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正芳
摘 要:奶牛發生難產的原因很多,配種過早,母牛個體小,產道狹窄,產道損傷;奶牛瘦弱無力,不能產出胎兒;胎兒過大、畸形、死胎、胎位異常、胎勢不正等均會導致難產。對孕畜要加強飼養管理,特別是干奶期,飼料配方要科學,嚴禁喂給過多精料和霉敗及不易消化的飼料;舍飼牛欄不得過于擁擠,密度要適中,分群飼養;環境經常保持清潔、干燥,并給予適當運動和陽光照射;此外,母牛初配不宜太小。發生難產時應根據具體情況當機立斷,進行助產。
關鍵詞:奶牛;難產;處理;防止難產
在各種家畜中以奶牛的難產發生率最高,尤其在奶牛繁育改良中。由于養殖戶缺乏科學飼養管理技術,再加上牛的骨盆軸相對其他家畜比較彎曲,母牛經常會發生難產。因此,對難產的母牛必須細心檢查、對癥施治,才能獲得好的治療效果。奶牛產犢過程中,難產約占5%,一旦遇到難產,處理不當會造成母仔死亡,即使處理得當也會留下很多后遺癥,造成養殖戶遭受重大經濟損失。在分娩過程中,不能順利地將胎兒排出來,就是難產。
一、引起難產的原因
1.配種過早。注意正確掌握母牛初配年齡,母牛初配年齡要根據品種、個體、生長發育情況而定。一般初配年齡1.5-2歲,體重350公斤以上,此時基本達到體成熟。若已達到初配月齡,但體重低于標準,應延緩配種,根據品種、飼養管理情況靈活掌握,適時配種。
2.犢牛初生重與難產關系。犢牛初生重與難產關系密切,尤其對2周歲母牛威脅最大,但隨著母牛年齡增大,胎次增多,初生重的影響變得輕微。
3.母牛營養。母牛妊娠最后3個月,飼喂高水平蛋白質飼料,使母牛過肥和胎兒過大,難產率增加顯著;低蛋白質日糧使犢牛初生重減輕,難產率降低。
4.產力不足。這是造成母豬難產的最常見的一個原因,是由飼養不當引起的,如飼料搭配不合理,品質不良,運動不足,使母豬過肥或瘦弱。
5.產道狹窄。產道狹窄多為骨盆狹窄,是由于母豬發育不全,或母豬過早配種,骨盆尚未發育完善所造成的。骨盆狹窄及胎頭過大,母豬陣縮及努責正常,但產不出胎兒。檢查時可發現胎兒中等大,但骨盆狹窄,或者盆腔無異常,但胎兒較一般個體大而通不過產道。
6.膀胱積尿性難產。多見于體弱、疾病等原因引起膀胱麻痹,尿液不能及時排出,膀胱積聚大量尿液,擠壓產道引起的難產。
7.胎位不正。胎兒異常是指分娩時胎位不正,胎向不正及胎勢不正,有時因胎兒過大或畸形,妨礙胎兒產出。此類難產較少見,發生多為腹位及背位。胸腹位是胎兒橫位四肢突入產道,檢查時可摸到胎兒四肢及腹壁,不易摸到胎頭。
二、難產的征兆
分娩時間過長,胎兒仍未露出陰門,如分娩超過8小時;分娩過程行為表現異常;努責微弱或停止;“頭水”流出1小時仍未產出胎兒;陰門外只露出一條腿;陰門外露出的二條腿明顯一長一短;陰門外露出的二條腿掌心朝向相反;較長時間在陰道外只能看見二前肢而不見胎兒的嘴頭;只看見胎兒的嘴或頭而看不見前蹄;胎水異常,如胎水腐敗等;陰門外露出三條腿;胎位異常。
三、助產前檢查和準備
1.助產前檢查。檢查前先了解開始分娩時間,是初產或經產、胎膜是否破裂,有無羊水流出及破水時間,腹圍及母畜太小。初產母畜多因產道狹窄而難產;經產母畜的難產多由于胎畜的位置、方向、姿勢不正引進。檢查產道是否有粘膜水腫、表面干燥情況和有無損傷,并注意損傷的程度及有無感染。通過產道檢查胎兒時,應注意胎位是否正常以及胎兒生死情況。母牛的全身情況,如心跳過弱或亢進,節律不齊的,必須輸液或強心等。
2.助產前準備。先將母牛處于前高后低的體位站立保定,如不能久站可行側臥保定。將胎兒露出部分及母畜的會陰、尾根洗凈,再用0.1%高錳酸鉀液消毒。所需器械應做好消毒,并備有2-3條長約3米、直徑約0.8厘米的柔軟堅韌棉繩作牽拉胎兒用。
3.難產助產。
