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華
摘 要:高校學生作為網絡借貸的主要群體,因網絡借貸引發諸多不良甚至違法的社會現象。文章通過對網絡借貸背景下的高校學生畸形消費心理進行深入的分析,提出預防和杜絕網絡借貸應采取的有效措施,以抵制因網絡借貸對高校學生造成的非法侵權現象的出現,促進高校綜合管理水平的提升。
關鍵詞:網絡借貸;高校學生;畸形消費;心理分析
中圖分類號:G647;F832.479
文獻標識碼:A
1.高校學生網絡借貸問題的現狀
很多高校學生利用在某個校園貸品臺進行了網絡借貸用于個人消費,卻因為無法支付高額的利息,而在其他的網絡平臺繼續申請貸款來進行資金的周轉,長此以往形成“拆東墻補西墻”的惡性循環。還有些不法網絡借貸采用以學生的私密照片作為抵押的形式進行網絡借貸。網絡借貸利息遠遠高于傳統金融借貸形式的利息標準,高額的利息使學生不堪重負,近年來發生了多起因校園貸無力償還而引發的學生自殺事件。
另外,還有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是,某些學生家庭經濟比較困難,希望通過兼職的形式來賺得部分生活費用減輕家里的經濟負擔,因此而選擇了校園貸經紀人的形式來賺錢,這種現象也應該是高校管理中應該認識到的問題。
2.高校學生出現網絡借貸問題的分析
(1)網絡借貸的門檻較低。
網絡借貸主要以校園貸的形式在高校中出現,網絡借貸平臺的準入門檻較低,沒有政府監管部門監管其金融市場準入和經營運作模式,只要憑借網絡信息技術就可以進行平臺業務的開展,市場經營模式較為混亂。同時,平臺對高校學生的貸款發放也沒有很高的要求,不會進行信用等級核查,只需要學生提供學生證明及身份證明即可,促使學生在使用網絡貸款方式時缺乏理性的思考。
(2)高校學生的消費心理。
部分學生存在消費的攀比心理和從眾心理,追求買最新的手機、平板電腦、化妝品,存在盲目消費和過度消費的現象,卻沒有對自身的實際學習生活需求和償還能力進行充分的考量,從而催生了校園貸現象的盛行。
(3)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影響因素。
家庭教育對網絡借貸的缺失,也使學生對網絡借貸存在盲目心理,很多學生的網絡借貸行為都是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發生的。此外,高校對網絡借貸問題還缺乏重視,雖然其存在解決了部分家庭困難學生的暫時生活問題,但是其高額的利息及諸多不良現象的出現,使其存在的弊大于利,高等學校要把這一問題逐步重視起來。
3.預防和杜絕網絡借貸應采取的措施
(1)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并行,樹立學生正確的消費理念。
高校教育要與家庭教育共同聯手,樹立學生正確的消費觀念。高等學校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教育活動,明確高等教育正確的學習生活理念,幫助學生樹立和培養學習目標,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學習生活中。在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注重對網絡借貸這一新興社會現象的客觀認識,采用科學的引導和教育方式,在生活中引導學生樹立健康的消費觀念、生活觀念乃至人生理念。
(2)加強學校的學生管理工作。
高等學校要在學生管理工作中,加強細節管理,對學生在校生活能有基本的了解和掌握,對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出現的問題及時給予幫助和引導。將網絡借貸問題引入高校的學生管理規定中,嚴禁學生進行網絡借貸或者從事網絡借貸中介的工作,如有實際的生活經濟困難,應該通過申請學校助學金等形式,來幫助其完成在校學習生活。
(3)提倡政府及法律部門完善相關法律政策和監管措施。
高等學校應該從自身的角度倡導有關政府及法律部門、金融部門等多部門建立針對網絡借貸的監管機制,完善相關的法律體系和監管措施,使網絡借貸在法律的監管和有效的管理體制下健康良好地發展。
網絡借貸平臺的不良借貸現象,給目前的高等教育學校管理帶來的問題不容忽視。高校要在教學管理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讓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生活理念和積極的人生觀念,同時加強學校的各項管理規定,讓不良的網絡借貸現象在高校中沒有立足的空間,使高校學生遠離不良網絡借貸現象的危害。
參考文獻:
張占東,李子豪,李 燕,等.中西部高校大學生過度消費行為與動機研究——基于河南省8所高校的調查.鄭州輕工業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17(6):73-79.
張 秋.新形勢下高校學生不良網絡借貸風險防范機制探析.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2(21):87-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