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琴
科學課堂上運用激勵的語言正確評價學生,對學生獲得的成功和進步使用肯定性、贊美性的語言,使其內化為穩定的內部動因;對學生的某些過失或錯誤,使用引導性語言,促其反省并樹立改正的信心。激發需求,感知趣味,激發上進心,可見,激勵的作用非常之大。特別是學習成績較差的同學,對激勵的渴望超出成績好的學生。結合新課程標準,小學科學的教學評價應該面向全體學生,應促使每個個體最大可能地實現自我價值。
激勵性語言具有鼓動性強、刺激性強和效果明顯等語言風格特征。所以,贊揚、榜樣鼓勵、忠告勉勵、繁華刺激等都是運用激勵與的主要技巧。有針對性地把握學生的思想脈搏,恰如其分地將自己的看法變成學生易理解,樂于接受的言語,適時地運用輕松、幽默、親近或友好的語言緩解和化解學生的緊張情緒或教學情境中的緊張氣氛,與學生產生共同語言,達到心靈的溝通。在小學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激勵評價會對小學生的學習心理產生積極的影響。我從以下方面論述:一、用科學的語言來激勵學生,用發展的眼光去評價學生,鼓勵學生不斷進步;二、在探究過程中激勵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還從學生的自我評價中去激勵學生不斷的努力;必要時運用“反面激勵”。
一、科學語言評價
適時發現,及時評價,在實施激勵性語言評價時,我本著客觀的原則,以發展的眼光去評價學生,對學生學習上的進步,通過評價加以肯定,鼓勵其不斷進步,不斷發展。例如,“猜測是科學發現的前奏,你們已經邁出了精彩的一步”,“這個問題很有價值,我們可以共同研究一下!”可以鼓勵學生多猜測,多提問題。一句“你很會思考,真像一個小科學家!”,“你的記錄很有特色,可以獲得‘牛津獎!”能使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對于相對不愛參與探究的學生,可以用下面的激勵性語言,“試一試,相信自己,老師知道你能行!”,“我想××同學一定在思考,我們再給他一點時間,好嗎?”這樣不僅使學生確立學習的信心,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探究過程中的激勵
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發現,學生對教材、練習冊以及學具材料的使用和保管能力有些欠缺。剛開始去試驗室上課,部分學生上課老忘記帶書,實驗用品還沒等用就丟失的現象屢屢發生。特別是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他們已有一定的動手能力,沒等我說開始,學生就開始動,紀律很難控制好。后來,我采用激勵的方式用以培養學生好的學習態度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每次上課都要求學生帶書,表現好的會有一些小獎勵。另外,我還在上課發言、小組討論、填寫實驗報告單、全班交流時,隨時關注學生的行為。對此,學生非常重視,教育教學效果也得了提高。學生對科學課的興趣也得到了激發。
三、學生自我評價——激勵自信
有人說過“評價中,只有尊重被評價者的人格,讓被評價者主動參與評價。要將評價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自己,這樣學生更樂于接受,才會達到最佳的評價效果”。因此,對于好的“作品”不但要老師評價,更要求學生說出自己作品好的地方,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創新等等,學生通過對自己作品的分析,加深對科學知識的理解。
四、否定激勵性評價的必要
“激勵”的內涵中包含了“鼓勵”的意思。“鼓勵”是“用道理說服人”,主要采用正面的表揚、獎勵、成功體驗等手段進行“鼓勵”;也要適當采用負面的批評、懲罰、挫折體驗等手段進行“激”勵。
褒義的肯定性評價有利于促進學生發展,但在很多時候,我們為了評價的準確性又不得不從反面作出否定性評價。當難免要用“不”來評價時,如果處理不當,就很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影響學生的以后的學習,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學生的一生。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得巧妙地“反面激勵”。
任何事物都有它存在的價值,當學生在實驗探究過程中產生錯誤的結果時,我們應該給出正確的評價“你錯了”,但別忘了,應該盡量從這一結果中挖掘有效因素并加以肯定,鼓勵學生挖掘探究結果產生的值得借鑒的價值,讓學生知道自己錯了,但其中也有得到肯定的部分,從而學生還是會有成功的喜悅,得到些許的心理安慰,沖淡否定評價帶來的負面效應。比如:當有同學爭著回答,但答錯了時,用以下幾種評價用語效果不錯:“開動你的小腦筋再去想一想,說錯了沒關系,老師喜歡肯動腦筋的同學!”“我想××同學一定在思考,我們再給他一點時間,好嗎?”一個錯誤換來的是大家深刻的記憶,在對他的否定評價中,去挖掘更多的問題,而那個學生也會永遠銘記這次大家對他的否定評價,但決不會影響他以后參與科學探究的積極性。
只要我們用“面向全體學生”、“學生是科學學習的主體”、“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科學課程的評價應能促進科學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的理念,用我們的愛心去正確地進行評價,恰如其分的表揚、充滿關懷的批評、滿懷希望的鼓勵,學生充滿興趣、富有自信地學習科學,創設一個和諧的學習氛圍,學生和諧地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