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下,受眾低齡化的問題成為國產動漫影視發展的一個重要束縛,主題選材單一、形象簡單幼稚、制作技術落后等問題不可忽視。為此,我們應及時做出調整,從挖掘傳統的歷史題材、找準市場定位、提高制作技術等方面入手,以期實現國產動漫影視的全齡化發展。
關鍵詞:國產動漫;影視劇;低齡化
作者簡介:李澤熠(1995-),女,漢族,山西臨汾人,中國傳媒大學文學碩士,研究方向:審美文化。
[中圖分類號]:J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4--02
一、中國動漫影視的受眾低齡化現狀
動漫影視的受眾低齡化,是指目前大部分國產動漫產品的制作和播出一般面向低齡兒童,將動漫定位為兒童的專利,成人動漫市場缺失。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起,國產動漫開始崛起。1941年,萬氏兄弟創作出亞洲第一部動畫電影《鐵扇公主》,為我國動漫電影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到了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國產動漫作品不僅產量頗豐而且極具創意,《大鬧天宮》、《哪吒鬧海》等許多我們熟知的佳作都是這一時期的產物。可以說,這幾十年是國產動漫發展的高峰。然而,國產動漫影視的輝煌并沒有持續下去,而是在之后的很長一段時期內呈現出低迷的景象并且停滯不前,從而與世界優秀動畫拉開了差距。
新時期以來,政府對文化產業的大力支持為國產動漫影視的發展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國家級動漫產業基地相繼建立,國產動漫影視劇在數量上大幅提升。但是,量不等于質,國產動漫作品依然存在很多問題,其中一個重要的限制性因素便是,大多數動漫影視劇所針對的觀影人群仍是幼兒和兒童觀眾,國內依然存在“動漫即兒童動漫”的偏見,導致受眾低齡化問題十分嚴重。
2013年7月5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副局長童剛在“國產動畫電影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我們要破除中國電影市場上存在的動畫電影就是兒童電影的陳舊偏見,只有堅持老少皆宜、面向家庭、面向所有觀眾,中國的動畫電影才能夠真正贏得大市場、獲得大發展。”[1]可見,動漫影視的全齡化發展已經成為當下我國動漫產業發展的大趨勢。
二、國產動漫影視低齡化現象的原因
如今動漫市場的發展受限,受眾低齡化成為其難以擺脫的桎梏,我們可以從影視劇的主題、形象、制作這幾個方面來對此現象加以解讀。
(一)主題內容單一,選材缺乏成人視角
如今大多數國產動漫影視的創作主題,一味地偏重于對兒童的教化意義,對社會的關注度反而不夠,因此缺乏歷史文化的廣度和深度,沒有深層次的人文含義。《喜羊羊與灰太狼》之系列影片中,小羊們團結一致,機智應對灰太狼一家的獵捕,“團結就是力量”的主題顯而易見,可以吸引幼兒受眾、傳播教化意義,但對于成人來說,未免過于直白,情節也脫離不了幼稚的弊病,與我們現實生存的社會相脫節。再有,作為動畫片電視連播的延續,每年賀歲檔上映的《熊出沒》,故事情節始終在圍繞熊大和熊二阻止光頭強砍樹、破壞森林而展開,情節簡單易懂,雖然充分照顧到了幼兒的理解思維,但以成人的文化水平和理解能力來看,主題缺乏內蘊,影片中人物的許多行為甚至是不符合生活邏輯的。
(二)形象簡單幼稚,人物塑造缺少性格魅力
近年來的國產動漫作品,大多以卡通動物為主要形象,喜羊羊、灰太狼、熊大和熊二以及麥兜等都是人們所熟知的動漫明星。動物的線條相對比較簡單,洋洋幾筆便可勾勒,但是也免不了動作簡單呆滯的弊病,除了嘴動而其他部分不動,雖然迎合了兒童的辨識能力,與成人受眾的審美水平還尚有距離。在人物塑造上,很多角色都呈現為單向度塑造,僅僅表現為單一的好與壞、善與惡,例如《寶蓮燈》中頑強救母的沉香與百般設下阻撓的二郎神,《哪吒傳奇》中的小英雄哪吒與大魔頭石磯,等等,如此一來人物塑造便不夠豐滿,缺少鮮活的生命氣息,在成人觀影群體看來自然缺少了性格色彩的魅力。
(三)制作技術落后,作品質量有待提高
