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琳玉+鄒紹敏
摘 要:蕭紅作為東北作家群的代表,是民國時期四大才女。本文立足于蕭紅的個體生命歷程、代表作品以及許鞍華導演的電影作品《黃金時代》進行作家--文本--劇本--電影的解構。從現代文學研究與影像表達兩大領域,探索作家生平的藝術化影像呈現。
關鍵詞:影片《黃金時代》;蕭紅;電影藝術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4--01
一、蕭紅的生平與電影呈現
電影的第一鏡是東北的茫茫雪地,銀幕上傳來蕭紅的扮演者湯唯的旁白,對作家孤寂的童年著力刻畫。在第一場的畫面中,色調又采用與白色對比度十分強烈的黑色,渲染一種悲愴的氣氛。艾布拉姆斯在文學四要素理論中提出:作家的創作靈感來源于對外部世界的感受與剖析??梢哉f,父親角色的缺失,使她的一生踏上了不停追尋美、追尋陽光的征途。電影的畫面設計也高度契合蕭紅的生命歷程。以白色強調冰冷、無助的感受。聲、畫兩大影視元素共同向觀眾傳遞出女作家蕭紅在生命原初狀態下的一種隱忍與無奈。
第34場中,蕭軍出現在東興順旅館的走廊里。這一幕,我們無法獲知當年兩人的真實狀態。毋庸置疑的是,這一次見面,是二蕭生命中無法抹去的記憶。文學史,尤其是東北作家群的歷史書寫中,這兩個名字將長久地緊密聯系在一起。
影片的后半段,蕭紅甚至進入了“死亡”狀態,不再依照順敘的方式組織時空。將作家置于已死的時空,反復合并回憶與現實。這與開場的獨白形成了有力的映照,突破時間線索,將一幅作家生活的圖景生動有力地展現在觀眾面前。
二、電影素材的藝術化處理
通過對蕭紅的生命經歷的研讀筆者發現,黃金時代僅僅選取了蕭紅生平的一部分,主要圍繞蕭紅的兩部巔峰之作——《生死場》與《呼蘭河傳》。在劇本創作中,極力刻畫蕭紅在受到主流文藝理論家的貶斥之后的個體情感經歷。這樣,突出了蕭紅郁郁不得志的苦悶,宣揚了其文學觀念的正確性。同時,也忽略了蕭紅早期創作及生活中的思想波動。
蕭紅的第一部短篇作品《王阿嫂的死》以及《黃河》、《汾河的圓月》、《無題》等作品在影片《黃金時代》的劇本中皆尋覓不到其痕跡。筆者在梳理蕭紅的生命歷程中發現,電影的藍本——蕭紅的一生有許多故事,編劇李檣在創作過程中,舍棄了蕭紅青年時期參與學生運動的素材。
影片《黃金時代》以女作家蕭紅的兩部作品《生死場》、《呼蘭河傳》為主線,將其著作的接受史以及其創作論作為影片敘述的重點。法國電影理論家米特里認為,作為一種表現手段的影像,以影像的序列(即符合邏輯和辯證的編排)構成一種語言。的確,通過素材的剪輯,影片《黃金時代》的敘事超越了時間順序,形成一種全新的藝術表達效果。這部電影運用蒙太奇平行手法,貫穿影片的主要線索為蕭紅的真實生命歷程;次要線索為友人對其生活的回憶。在藝術表現上,回憶的段落以人物獨白或人物動作的空鏡頭居多,生活的部分則基本采用聲畫結合的方式。
平行蒙太奇手法的使用,極大地的豐富了影片《黃金時代》的敘事容量。影片采用蕭紅生前友人的講述,將史料中記載的作家生平得以完整地呈現在觀眾的視野中。電影是一種審美的影像作品,該片突破了以往人物傳記題材電影敘事的局限,大膽地將電影敘事手法融入創作,令觀眾形成新的審美體驗。
霍建起導演曾經拍攝過電影《蕭紅》。許鞍華導演的《黃金時代》與其相比,在藝術呈現上,更具有紀錄片的美學特征。電影《黃金時代》當中,演員間的臺詞對話設計,在有關學術論著中可以發現出處。尤其是回憶蒙太奇中,每位演員的臺詞基本來自于當事者所留下的散文篇章或者是回憶錄。
三、管窺電影《黃金時代》之創作立場
電影作為一種精神生產,是人類對世界的審美活動,在影像語言上富有藝術性和技巧性。創作主體在創作時勢必會將個人觀念帶入作品中,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而創作者在創作初期對事物的立場與態度往往會影響作品的內容。
《黃金時代》是一部為蕭紅“正名”的力作。它將蕭紅的一生以直觀感受的方式呈現在觀眾面前,這種感受,恰恰就是影片在創作時的立場。從傳統文化的視角來看待蕭紅的人生,我們可能會聽到一些負面的聲音。在《黃金時代》中,編劇李檣將蕭紅的文章《回憶魯迅先生》具象化,還原作家的精神狀態。這一處理,盡可能地摒除后世研究者的穿鑿附會的反誤,還原了一個最真實生動的女人蕭紅。作家駱賓基曾經在《蕭紅小傳》中寫道:我將與碧天藍水永處,留得那半部《紅樓》給別人寫了……在影片的結尾,編劇并未采用這段話作結也是如此。
《黃金時代》在創作時采用的幾乎是一手、二手材料,使用當事者的作品作為證據,向影片的觀眾塑造一個最真實的蕭紅。史料成為創作的基礎,剔除過多的個人情感,轉而用技巧取得藝術上的成功。
可以說,《黃金時代》作為一部成功的影片,在創作上借鑒紀錄片的藝術風格,融合電影的蒙太奇剪輯手段,并借鑒布萊希特的戲劇間離理論,顛覆傳統的敘述規范,最終形成行云流水般的成熟作品。
參考文獻:
[1]《黃金時代》 李檣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2014年10月第一版.
[2]《三聯生活周刊》 2014年第40期 《拍戲是無中生有的自由》——專訪《黃金時代》導演許鞍華;《一個作家的蕭紅》——專訪黃金時代編劇及監制李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