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今中外,關于愛情的歌曲數不勝數,人們喜歡用歌曲來表達自己的愛意。本文將從概念隱喻的角度出發分析一些關于愛情的中英文歌曲,旨在探討中英文歌曲中存在的愛情隱喻的異同及其各自的文化內涵。
關鍵詞:愛情;中英文歌曲;概念隱喻
作者簡介:盧善輝(1991-),女,漢族,湖南益陽市人,吉林大學公共外語教育學院英語語言學碩士2015級研究生,研究方向: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中圖分類號]:J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4--02
一、引言
愛情一直是個熱門話題,自古以來,它就成為文學、詩歌、中外歌曲的主題。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外學者開始研究概念隱喻的相關話題。抽象的愛情概念通過隱喻賦予了豐富的意義,也逐漸引起了認知語言學學者的關注,然而,目前相關的研究還比較少。為了探討中西文化中愛情隱喻的異同,本文以概念隱喻理論為基礎,以中、英文歌曲為研究對象,對愛情隱喻進行研究。
二、中英文歌曲中愛情隱喻的異同
(一)中英歌曲中愛情隱喻的相同之處
萊考夫隱喻映射理論的基本觀點是用具體事物來映射抽象的東西。因此,“愛這個抽象的概念可以通過使用相似的東西變得可視化”(張慧志,2010)。在英漢兩種語言中人們通常用存在著的具體事物,如旅行、戰爭、植物、火、液體等概念域來表達愛,這些具體概念構成了源域。
*愛是旅程
英語中有一個重要的關于愛的概念隱喻,那就是“愛是一段旅程”。在愛和旅行之間的存在著一些相似性,在早期文學中,旅行被視為一種生活變遷的隱喻,是人們一生的沉浮。旅行就是欣賞沿途美麗的風景,一個人可以獨自旅行,也可以和其他人一起旅行。所以,在遇到合適的人之前,生活是一個人的獨自旅行;在遇到合適的人之后,兩個人可以在快樂和悲傷中并肩而行。在這個隱喻中很明顯旅程是源域,愛是相應的目標域,愛這個抽象概念,可以通過發生在旅途中的各種具體的概念來表示。“愛是旅程”這個隱喻,在漢語和英語里經常使用。旅行者、路線和目的地被認為是旅行的三個重要組成部分,這種對愛情的理解和表達在英語歌曲和漢語歌曲中也表現出了顯著的相似之處。以下是示例:
(1) 張靚穎 《來不及流淚的人》
誰能說永恒的成分
是一種形容或未知的真
回眸這一路歡喜或失落
我竟然不能下一個結論
愛是一段不容回頭的過程
我們都曾那么認真
(2) 張韶涵《愛情旅程》
為了一個人每夜不熄燈
愛一個人愛得透徹
忘不了愛走過的旅程
我依然相信幸福的可能
只有一個人我愿意去等
(3)葉倩文《愛的可能》
想給你全世界一刻我都不愿等
想要你的心卻怕不能成真
因為你有你的人生我有我的旅程
在前方還有等著你的人
(4)SHE 《一起開始的旅程》
讓我多記下一些沿路 感受
那將會是我
最美最好的收獲
這是一段我們秘密的旅程
別人很難了解其中的興奮
(5)許紹洋 《永遠的戀人》
你是我心中唯一永遠的戀人
就算無奈踏上各自曲折的旅程
我迎風想你的胸口會很暖不會冷
(1)—Man or Muppet
I reflect on my reflection
and I ask myself the question
what's the right direction to go
I don't know
(2) —So Close
So close to reaching that famous happy end
Almost believing this was not pretend
And now you're beside me and look how far we ' ve come
So far we are so close
(3) --Breathless
On a yacht baby we would sail
To an island where we'd say I do
(4) --Love Street
I need direction
to that street called love
lead me to that road
trying to get home
(5) --What I Did For Love
Love is never gone
As we travel on
Love's what we'll remember
Kiss today goodbye
以上所有的例子都將旅行作為源域,把愛作為目標域,目的地不是指某個地方而是“愛”的目標。人們使用各種不同的詞匯來表示旅程的各個方面,如“征途”“方向”“逃避”“路過”“情路”“旅程”等,這些詞匯詳細地描述了愛情的一些方面。戀人之間的關系就像旅行者的路線一樣,他們共同的人生目標被認為是長途旅行的目的地;旅途可能常常充滿困難,在遇到合適的人之前,或多或少會有一些插曲發生在旅途中;兩人之間愛過,但最終由于某些原因而分離,這是旅途中的過客;如果一個人很快找到合適的人,這是一個容易的短暫的舒適旅行,而如果一個人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找到同伴,那就是一次長途旅行;既然走到一起,情侶們就必須克服路上的困難勇敢地前行,它顯示了兩個人在一起奮斗的決心。
(二)中英文歌曲中愛情隱喻的差異性
通過以上的討論,我們可以看到英漢兩種語言中存在著許多相似的愛情隱喻映射,反映了英漢愛情歌曲的特點和功能。然而,在西方和中國的愛情隱喻中仍然存在著一些個體差異。其中有些是英語特有的,有些是漢語特有的。
*愛情是合約
在現實生活中,恐怕沒有人會真正依賴合同來確認戀人的權利和義務。但似乎西方國家的情人之間有一種無形的契約,雙方都遵循一定的原則,承擔起彼此的權利和義務。
(1)-- Thanks For The Dance
We've come to some sort of agreement
It was fine it was fast
I was first I was last
(2) --Ill Be Home
I promise, I promise
I'll be home with my love
(3) --Circle Of Swindler
You and so on can't manipulate me!
