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珍
【摘 要】以課文為“例子”,指導學生掌握語文知識和語文方法。努力拋棄舊有的教學觀念,把目光聚焦在語言文字運用上,“把教學重心從課文的思想內容轉移到語文能力的發展上,走“帶著學生學語文,學知識長能力的路子”,努力實現“由教課文向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華麗轉身”,增加結合閱讀的課堂小練筆,挖掘、創造生活中的語文,拓展延伸、升華人格,重視書寫指導、提高寫字質量,提高學生閱讀習作能力,從而提高學生整體語文素養。
【關鍵詞】課堂小練筆;創造生活中的語文;重視書寫指導
一、學生語文素養培養的理解
小學語文要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是指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具有比較穩定的、最基本的、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聽說讀寫能力以及在語文方面表現出來的文學、文章等學識修養和文風、情趣等人格修養。所以語文教學再也不能“糾纏”于內容、“纏綿”于理解、“沉迷”于意義了;要注重優秀文化對學生的熏染,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及道德修養、審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養;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中閱讀、交際、習作,在語言運用中,發展言語能力,提高語文素養。
二、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策略
教課文,就是把課文的內容當做教學的主要目標;而教語文,是指以課文為“例子”,指導學生掌握語文知識和語文方法。如何努力摒棄舊有的教學觀念,把目光聚焦在語言文字運用上,“把教學重心從課文的思想內容轉移到語文能力的發展上,通過課文內容學習其中的語文知識,進而通過相應的語文實踐,形成并發展學生的語文能力。走“帶著學生學語文,學知識長能力”的路子,真正擺脫“跟著課文內容跑的怪圈”,努力實現由教課文向教語文的華麗轉身呢?值得我們探討。我將從教學中獲得一些思考和啟示交流如下。
1.增加結合閱讀的課堂小練筆
練筆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重要體現。課堂小練筆開辟了閱讀和寫作的通道,能有效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提高。把練筆拓展到閱讀課上,已成了語文教師的共識。但效果不容樂觀。學生的表達能力難見大的提高。學生言不由衷地說空話、套話的現象仍存在。習作內容空洞不能說真話、表真情。比如,不少教師喜歡教學即將結束時安排總結性小練筆,課文學完了,你想對主人公說些什么?或者,讀了課文,你有什么感受?這類總結性練筆籠統空泛,學生寫得大都是不痛不癢的套話。《翠鳥》,我安排如下練筆:《我喜歡的一種鳥》,要求根據你平時觀察的一種鳥外形、生活習性,把它寫出來,當堂讀給大家聽,讓大家猜猜它是哪種鳥?這樣一下子把學生的寫作興趣調動了起來,同學們很快就寫完成了習作,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2.語文教師需要挖掘、創造生活中的語文
語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智慧的教師讓學生長著一對生活的眼睛來尋找語文。在教學中,改變封閉的語文環境,拓展學習的空間,在生活——這取之不盡的教育資源、得天獨厚的身邊環境中去學習語文,將會事半功倍。陶行知先生說:“活書是活的知識之寶庫。花草是活書,樹木是活書,飛禽走獸微生物是活書。山川湖海,風云雨霧,天體運行都是活書。活的人、活的問題、活的文化、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變化,都是活的知識的寶庫,便是活的書。”這活的書里面,就蘊藏著無窮無盡的讀不完、看不厭的知識。關鍵是語文教師把課本當成學生的世界,還是讓世界當成學生的課本!語文一旦與生活聯系馬上就生動活潑起來。我校結合學校各類文藝活動,譬如,“聆聽音樂美,發現繪畫美,欣賞藝術美、自然美、科學美、社會美、生活美,都可以從語文學習中獲得。反過來,它們又無一不是提高語文素養的途徑。”語文素養的培育給寫作能力的發展以廣闊的背景,寫作能力的發展又反過來促進語文素養的提高。筆者的學校,身邊有數不盡的自然資源——美麗的龍王灣、雄偉的海灣大橋、縱橫交錯的柏油馬路、令人矚目的奧體中心……都是學生無窮無盡生活的倉庫,平常更應引導學生多觀察,多體驗,設身處地從孩子的角度出發,以童真童趣的視角來滋養自己和孩子們的童心。
教師不光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更要創造生活素材、感悟生活。針對學生無事可記的情況,可舉辦生活材料會,把今天學生找到的材料說一說,有些是一堂閱讀課上發生的事。長此以往,能激活學生思路、培養敏銳的觀察感悟能力,讓學生對選材有豁然開朗之感。這樣,好的材料從一個到幾個,再到面,思維的火花終于閃亮了。經常接觸生活,語文生活化,生活語文化,學生在“語文化”的生活中,體驗到語文學習給生活帶來的幫助和樂趣,使學習語文與生活運用相互促進,共同提高。這都是培養學生語文素養的好方法。
新課程標準主張學習語文要兩條腿走路:一條腿就是教師在課內指導學生學,一條腿是教師鼓勵學生在課外自主學。兩條腿協調起來,孩子的語文能力會能更快地發展。也就是平常說的得法于課內,得益于甚至成才于課外。
3.拓展延伸,升華人格
教材是教學的評借,但不是教學內容的全部,語文教師要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積極拓寬學習語文的渠道。教學時,要充分發掘教材中的創造性教育的因素,靈活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發散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努力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價值觀。學完《與時間賽跑》《畫楊桃》后,可以結合自己的學習態度和人生理想,談談自己的想法;學完《寓言兩則》,可布置學生讀一讀有關寓言的故事,讓學生更多地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這對學生的人格教育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激發起學生學習語文的熱情,自覺地去閱讀、感悟、積累,有效的提高了語文的基本素養。
4.重視書寫指導,提高寫字質量
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外形最優美,內涵最豐富,最具有創造性和藝術美,最能給人以想象的文字。近幾年來,學生的書寫質量不容樂觀。相當一部分學生的字寫得歪歪斜斜、松松散散的,有的呆板僵硬,有的龍飛風舞,還有的甚至連自己的名字也寫的一塌糊涂,簡直不堪入目。這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都不愿看到的。如何改變這種現象呢?筆者認為:首先改變的是教師,羅曼·羅蘭曾說過:“要播撒陽光到別人心中,總得自己心中有陽光。”字是練出來的,應加強訓練,努力提高自身的書寫質量。我校的鄭校長就是我校教師的引路人,每周星期三下午都加強教師寫字基本功的指導,這包括對字的筆畫運轉、字的間架結構、字的分布位置、間隔比例等進行指導。通過一學期的訓練,教師的書法水平大有進步。今學期教師在每天下午上課前十五分鐘指導學生學書法,首先讓他們認真觀察字形的特點以及每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頭腦中形成這個字的輪廓,然后教師在黑板上范寫,邊寫邊講解。發現個別的問題個別給予糾正,發現共性的問題提出來共同討論,及時解決。抓好平時作業的書寫質量,讓學生在練字中學到的技能運用到作業的書寫中來,達了以練致用的目的,逐步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多開展各種書寫活動評比,讓學生增強信心,練字的過程也是讓學生性情,態度審美情趣養成的過程,長期的寫字練習,可以使學生受到美的熏陶,感染,養成一絲不茍,愛好整潔得良好的習慣,提高文本素養和審美素養。
只有課內外結合,由教課文向教語文的華麗轉身,重視課堂小練筆,創造生活中的語文升華人格,重視書寫指導,才能用規范的語言來交際,還能通過對語言的理解運用認識外部世界,豐富內心世界。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