過去中國動漫逐漸落后于世界潮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專業人才的斷檔,制作水平跟不上。近年來,國內動漫影視開始向國外學習,提升制作水平,引進高科技特效技術,并且做出了不錯的成績。2015年上映的《西游記之大圣歸來》采用了當下流行的3D特效,大大增強了影片的視覺效果。影片中的配樂也十分用心,運用了豐富多彩的中外樂器,中西結合,古今融匯。的確,國產動漫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實力,但這只是近年來動漫作品中為數不多的成功個例,大多數影視劇依然質量不佳,難以與國外動漫作品相提并論。
三、解決國產動漫影視受眾低齡化現象的對策
解決國產動漫影視的受眾低齡化,實現中國動漫的重新崛起,我們可以著眼于以下幾個方面。
(一)挖掘文化之根,實現民族創新
動畫大師宮崎駿曾說:“希望能夠借著更具有深度的作品,拯救人類墮落的靈魂。”[2]國產動漫需要有深度、有人文意義的作品,融入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和價值觀。我國的動漫作品曾以獨特的藝術魅力在世界動漫領域中占有重要地位,比如,透著濃厚文化氣息的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彩色木偶長片《孔雀公主》等等,這些作品充分體現了我們民族的歷史文化和傳統藝術。許多電影的題材也取自經典故事,例如《寶蓮燈》改編自家喻戶曉的民間傳說——沉香劈山救母,《大鬧天宮》、《大圣歸來》等系列影視劇也取材于名著《西游記》。將經典以動畫形式重現于熒屏,傳播優秀的民族文化,有利于打造“合家歡”式的國產動漫。中國擁有五千多年的浩瀚歷史以及博大精深的文化傳統,走民族特色創新道路有著良好的發展前景。
(二)找準市場定位,打造“全民動漫”
擺脫國產動漫的低幼思維,開拓成人市場是國產動漫影視走出受眾低齡化困境的一個亟需突破之點。觀眾是整個市場發展的主體因素,我們要了解不同年齡階段的受眾群體對動漫影片內容、形象及主題意蘊的消費品位及需求。目前影院的主要觀影群體為80、90后,他們大多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以及獨立的判斷能力,可以掌握自己的消費方向和選擇權,這比少兒動漫更具市場價值[3]。因此,動漫電影的創作者要更多地從家庭觀影的角度出發,關注成人與孩子共同的精神世界,在動漫行業持續發展的大環境下實現良好的市場變化,滿足觀影群體不同的精神需要。
(三)培養精尖人才,提高制作技術
近年來,為振興動漫產業,培養專業人才,我國先后在全國170多所高校開設了動漫的相關專業及學科,但是動漫產業的從業人員依然是少數。動漫行業需要的不僅是專業對口、能夠操作軟件之人,還需要有創新思維、敏銳的市場意識之才。沒有精尖人才,又要出產大量的電影成品,制作公司只好為了趕進度而起用新人,由此而造成影片在質量上大打折扣。近幾年,中國動漫熒屏上涌現出了《秦時明月》、《風云決》、《魁拔》等全民大電影,雖然與好萊塢的制作水準還存在著不小的差距,但無疑是一個好的開端,是中國動漫電影崛起的希望。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政治、經濟、文化都出現了嶄新的變革,國產動漫電影也迎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國內動漫產業始終缺乏一個健康的發展環境,我們應該致力于發揚民族特色的文化優勢,培養精尖人才,提高制作技術,打造老少皆宜的全民動漫,期待中國動漫影視劇在世界市場上迎來新的輝煌。
注釋:
[1]姚國清:《漫畫與網絡聯手 玩出最IN跨界合作》,載《計算機與網絡》,2015年第41期,第59頁。
[2]周平蘭:《動漫的歷史》,重慶:重慶出版社,2007年,第107頁。
[3]謝波:《基于產品分層理論的國產動漫產品優化策略研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9年版,第25頁。
參考文獻:
[1]王卓敏.中國動畫電影的全齡化研究[M].學苑論壇.2014,06:198.
[2]周平蘭:《動漫的歷史》[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7年: 107.
[3]郭昕.論產品低齡化對動漫產業的制約[J].東南傳播,2010,(7):45.
[4]姚國清.漫畫與網絡聯手 玩出最IN跨界合作[J].計算機與網絡,2015,41(3):59.
[5]余瀟.對中國動畫定位“低齡化”的問題研究及對策思考[J].高等教育,2016,03: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