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淑芬
著名教育家皮亞杰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興趣。”教育的成功與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有無學習興趣。素質教育的開展,新課標的實施,迫切要求我們每一位教師認真思考如何適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我認為,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學習學習興趣,學生有了興趣,才會主動地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并且尋求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數學是一門基礎科學,是研究其它自然科學的工具,只有掌握好數學,才有可能成為其它科學領域的有用之才,同時,數學又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數學來自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對于枯燥的數學,我們教師如何能激發孩子們學習的欲望呢?
一、興趣導入激發興趣
數學是一門具有抽象性的科學,對小學生來說,有些知識是難以理解的.而生活是知識的重要來源,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的影子,所以,小學數學教師就可以生活化的課堂導入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極大地加強學生對數學的求知欲,引導學生主動開啟數學之門.例如:教學分數基本性質時,我利用講唐僧師徒分西瓜的故事,來激發學生的興趣。唐僧師徒四人去西天取經,這一天,天氣特別熱,師傅就派豬八戒找水喝,沒有找到水,找到一個大西瓜,他可高興了!看到這個大西瓜,八戒口水直流,著急分西瓜。師傅看到八戒著急的樣子,就說:“悟空你趕緊分西瓜吧!”于是悟空開始分西瓜,八戒貪吃總想占便宜。悟空早以看出了八戒意圖,就說:“西瓜是八戒找到的,就多分給他一些,你就吃這個西瓜的三十二分之八吧,師傅吃十六分之四,沙和尚吃八分之二,我吃四分之一。”八戒聽了高興極了!“好!就這樣分!”八戒心想:這回我可占大便宜了!八戒到底占到便宜了嗎?學生急切想知道。我的目的就是想通過這個故事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興趣有了,對分數基本性質這部分知識就愛學了,很自然地進人了學習情境,為進一步學習相關知識做了良好鋪墊,真正喚醒了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
二、現實生活激發興趣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的。”由此可見,我們要教學生學會學習,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并將數學應用到現實生活中,形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構建小學數學生活化課堂,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的研究已成為小學數學教研的當務之急。例如在教學復試條形統計圖時,讓學生自己統計班級每個小組的男生和女生的人數制成統計表,學生聽到這個要求后立刻產生了興趣,馬上開始統計,很快就制成了統計表。然后再讓學生自學例題,學生明白了復試統計圖的意思,最后找一名學生利用白板順利制成了復試條形統計圖。再如教學人民幣這節課時,孩子們經常和家長去超市購物,但是他們沒有親自去交款,只是看著家長交款。我就利用這一現狀,教學中開了一個小超市,每組選三人,一個是收銀員,兩位學生去購物,通過學生親自花錢,學生很快就掌握了元、角、分之間的進率。這樣一來,學生學習知識的積極性得到了有效激發,學習興趣得到了發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并從中認識到了數學就在身邊,真正明白了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三、興趣能激發創造力
數學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歌德說過:“音樂能激發和撫慰情懷,繪畫能使人賞心悅目,詩歌能動人心弦,哲學能使人獲得智慧,科技可以改善生活,但數學能提供以上的一切。”因此我們在數學教學中要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富有情趣的活動,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的美。例如在教一年級分類和整理這節課時,先讓學生整理自己的書包,學生聽后很興奮,都想把自己的書包整理的更整齊,得到老師和同學的稱贊,于是絞盡腦汁想辦法,結果每個同學都根據自己書包的特點,整理出有特色書包,我看后不住的稱贊.教育家劉佛說過:“只要有點新意思、新思想、新觀念、新設計、新意圖、新做法、新方法,就稱得上創造。所以學生對整理書包這件事感興趣,他們就產生了創造力。對學生的創造要及時給予充分的肯定,讓他們充分感覺到創造的成功感和喜悅感,這樣更可以激發他們繼續創造的行為,最終養成良好的創造習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能激發學生創造力的法寶,興趣是學習成功的秘訣,是獲取知識的開端,是求知欲望的基礎,學生的學習好壞都會受到興趣的影響。所以,我們根據要學生的年齡特點,采用多種手段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另外教師應了解小學生的心理動態,將自己作為學生的朋友來友善對待,關心愛護學生,做個讓學生喜歡的老師,學生也自然會喜歡上你所教的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