(1)無力分娩的。術者將手伸入產道,按照助產注意事項,強行將胎畜拉出。或用催產辦法,注射催產素注射液或垂體后葉激素,必要時待20-30分鐘后可重復注射一次。
(2)產道開張不良。如果產道開張不良,子宮頸緊張,可用普魯卡因在子宮頸口處分點注射,再慢慢將胎兒拉出,刺激子宮頸,使其擴張良好。
(3)胎兒姿勢不正助產。頭頸側彎、胎兒兩腿已伸出產道,而頭頸彎向一側,不能產出,術者將手伸入產道檢查即可摸到。如果胎小,產道潤滑扭轉不嚴重時,可用手將其頭矯正。反之,胎兒過大,產道干燥,扭轉嚴重時,應先將已伸出的兩肢推回,同時將彎向一側的頭頸矯正。
(4)頭頸下彎。頭頸彎于兩前肢之間或側面,不能順利產出。助產時,將伸出產道的胎肢送回子宮后,術者的手沿著胎兒的腹側深入,至胎兒嘴唇端時以手兜著胎兒嘴唇的下頜,然后用助產叉頂住胎畜的肩部,此時,術者的手在將胎兒頭部拉出伸直的同時,另一手用助產叉將胎畜軀干頂進,使作用力相反才能扳正胎頭。頭向后仰或頭頸扭轉,造成的難產,如胎頭稍偏,用手握住唇部將頭拉正即可。如胎頭后仰或扭轉嚴重,先將胎兒推進子宮,并進行矯正后,再以正位拉入產道。
四、預防措施
選擇合適的種公牛配種;配種母牛一定要達到體重標準;科學飼養管理,保持合理膘情;產前5-6天注射激素可降低犢牛難產率;檢查母牛健康、子宮收縮努責及產道是否正常;若通過檢查發現難產,應了解胎兒進入產道程度,正產或倒產及姿勢、胎位、胎向變化,判斷胎兒死活,有助于選擇助產方法。
1.選育好的品種和個體。不同品種牛的產乳量和乳脂率有很大差異。經過精心選育的品種如荷斯坦牛,其產乳量顯著高于地方品種。產乳量和乳脂率之間存在負相關,產乳量較高奶的乳脂率相應較低。但產乳量高的品種通過有計劃地選育,乳脹率仍可提高。同一品種內的不同個體雖然處在相同的生長階段、相同的飼養管理條件下,其產乳量和乳脂率仍會有差異。如荷斯坦牛的產乳量變異范圍在3000~12000 kg,乳脂率為 2.6%~6.0%。選育優良的品種和個體并不斷地進行改良,是奶牛優質高產的有效途徑。
2.選擇優質飼料。牛的瘤胃代謝產物中揮發性脂肪酸即乙酸。丙酸和丁酸的比例結構,對奶牛的產奶量和乳脂率有重大影響。乙酸被吸收后,通過血液被輸送到乳腺,用以合成乳脂肪中的一系列短鏈脂肪酸;丙酸被吸收后,輸送到肝臟,成為合成葡萄糖的原料;丁酸是乳脂肪中的一種短鏈脂肪酸,也可與乙酸輔酶A縮合形成高級脂肪酸。乙酸、丁酸比例增加,有利于提高奶牛乳脂率。
五、結語
要對難產母牛及時作出正確診斷,判斷母牛難產的真正原因。奶牛正常分娩過程主要由產力、產道和胎兒三個因素構成,其中一個或幾個因素異常,均可引起難產。如動物疾病、疲勞、營養不良、分娩時外界因素的干擾或未能適時使用子宮收縮劑等均可導致產力不足或減弱,造成產力性難產;骨盆畸形或發育不良,骨折及子宮頸、陰道、陰門的瘢痕、粘連和腫瘤等可導致產道狹窄、變形,造成產道性難產;胎兒活力不足、畸形、過大及胎位異常也可導致胎兒難以通過產道,造成胎兒性難產。在這三種難產中,以胎兒性難產較為多見,而在胎兒異常中,大家畜易發生胎位異常,小動物以胎兒過大較為多見。
因此,對難產母牛和胎兒必須進行全面細心地檢查,從而制定正確的治療原則,實施有效措施進行治療。減少養殖戶的經濟損失,保障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 朱維. 新編獸醫手冊. 北京金盾出版社 , 1993,6.
[2] 韓文英, 李國泰. 董曉玲 846合劑. 在牛難產上的應用[J]青海畜牧獸醫雜志 , 1999,03期.
[3] 石璨.王志剛.許尚志.咎林森. 奶牛難產淺析[J]. 中國奶牛 , 2003,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