算方法
2.教學例2
出示例2:在衛生大掃除中,學校把操場的平均分給六年級的兩個班打掃,每個班應打掃幾分之幾?
學生列式:÷2
師:表示什么意義呢?
生:把操場的平均分成2份,求其中的一份是多少?
結果是多少呢?你是怎么得出的?
學生獨立計算,四人小組討論
抽生匯報:怎么得出來的
師:怎么想到除以3轉變成乘呢?
生:除以3,是把平均分成3份取一份,乘也是把平均分成3份取1份。
教師用課件演示兩種方法。
學生試練習。(略)
3.課堂發現
可取之處:課堂教學中教師借助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引導自主學習,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對不同的方法進行比較,得出大家認為較為簡便的方法。教學中堅持學生的合作學習和合作交流,學生的主動性得到較好的發展。
問題發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對學生的合作交流進行培養,但是顯得辦法不多,學生的合作交流不知如何入手,在算理的理解上,教師還是以講授為主,牽著學生一步步地走,學生的主動性沒有得到很好的體現。
原因診斷:①教師對本節教學目標的理解不夠到位,重視了計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而對學生算理的理解不夠重視。②沒能為學生準備恰當的探究材料,學生在合作時不知從何入手。
改進建議:①調整教學目標,讓學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掌握教學方法。②課前對學生畫圖理解分數的意義,平均分等方法進行鋪墊,變教師講算理為學生通過畫圖探究算理。③在學生探究過程中,教師提要求,指導學生交流討論。
四、總體小結與反思
通過兩次課例研究,我們得出以下觀點:
(1)小組合作學習更能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主動參與的意識,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通過教師有意識地培養,小學中高年級的學生是完全能夠進行合作學習和交流的。
(2)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強化了學生對自己學習的責任感,在學習過程中優生的優勢得到進步發揮,而中差生需要得到更多的關照,這就要求教師在分組時對優生、中等生、差生合理搭配,在小組內按各自能力與專長分工合作。通過合作學習,促成他們親密融洽的人際關系的建立,進而培養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
(3)小組合作學習能為學生提供一個較為輕松、自主的學習環境,提高了學生創造思維的能力。但是這種創新能力不是一下就能顯現出來,需要教師耐心地進行培養,在這個過程中通過滿足學生的各種內在需要激勵他們的參與意識,并能使他們在參與學習的活動中得到愉悅的情感體驗。
(4)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的建立之初需要教師的耐心指導,不斷改進,才能逐漸進入正軌。
(5)小組合作學習是學生的重要學習方式,但不是唯一的學習方式,教師要根據知識類型和學生的年級不同而合理進行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