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憬
摘 要:蔬菜產業在山東省農業經濟中占有重要比重,對山東省農業經濟乃至整體經濟的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經過多年發展,山東省的蔬菜產業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本文簡要分析了山東省蔬菜產業的發展現狀,同時指出了存在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蔬菜;山東省;現狀;對策
一、山東省蔬菜產業發展現狀
1.蔬菜產業產值持續走在全國前列
山東省是蔬菜種植強省,自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山東省蔬菜產業的面積、產量、產值、商品量等主要指標一直位居全國前列,蔬菜產業在山東省農業經濟中占有重要位置。據統計,2016年山東省蔬菜產值達到2206億元,約占山東省農業總產值的44%。
2.設施蔬菜栽培面積發展快速
為了大力豐富蔬菜種類,增加農民收入,山東省政府大力推動設施蔬菜的發展。截至2016年底,山東省設施蔬菜種植面積達1518萬畝,約占全國設施蔬菜種植面積的1/4。特別是山東省的壽光市、蘭陵縣的設施蔬菜栽培發展勢頭良好,走在全國的前列。據《全國蔬菜重點區域發展規劃》,壽光市、蘭陵縣等 56個縣(市、區)被列入“黃淮海與環渤海設施蔬菜重點區域基地縣”名單,占全國的30%以上。
3.蔬菜加工出口業穩定增長
為了提高蔬菜產業的利潤率,增強山東省蔬菜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山東省政府大力推動蔬菜深加工和出口。經過多年的發展,山東省已經形成以萊陽為中心的膠東半島生產加工區,以安丘為中心的魯中生產加工區,以蘭陵為中心的魯南生產加工區和以牡丹區為中心的魯西南生產加工區的四大蔬菜加工和出口區。山東省蔬菜加工出口企業逾3000家,出口額連續15年穩居全國第一,占到全國蔬菜出口的1/3。出口市場覆蓋世界五大洲的170多個國家和地區,出口貨值達到38億美元.
4.蔬菜產業化不斷深入發展
要想提高蔬菜產業的生產效率、增加利潤率、增強國內國際市場競爭力,產業化是必然的發展趨勢。經過多年的發展,山東省的蔬菜產業本形成了生產、加工、市場、流通各環節相銜接的產業化格局。截至2016年,全省蔬菜產業化組織達到5140多個,占種植業的34.8%;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21760個,占種植業的25.5%。全省建立了人數逾150萬的蔬菜運銷隊伍,蔬菜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不斷提高,蔬菜品牌不斷發展壯大。
二、山東省蔬菜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1.科技創新能力不強
在現代化蔬菜產業中,科技含量所起的作用越來越大。但是在科技創新以及應用方面,與國外農業發達國家相比還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別是在蔬菜種質資源收集、整理、評價以及育種、研發等方面要遠遠落后,育成的多數品種綜合性狀不夠理想,難以適應設施栽培、加工出口和長途運輸等方面的發展需要。
2.蔬菜價格波動劇烈
雖然山東省蔬菜產業化程度明顯提高,但是與其他行業相比,農民和農業組織在市場中仍然產業化程度不高,因而從事蔬菜產業的農民和組織在市場中競爭力不足。蔬菜具有很強的季節性,并且受天氣、供需的影響很大,不同地區蔬菜價格差別巨大,不同年份同一種類的蔬菜價格“過山車”式波動,“姜你軍”、“蒜你狠”等現象層出不窮。這種價格劇烈波動的背后隱藏著巨大的風險,一旦農民對蔬菜種植品種產生誤判,那將會損失慘重,長此以往必然會打擊菜農的積極性。
3.青年勞動力匱乏
蔬菜種植是一項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工作,很多年輕勞動者不愿意從事這樣的工作,尤其是那些學歷高、受過良好教育的青年,更不愿意從事蔬菜種植。據調查,目前山東省從事蔬菜生產的人群,五十歲以上婦女和老人占很大比重。山東作為蔬菜大省,未來“誰來種菜”將成為十分現實和迫切的問題。
4.蔬菜質量問題突出
盡管這些年無公害蔬菜種植、綠色蔬菜種植的面積不斷增加,但是蔬菜質量問題仍然比較突出。為了減少病蟲害對蔬菜造成的危害,藥殘成為了導致蔬菜質量問題的最主要因素。另外,在蔬菜種植過程中,為了讓蔬菜早熟早上市,催熟劑、膨脹劑等添加劑的違規使用也嚴重影響著蔬菜的質量。
三、加快山東省蔬菜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1.大力推動科學技術在蔬菜產業中的創新和應用
(1)加強蔬菜育種技術。加強種質資源創新,改進育種方法,將現代生物技術和常規育種技術相結合,加大蔬菜新品種選育力度。在搜集、整理和品種資源保護的基礎上,系統開展品質改良和開發利用。開展進口品種國產化、地方品種改良國際化的研發,育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蔬菜品種。
(2)大力發展新型蔬菜栽培技術。開展多專業、跨學科聯合攻關,研究推出一批安全優質、節本增效的實用栽培技術。集成一批農民看得懂、用得上、見效快的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輕簡栽培技術和清潔化生產技術。加強對合理棚型結構、水肥一體化、有機基質栽培、病蟲害綠色防控、土壤消毒與活化、熊蜂授粉等成熟技術的宣傳普及。
2.充實蔬菜產業勞動力,提高蔬菜產業隊伍技術水平
制定優惠政策、創造更好的就業條件,吸引年輕勞動力從事蔬菜產業,并對現有從業人員進行技術培訓,提高技術水平。通過技術培訓,提高菜農的技術水平,并且借助培訓加快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的推廣,使得懂管理、會經營的經紀人隊伍不斷壯大,專業化社會化服務組織的服務能力日趨完善,全省蔬菜從業人員素質得到普遍提升。
3.實施蔬菜質量追溯工程,保證蔬菜產品質量
建立健全質量監測體系,加強產品質量監測機構和檢測點的建設;建立健全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加大對生產、加工、流通、消費各個環節的農藥殘留、重金屬和違禁添加劑的監測力度;建立健全質量監管體系,加強監管隊伍、制度和條件建設。
4.制定扶持政策,保證菜農收益
加大對蔬菜龍頭企業、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組織等新型經營主體在信貸、稅收、出口退稅等方面的扶持力度。支持標準化、規模化蔬菜生產基地建設,對特色鮮明、示范帶動能力強的規模以上蔬菜企業給予獎勵或補貼。鼓勵各級政府對獲得“三品一標”、知名商標等蔬菜產品品牌給予適當獎勵。充分利用好農機補貼政策,逐步把育苗機械、田園管理機、蔬菜移栽機、保溫被、水肥一體化設備、預冷機械、冷鏈儲運設備等納入農機補貼目錄。推進將蔬菜集約化育苗、大田蔬菜生產等納入政策性保險范圍,為山東蔬菜產業健康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高中強,鄭華美,郝國芳,等.山東蔬菜產業發展現狀與轉型升級[J].中國蔬菜,2017(4).
[2]王娟娟.我國瓜菜產業現狀與發展方向[J].中國蔬菜,20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