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健峰+史磊
【摘 要】隨著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不斷增加。如何提高高等院校畢業生的就業質量,成為社會和院校最為關心的問題。本文通過對沈陽體育學院2016屆畢業生就業狀況的調查,準確把握畢業生的就業狀況,結合高等院校教育現狀,提出了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
【關鍵詞】沈陽體育學院;畢業生;就業狀況
針對2016屆本科畢業生展開就業問卷調查,面向全校各二級學院(系、部),發放電子問卷500份、紙質問卷300份,收回有效問卷分別為437份、266份,共703份,有效問卷回收率分別為87.4%、88.66%。在招聘過程中,面向就業單位發放調查問卷120份,收回有效調查問卷113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94.16%。據統計,參加問卷調查的已簽約畢業生為435人,未簽約畢業生為268人,回收問卷在專業、性別、生源地、學習成績等方面的分布上,與實際情況相符,具有較好的代表性。
一、畢業生就業觀念
1.畢業生擇業時重視的因素
根據對本科畢業生“在選擇工作時,你最重視的因素(請選擇三項,并按重視程度由高到低排列)”調查結果顯示,“薪酬福利”和“職業發展機會”是本科畢業學生選擇工作時首要考慮的因素,理想的“行業前景”和“單位性質”依然是用人單位吸引畢業生的重要因素。
2.影響擇業成敗的主要因素
根據對本科畢業生“你認為影響擇業成敗的主要因素是(選擇三項,并按重視程度由高到低排列)”調查結果顯示,“表達與溝通能力”和“所學專業”是本科畢業生普遍認同的競爭優勢,“社會實踐經驗”和“學習成績”是比較重要的影響因素,其次“求職方法技巧”和“外語、計算機水平”也會對求職擇業成功產生影響。
3.畢業未就業學生狀況調查
根據對未就業的畢業生“你認為未就業的原因(選擇三項,并按重視程度由高到低排列)”調查結果顯示,“實踐經歷缺乏”和“求職技能缺乏”是本科畢業生目前未就業的主要原因;其次,就業單位開出的薪資福利條件與畢業生理想差距過大也影響了畢業生就業。
二、畢業生就業期望
1.期望工作地點
結果顯示,受學校所在地沈陽和畢業生中遼寧生源占較大比例等因素影響,“遼寧省”是畢業生最為期待的工作地點,尤其是“沈陽市”和“大連市”占比分別為22.9%和14.65%。而“北京市”、“上海市”、畢業生生源地(除遼寧、北京、上海)等地區也得到畢業生的重點關注。
2.期望單位性質
根據本科畢業生求職意愿,通過對“你期望到何種性質的單位工作”調查結果顯示:中等、初等教育單位、黨政機關、國有企業是我校畢業生最期望的行業。
三、畢業生求職過程
1.信息獲取途徑
就業信息在大學生求職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貫穿于職業求職的始末。學校根據對本科畢業生“你獲取就業信息最主要的途徑”調查,統計選擇各選項的人數。結果顯示,校內就業市場占51.35%,單位實習占27.74%。由此可以看出,校內就業市場、單位實習是畢業生獲取就業信息的最主要途徑。
2.投遞簡歷數量
38.16%的簽約畢業生投遞簡歷在21~30份。加權計算顯示,我校2016屆本科已簽約畢業生平均投遞簡歷數量為20.83份。
3.參加筆試次數
其中,33.56%的簽約畢業生筆試在1~3次,54.48%的簽約畢業生筆試在4~6次,參加7次以上筆試的簽約畢業生為11.95%。加權計算顯示,我校2016屆本科已簽約畢業生平均參加筆試4.23次。
4.參加面試次數
其中,48.51%的簽約畢業生面試在1~5次,39.77%的簽約畢業生筆試在6~10次,參加 11 次以上筆試的簽約畢業生為11.72%。加權計算顯示,我校 2016 屆本科已簽約畢業生平均參加面試 5.48 次。
5.獲得 offer數量
其中,65.06%的簽約畢業生獲得1~3個offer,28.51%的簽約畢業生獲得4~6個offer,獲得6個以上offer才簽約的畢業生占6.44%。加權計算顯示,我校2016屆本科已簽約畢業生平均獲得3.11個offer。
四、畢業生就業滿意度
1.畢業生簽約滿意度
其中,38.39%的簽約畢業生對所簽約單位表示“滿意”,53.79%的簽約畢業生對所簽約單位表示“一般滿意”,簽約畢業生對所簽約單位滿意率達92.18%。
2.對就業服務滿意度
其中,我校2016屆本科畢業生對學校就業服務滿意率達73.40%,23.61%本科畢業生對學校就業服務表示“一般滿意”。
3.就業單位對學生滿意度
為了了解就業單位對學生的滿意度,隨機抽取113家就業單位進行調查,其結果顯示:就業單位對我校 2016屆本科畢業生滿意率達96%,109個就業單位對我校本科畢業生表示“滿意”。
五、學校促進就業創業工作的主要舉措
1.拓寬就業渠道,提升就業信息服務的數與量
為進一步拓寬畢業生就業渠道,學校堅持加強溝通和聯系,根據學生少、專業性強等特點,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以小型招聘會為主,輔助大型招聘會,為畢業生提供就業崗位,滿足不同專業畢業生的需要。2016年,我校共發布有效崗位需求信息1100余條,比上一年增長400余條。提供教練、教師、管理銷售等崗位信息40余類7000多個,組織開展各種規模招聘會35場,其中100 家以上大型招聘會2場,50-100 家單位參加的招聘會3場,10家以內小規模招聘會及專場招聘會30場,提供就業崗位3000多個。在積極開拓就業市場方面:①充分挖掘各種校內外資源,尋求潛在的需求崗位。目前我校先后與遼寧華潤萬家生活超市、陜西寶勝貿易有限公司、沈陽黑天鵝餐飲服務公司、沈陽威士頓健身有限公司、沈陽和康健身服務有限公司、沈陽金仕達企業管理有限公司、沈陽漢普頓教育咨詢有限公司、王尊運動健康中心、沈陽薪火體育文化有限公司等12家企業先后簽訂了校企合作協議書,深度的合作機制不僅為我院畢業生就業搭建了良好的平臺,同時也為在校生提供了更多實習、實踐和就業的機會。②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和思維,進一步提升就業工作的信息化服務水平。2016年,學校積極為學生和用人單位提供個性化就業服務,“沈體就業”微信公眾號推出一年以來,關注人數已超3000人,內容既包括最新的招聘信息、校內招聘宣講會、招聘會匯總,也包括三方協議簽訂、大學生村官招錄等圖文并茂的解讀,還涉及優秀就業典型心得等,大大豐富了公眾號的實用性與服務性。
2.加強就業創業工作隊伍建設
學校高度重視就業創業工作隊伍建設,通過系統培訓建設一支能力強、業務精、講奉獻的就業創業工作隊伍。學校采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法,累計派出15余人次參加創業就業指導培訓,組織校內集中學習培訓,參訓老師通過專題學習就業政策法規、職業生涯規劃課程、創業教育等業務,提升了就業創業工作水平。2016年11月9日至11日,應國家體育總局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總體要求,作為指定的協辦單位組織召開了“全國體育院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會議”。在培訓中將“雙創時代”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作為培訓會議的主題,為全國15所體育院校提供了大學生就業創業工作交流研究、資源共享的良好平臺。這是我校首次協助國家體育總局開展的系統性培訓,有力地提升了就業創業隊伍的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