This is the way that mine does it.
Sign this contract.
(4) --Mobscene
You want commitment
Put on your best suit
Get your arms around me
在以上所有的例子中,合約的要素被視為抽象的愛的源域。這是一種本體論隱喻,從實體映射的角度用契約來映射愛情,如“約定”、“承諾”、“契約”,映射戀人之間的責任,他們把愛看作是一種契約,因為大多數時候,人們害怕等待而沒有結果。就像歌詞“永遠不要對我說,永遠,永遠,永遠不是明天”。因為害怕,所以幻想達成協議來維持感情。因為看不到你在想什么,我真的很想知道你的心是否屬于我,但當我能感受到你的愛時,當你在我身邊的時候,比任何一種強制保證合同更容易使我感到安心。
*愛是緣分
緣分是中國文化中的一個特殊概念,是一種傳統的佛教信仰,中國的“緣”是佛教的術語。如來佛祖認為宇宙現象是由“緣由”和“宿命”構成的,這說明對于愛情的理解存在著文化差異。在中國歌曲中,這樣的例子數不勝數。示例如下:
孫楠《緣分的天空》
緣份天空美麗的夢因為有你而變的不同
我的心已經被你觸動再想無動于衷
(2) 《陰天》
男人大可不必百口莫辯
女人實在無須楚楚可憐
總之那幾年你們兩個沒有緣
(3) 《宿命論》
宿命它判我們死刑
而我又想逆丟而行
(4) 《愛在人間》
剪不斷理還亂前緣
再苦再難我心不變做人不做仙
(5) 《當愛情經過的時候》
緣分可遇不可求
他會在第幾層樓
從在以上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發現緣分是源域,相應地,愛是目標域,這樣的概念隱喻是中國歌曲的特色,在這個比喻中,從實體映射的角度來看,緣分的特征被用來描繪愛情。中國人認為兩個人相遇是一種緣分,所以用緣分來描繪愛情是相當生動的。他們相信愛情是從命運開始的,當兩個人相遇并墜入愛河時,這一過程是由命運決定的。所以在很多中文歌曲,有“緣”和“緣分”映射的愛。這個比喻可以生動地描述愛情是一次意外的邂逅,戀人們會因為緣分而彼此珍惜。
三、中英愛情隱喻中蘊涵的文化內涵
以上內容列出了中英文歌曲中愛情隱喻的共性和特色。這一部分主要探討造成愛情隱喻異同的深層原因,主要從跨文化的角度來探討愛情隱喻的文化內涵。
隱喻具有普遍性,這是因為人類認知模式具有相似性,語言和認知都是從人類經歷的客觀世界中獲得的,認知是人類經驗的前提,因此,認知與語言的關系是密切聯系的。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在認知方式和思維方式上有許多共同點。例如,在英漢兩種語言中,人們都使用抽象的源域魔法來映射愛情,這是基于與愛情相似的生理體驗反應。如我們所見,魔術被認為是一種強烈的感覺,它能夠吸引人們的注意,當人們處于魔法的影響下時,他們無法控制自己被深深吸引,好像他們的生活離不開它,這些反應就像處于熱戀期的戀人,他們不能不看對方,他們想呆在一起,無論是在英語國家還是在中國,這種生理體驗都是相似的。
不同的語言中都會有相似和不同的概念隱喻的表達,也就是說,兩種語言中概念隱喻的重點也不盡相同。
“中國傳統文化一直受到佛教悠久歷史的影響”(潘布漢,吳林,王芳,2012)。在中國文學中,有很多關于“愛是緣分”的隱喻,這是受中國文化中佛教獨特的影響,也是由于傳統封建儒家思想的影響,中國女性思維方式中的獨立意識不強,大多數女性在心理上依賴男性,以前,中國人按照父母的規定結婚,一旦訂婚,男女在結婚之前不許見面,或者只允許見對方一次。
而在西方人眼里,愛是人生的樂趣,如果生活中沒有愛,那就失去了無限的樂趣。再加上宗教文化的影響,西方人認為愛情是神圣的、至高無上的。所以他們提倡自由戀愛,雙方的選擇和婚姻完全建立在愛的基礎上,而不考慮出身、家庭、年齡、社會地位等因素。
四、結語
本文主要對英漢歌曲中的愛情隱喻進行對比研究,旨在探討中英文歌曲中存在的愛情隱喻的異同及其各自的文化內涵。通過分析可知,兩者之間既有相同之處,也有區別。中英文歌曲都用具體的事物來映射抽象的事物,這種相似性源于人類共同的認知模式和共同經驗。而兩者之間也存在著差異,在中國文化中,我們傾向于用命運來描繪愛情,但在西方文化中,人們傾向于用契約來描繪愛情。這種差異主要是受宗教、文化環境和思維方式的影響。兩種語言之間的愛情對比實際上是兩種不同文化之間的對比。
參考文獻:
[1]潘布漢,吳林,王芳. 淺析英漢愛情隱喻的異質性[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
2012(9):90-91.
[2]張慧智.英漢情歌中愛情隱喻的對比分析[J].瓊州學院學報,2010(6):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