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令芳
“雙主雙優”理念是廣安市教科所總結、提煉全市各區市縣近幾年課堂教學改革成果的一項理論成果,旨在澄清課堂角色、理清教與學關系、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他的這段話也正道出了小學生積極的求知欲是實施“雙主雙優”課堂教學改革最得天獨厚的條件和前提,小學作文教學作為“雙主雙優”理念的重要實踐平臺,不僅受著理念指導,也得到實踐惠及。
一、問題
數輪教育改革下來,小學作文教學模式有長足進步,受限于諸多客觀因素,也還存在不少現實問題。
1.缺乏生活引導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強調寫作過程中寫作技巧和模板套路的運用,重視學生基本詞匯、修辭、句式以及各種寫作技巧的掌握,但忽視對學生進行基本的生活引導,導致學生的作文脫離實際生活,華而不實、言之無物、空洞抽象。學生長期缺乏對于生活觀察與體驗、思考與感悟、提煉與升華,其作文往往來自于空想、臆測,好一點的學生也僅僅只有華麗的語言詞藻而沒有深度,差一點的學生就更加干癟、教條。
2.缺乏閱讀引導
閱讀能夠有效擴展學生的眼界,提升學生的文學素養和對于文學的熱愛,從而為寫作奠定基礎。由于圖書缺乏等因素制約,長期以來語文教師忽略了學生閱讀尤其是課外閱讀的強調與引導,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也是重視作文技巧和方法的講授而缺乏閱讀引導與閱讀能力培養,造成學生閱讀能力無法得到有效提高,閱讀和寫作人為割裂,寫作過程缺乏經典引領,嚴重阻礙學生寫作能力提高。
3.缺乏人文教育
生活中,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過程中都缺乏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忽視學生情感表達,其教育的學生,更不能通過文章正確表達自己的思想情感或者表達弘揚主旋律、傳遞正能量的感情。當今社會是一個快速發展的社會、是一個高度民主與自由的社會,網絡貼吧中,大家可以自由發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很多貼吧形成了“噴子”滿天飛的局面,我認為,究其根源,與教師平時缺乏人文教育有著莫大關系。
4.缺乏動機引導
很多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不善于學生寫作動機引導,不善于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學生認識不到寫作的樂趣,導致學生作文過程中缺乏應有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在作文過程中處于被動的位置,作文不是一種心靈的釋放,不是一種美的享受,成了一種負擔,寫出的是“憋文”,很大程度上影響寫作質量。
二、措施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還主動權于學生,提升學生內動力,讓學生自行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技能,提升邏輯思維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是作文教學一個永恒的主題。
1.密切聯系生活
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引導學生將寫作與自身生活進行緊密聯系,鼓勵學生善于從生活中挖掘素材,對生活中的所見所聞進行思考,提高學生觀察事物和思考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的提升。注意創設條件將學生的日常生活與作文寫作緊密結合,要求學生在寫作過程中融入自己的生活感悟和思想感情,比較常用的方法是要求學生在周記中記錄自己的日常生活經歷、思想動態等,這樣學生的日常飲食起居,鄰里親情,迎來送往,花鳥蟲魚都可以成為寫作的材料,讓學生不會一提到作文就“頭大”。
2.鼓勵學生閱讀
教師在作文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將閱讀和寫作結合起來進行分析和講解,有效提升學生將閱讀中學習的技巧靈活遷移到寫作過程中,有效提高學生的學以致用能力和創新實踐能力是十分必要的。我所任教的每一屆學生,都會注意鼓勵學生閱讀,隨著學生年級增長并結合教材教學對學生提出不同閱讀要求,也會通過舉辦閱讀“閱讀沙龍”、“故事會”等方式檢驗學生閱讀效果,并會在家長會或家訪時對家長提出要求,要求他們允許學生課外閱讀,為學生提供校外閱讀的環境。
3.激發寫作興趣
教師在進行作文教學過程中要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確保學生積極主動進行寫作而不是將寫作作為任務來進行,促使學生圍繞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寫作主題并開展寫作活動。我在教學中常采用以下方法,有效解決學生怕下筆和下筆困難等問題,一是讓小學生對生動形象的事物進行觀察,然后進行寫作;,二是組織課外活動,讓學生先活動,后寫作;三是巧設作文題,所設題目要能夠使學生感到“有用”、“有味”和“有望”,要使他們感到有話可說,有事可寫,有情可抒;四是鼓勵學生大聲朗讀自己的作文,在閱讀中體驗成就感,增強他們寫作的信心。
4.注重作文修改
賈島《題李凝幽居》創作過程中的“推敲”功夫告訴我們,優秀的作文需要進行反復的推敲修改。在作文修改中,教師要重視不同學生存在的個體差異,要結合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心理特征為學生提出不同修改意見,不能好高騖遠,不能一視同仁,對學生修改中的點滴進步進行表揚。同時,教師也要提倡學生互改、自改相結合的作文修改模式,學生親自參與了文章批改,所以對本類作文的寫法要求理解得更為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