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黃蕓(1990-),女,陜西省西安市人,昆明市呈貢區云南師范大學傳媒學院新聞專業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G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7)-24--01
一、研究脈絡
筆者通過在中國知網對“作為媒介的獨克宗傳播”的文獻進行檢索,發現以獨克宗作為研究對象的文獻資源有限,以獨克宗的傳播媒介等作為研究對象的文獻更是寥寥無幾。相關研究也是零散的分布于2010至2016年的少數文章中。
二、研究問題和內容
研究問題也是零散分布在傳播與文化、傳播與社會等領域,主要內容包括文化旅游、建筑、城鄉關系、民族問題、政權關系、地域性空間、傳統的數字化傳承、文化傳播與媒介記憶等。
(1)獨克宗傳播與文化問題研究
1.文化遺產保護研究
丁文潔《滇西北少數民族飲食非物質文化遺產調研與保護機制研究——以麗江、香格里拉為個案》中將研究對象放在較之物質文化保護和研究薄弱的非物質遺產上,認為綜合了地理、氣候、人文、宗教等多元素,在現代化文化、城市、民俗等一切因素的變遷威脅中尋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的提升,是當下少數民族區域內迫切要做的事。
熊燕、楊筑慧在《從“中甸”更名為“香格里拉”看地方文化的重建》一文,作者認為“香格里拉”作為一個符號,在被當地政府操作的同時,也帶來了可觀的經濟利益。旅游開發使人們對自身的定位和對他人的認同都發生改變,地方文化被不斷重構,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向開始轉向,生態環境的保護也越來越受重視。
2.中甸少數民族文化與漢文化融合發展研究
潘會敏在《中甸漢文化史》中引用人類學家哈維蘭的觀點,將文化稱之為社會成員共享的有關世界的價值觀、信仰和感知,人們用它來闡釋經驗、引發行為,同時它又反映在人的人們的行為之中。
3.少數民族文化旅游發展研究
金蓮芳在《云南藏區文化旅游業發展問題探索—以迪慶藏族自治州為例》中,提出迪慶旅游文化產業發展中政府要積極引導、整體策劃塑造文化旅游品牌、推進文化旅游產業化的機制創新、完善文化旅游產業的管理體制等一系列舉措。
(2)獨克宗傳播與社會參與研究
1.藏區寺院、社區與政權關系變遷
劉靜在《藏區寺院、社區與政權關系變遷的個案研究——從古龍村與噶丹·松贊林寺及地方政權關系變遷》中,作者認為在某種程度上,其發展史即是當地宗教與政治互動的關系史通過分析僧俗的互動關系以及僧俗與地方政權之間的互動關系,力圖全面地對這種互動關系的歷史變遷進行闡述。
2.藏文化與香格里拉縣古城格局關系
李暉、澤仁扎西等人在《藏文化與香格里拉縣古城格局關系研究》中充分體現了藏文化特有的建城理念。對于今后的城鎮規劃設計,從文化傳統的角度找到城鎮建筑發展的軌跡和方向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3)藏區媒介化發展研究
周鈺在《藏族傳統建筑的數字化傳承》一文中認為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數字化技術的推陳出新,是在全球化的大趨勢下對于民族傳統建筑的保護和傳承新的機遇。藏族地區傳統民族建筑成就以及藏族牧民創造出的適應環境的環保生態的并且具有自身民族特色的建筑群,作為我國建筑史上一份珍貴的歷史遺產,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4)民族身份與民族性研究
4.1藏區人口組成、民族身份及其和諧性研究
頓云在《1950年以來迪慶藏族社會的發展研究》中,對迪慶藏族人口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發展特點和實地調查,對多元文化特征的云南藏族的演變和現狀進行一個共時性地呈現,來剖析迪慶藏族人口持續增長的內外原因,和如今藏族血源性特征不斷地退化,而逐漸呈現出其民族身份工具性特征的現狀,以及迪慶藏區各民族和睦相處的和諧性因素。
4.2建筑地區性與民族性的關聯研究
吳艷在《滇西北民族聚居地建筑地區性與民族性的關聯研究》中,在村落、民居、宗教及土司建筑共同組成的研究基礎之上,全文貫穿與地區性相關的人與“天、地”關系,和與民族性相關的人與“人、神”關系兩條主要線索,最終歸納總結民族聚居地建筑地區性與民族性的關聯性及其影響因子,并初步建立互動關聯基礎模型。
(5)獨克宗傳播的媒介記憶與認同研究
陳峻俊在《融媒時代的民族文化傳播與媒介記憶生成》中,探討了少數民族運用數字化媒介工具傳播與保留民族文化。少數民族運用新媒體數字化技術的典型傳播及少數民族文化經過歷史發展傳承下來的典型民族文化記憶傳播完成民族文化的基因傳承,強化民族媒介的核心記憶。
三、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也一般采用定性研究,少數文章一般集中在少數民族自身發展現狀,從民族性本身或者它所能引起的國家關注來看的文章極少,學界對于獨克宗地區的媒介化文化記憶與民族認同的敏感度不夠,在筆者查閱到文章中注意到學界對于地區媒體參與性的研究參與的政治與文化問題很少涉及,研究大都是學界人士零散的定性研究,缺少實踐的經驗總結,這些文章內缺少具有現實意義和可操性的懇切之談。正是因為關于獨克宗經驗總結式的文章較少,也就給予后來學者更多責任和要求。我們需要從作用、影響層面上去描述獨克宗現象的文章,需要密切結合當時的社會、生活和文化背景,從微觀理論視角反觀社會現實,下沉到日常生活的方面。
四、研究展望和述評
從現有獨克宗的大眾傳媒參與問題的相關研究成果來看,還沒有完全形成具體可靠的從社會學和人類學、民族學等角度出發的定量研究,并且有關文化再生問題的研究較少。
其次,關于媒介技術問題的研究,現有的研究成果研究水平不高,研究方法單一,檢索到的文獻當中絕大多數屬于博碩士論文或發表于學報,幾乎沒有發表于核心期刊的論文,所以在研究領域未成體系,在研究方法上多數文章都是采用定性研究。
關于媒介發展的研究,多數文章研究視角單一,僅僅研究某一區域現象的媒介技術使用問題,并且多數研究都是經驗描述泛泛而談,理論總結的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