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鐵諾
【摘 要】簡單的語文課堂,天然淳樸、返璞歸真,只有實在的教法、真實的情感、樸素的語言。本文將從“精心設問激發探究欲望和展開想像翅膀,培養學生思維”兩個方面闡述簡單的語文課堂。
【關鍵詞】低段語文;課堂教學;簡單;扎實
新課改進行了十幾年,大家心中也都有這樣的一個理念:與其華而不實地走過場,倒不如簡單扎實地教給學生些什么。是的,正如崔巒先生提出:簡簡單單教語文,回歸常態的語文教學。語文教學承載的是識、寫、讀、背、說、作、習,簡單說就是培養學生的讀寫能力。講得太多,就會使語文教學變復雜、繁瑣,學生是“霧里看花”“水中望月”,那么,我們如何讓每一堂課都簡約而不簡單?
一、精心創設問題,激發探究欲望
探究是一種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的一種方式。在探究的學習過程中,教師精心創設的問題情境,激發起學生內心深處蘊藏著的挑戰欲望,使他們的思維處于高度興奮狀態,產生認知矛盾和沖突,這時教師的適時點撥猶如一道陽光,讓學生撥開迷霧見真相,豁然開朗。
在教學《雷雨》一文中,有這樣一句:雷雨前蜘蛛從網上垂下來逃走了。理解的“垂”字的準確運用是本課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我在執教中只拋出一個問題:“垂”能不能換一個詞?并說說理由。霎時間,舉起的小手絡繹不絕,有的說可以換成“掉”,有的說換成“滑”,理由是逃的速度快;有的說換成“掛”……見學生滿意自己的回答,便追問:你們換的詞都有道理,那課文為什么只用“垂”?教室里頓時一片寂靜,學生冥思苦想……一個自信的聲音想起:“不能換,‘掉是不受自己控制的,而用‘垂是因為蜘蛛是邊吐絲邊筆直、迅速地爬下來的,這速度是可以控制的。而‘滑不是筆直的,‘掛是靜止的。”我適時地展示了蜘蛛“垂”下來的動作,還沒等我小結“垂”的精妙所在,又一個聲音迫不及待地喊道:“老師,我知道了為什么必須用‘垂而不用其他的詞,我覺得‘垂用得太好了,你看,垂下來是筆直地下來,這正如上文所說的,當時是一絲風也沒有啊,要不然也不會如此迅速、筆直地爬下來了。”
新課標理論強調:“教師所主持的學習活動要真正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讓他們主動活潑的學習,喚醒他們的自主意識。”在《雷雨》教學中,學生就充分發揮了“學習主人”的地位,圍繞著老師創設的“能給‘垂換詞嗎?”這一問題情境,切實地去探索、研究,經歷了語文發現的過程。與此同時,學生在對問題進行質疑——敢于創新——邊學邊思——領會“垂”的精妙的過程中,也強化了自身的語言文字訓練和思維訓練,并使兩者緊密地結合起來,構了一個理想的“探究式”思維框架。“雙手推開知識窗,一言激起千層浪。”教師應該通過誘發興趣,傳授知識,激活學生思維,讓學生自主學習,這是簡單語文課的出發點及歸宿。
二、展開想像翅膀,培養學生思維
語文有著內容的豐富性和閱讀的多解性,因而看似簡單的語文課堂也充滿情趣和想象。想象是創新的翅膀,最能拓展學生思維的廣度,挖掘學生思維的深度,最能促進學生創新思維的發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造力。
如張祖慶的《水上飛機》,平淡中處處迸發出思維的火花。在教完海上救護飛機之后,張老師追問了一句:那能輸送物資的水上飛機呢?能撲滅大火的水上飛機呢?你能給它起個名字嗎?霎時間,教室里議論紛紛,學生各抒己見,愿意給誰起名字就給誰起名字,名字也起得一個比一個有意思,整個課堂達到了高潮。緊接著,張老師又拋出了一個大膽的問題:如果讓你長大后造水上飛機,你還想讓它發揮哪些作用?想一想再說給大家聽。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教室里又是熱鬧一片,學生展開大膽想象,講出了好些新功能的水上飛機:海上隱形偵察機、海上鳥類救援飛機、海上游樂飛機……
此刻,學生思維已經跳出了課文的束縛,得到了遷移和發散。學生暢所欲言,教室里傳遞著思想的聲音,每個學生都感受到智慧的力量,體驗到創造的快樂。像張老師的這種課文拓展教學,很多老師都很熟悉,在平常的教學中也經常用到,卻依然被這似乎是不經意間的、平淡到不能再平淡的追問所折射出的智慧光芒所震撼。是的,孩子的心中,是一片充滿新奇的凈土,只要我們為他們插上想象的翅膀,那課堂上就會產生以心連心的心潮相逐,以思促思的智力引爆,以情生情的激趣奔涌。
語文倡簡課堂就是要以簡潔的線條拉動最豐富的語言材料,以最輕松的方式讓學生獲得最有分量的收獲,以最接近學生的起點帶領他們走向離他們最遠的終點。為了學生的“輕松”,作為身處一線的語文教師更應該研讀教材,由淺入深(深入挖掘文本的內涵),深入淺出(大膽取舍,用簡約的方式來詮釋教材之精華),這樣上出來的課才是簡單易懂、扎實有效的,才是學生喜歡的。
參考文獻:
[1]崔巒.對語文課程和閱讀教學的思考[J].小學語文教學,2011(6).
[2]于漪.我和語文教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