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不斷受到重視,依托朋輩輔導模式推動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成為許多高校探索的新方向。朋輩心理輔導模式在我國雖有發展,但在實踐過程中存在著輔導目標的確定難、輔導技巧不專業。輔導溝通方法不得當等問題,因此需要對高校朋輩模式實施過程中的問題進行深入反思,并提出一些改進的措施。
【關鍵詞】朋輩心理輔導;發展;反思
教育部印發的《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試行)》中指出:“高校應充分發揮廣大學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體作用,滿足學生自我成長的心理需要。應重視發揮班集體建設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支持學生成立心理社團,組織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普及心理健康只是,充分調動學生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成長的積極性、主動性。”因此朋輩輔導者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隊伍中一支特殊的力量。
一、朋輩心理輔導概念的提出與發展
朋輩心理輔導是從朋輩輔導衍生出來的概念,是指年齡相當者對周圍需要心理幫助的同學和朋友給予心理開導、安慰和支持。最早產生于20世紀60年代的美國,由于美國高校提供的專業心理咨詢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學生心理需求,因此美國探索出一種用學生自己的力量進行朋輩心理輔導的咨詢之路。后期高校中慢慢成長起來的大學生心理社團、朋輩心理聯盟、心理熱線、網絡心理咨詢等方式陸續涌現出來,后期國家在不同時段也對朋輩心理互動的模式給予了關注。
二、朋輩心理輔導的技術
朋輩輔導通過向受助者提供傾訴、安慰和關懷等精神鼓勵,以幫助他們盡快彌合心理傷口。但這種輔導模式對心理委員的專業知識和能力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常見的咨詢過程中,以下幾種心理輔導的技術很重要。
(1)耐心而積極的傾聽。朋輩心理咨詢的談話過程需要有明確的目的,不間的斷獲得信息作出判斷、反饋,并保持持續的高度注意。
(2)情感反映。它是指咨詢員理解并反饋來訪者表達的情緒情感,是一種重要的參與技術。來訪者情緒情感以言語或非言語的方式來表達。咨詢員反饋來訪者表達的情緒情感,有助于增長共情和雙方感情疏通,有助于來訪者對情感的自我理解和對問題的深入探索,有助于對來訪者表達的準確理解。
(3)自我表露。從對方需要出發,與其分享自己的個人情感、態度、觀念、經歷,即心理學上所說的“自我開放”或“自我暴露”。可以使來訪者感到咨詢員的真誠、坦率,從而增強對咨詢員的信任;可以增加來訪者的自我開放程度。
三、朋輩心理輔導的反思
隨著人們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工作的深入,我們也在實踐中感受到了發展所帶來的矛盾沖突,反思存在的問題提出改進的策略是十分必要的。
(一)明確朋輩輔導過程中的職責與目標
朋輩輔導過程中輔導者應積極關注并且了解同學的心理狀況,積極做大家心理健康知識的傳播者,利用各種媒介和活動形式在班級中普及心理健康的知識,提高同學們對心理健康狀況的關注度,并且形成正確的認識和判斷。并且在工作開展過程中,從最基礎的溝通方式,如傾聽、安慰和鼓勵,結合行為示范作用,來使朋輩受助者獲得行為矯正的力量。
(二)完善培訓和監督體系
學校應對輔導者進行不斷的心理知識的培訓,使得輔導者能及早發現同學中存在的心理問題,并及時反饋給輔導員或者心理指導老師,尋求確認和解決途徑。在不能及時與老師取得聯系的情況下尋求其他方法,以免事情惡化。問題得到初步解決后在老師的指導下繼續關注同學的心理動態,如有異樣或復發需上報心理咨詢中心。降低溝通成本,從而能夠及時疏解他們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實現隊伍的健康成長。
(三)完善朋輩心理輔導的激勵機制
建立相關的獎勵機制,設立不同的獎項對工作中優秀敬業的朋輩輔導人員進行表彰,從物質和精神方面上進行獎勵,對朋輩心理輔導者工作中不積極、怠慢工作和不負責任以及業務水平低下的人員進行批評和再培訓教育。
(四)加強朋輩心理輔導發揮持續性作用的研究
現階段朋輩心理輔導的積極性得不到持續性的保障,需要建立適應高校發展的激勵機制。通過定性和定量研究,論證朋輩心理輔導發揮的優勢,以及對學生真正起到的作用。
朋輩輔導是當代大學生提高自身的管理、自我服務水平潛能所在,是對我國當前心理健康教育隊伍的充實和完善,我們應在工作過程中不斷改進、完善工作方法,以期達到學生心里內環境的和諧。
參考文獻:
[1]周杰.大學生朋輩心理輔導實踐探索[J].晉城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6):52-54.
[2]熊蘭.我國高校朋輩心理輔導研究的現狀及問題[J].成都大學學報,2015(9)6-10.
作者簡介:
張樂(1984~),女,甘肅會寧人,講師,主要從事幼兒心理學和教育心理學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