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沼氣工程及綜合利用與生態農業的涵義入手,闡述了沼氣工程及綜合利用與生態農業互促共進的關系。指出發展沼氣工程及綜合利用將促進生態農業建設,生態農業發展必將推動沼氣工程及綜合利用開發,并提出福建省加快發展沼氣工程及綜合利用促進生態農業建設的對策措施。
關鍵詞:沼氣工程及綜合利用;生態農業;關系;發展對策
發展沼氣工程是治理有機污染,加強生態環境建設的迫切需要;是改造傳統產業結構,建設循環經濟的重要環節;是實現資源綜合利用,提高整體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本文主要探討沼氣工程及綜合利用與生態農業的關系,并結合實際,提出福建省加快發展沼氣工程及綜合利用促進生態農業建設的對策措施。
一、沼氣工程及綜合利用與生態農業的涵義
沼氣工程是以規?;瘏捬跸癁橹饕夹g,集污水處理、沼氣生產、資源化利用為一體的系統工程。
生態農業是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和現代管理手段,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能獲得較高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農業。
沼氣工程及綜合利用從屬于生態農業,是生態農業建設的主要內容和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發展生態農業的紐帶和核心
二、沼氣工程及綜合利用與生態農業互促共進
1.發展沼氣工程及綜合利用必將促進生態農業建設
(1)發展沼氣工程及綜合利用促進生態環境保護。開展“三沼”綜合利用,形成“養殖-沼氣-種植-生態環境保護”立體循環發展模式,為推進現代農業產業基地建設,促進生態農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沼氣工程后處理排放系統的科學設計和建設,達到了處理、排放、就近消納利用相結合的要求。養殖糞便發酵產生沼氣進行發電和集中供氣,既消耗大量廢棄物、保護了環境,又減少了溫室氣體排放,實現了可再生資源的利用和防止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既改善了農村衛生狀況,又有效防治了農業面源污染。
(2)開展沼氣工程及綜合利用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通過施用沼肥,可有效提高農產品質量、產量,節省農業生產成本。福安市賽岐蘇陽村農民黃子文,就是用有機肥和配方施肥培育葡萄,他的葡萄在2015-2016年全國葡萄評比中獲得金獎,他種的50畝葡萄年可增收20多萬元。福安市溪潭鎮藩溪村村民陸澤龍,把沼肥用在臍橙生產上,臍橙蟲害少了,畝產由原先的4800公斤提高到6900公斤,臍橙品味也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皮薄、肉厚、汁多,存放時間長,不易失去水分,年可增收5萬多元。一個8m3的沼氣池,年均增收節支1450元計算,全國4200萬沼氣戶年可增收節支609億元。
2.生態農業發展必將推動沼氣工程及綜合利用開發
(1)提倡發展生態農業必將加強沼氣工程及綜合利用開發。提倡發展生態農業,就要解決農業面源污染,保護生態環境,解決農村能源供需矛盾,減少濫砍濫伐,鞏固生態建設成果,解決因過量施用化肥、農藥導致農產品質量下降,市場競爭力不強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發展沼氣工程及綜合利用。隨著國家對生態農業的日益重視,沼氣工程及綜合利用開發將獲得國家更多的政策支持,獲得各級政府在人力、物力、財力方面更多的支持,其加快發展就不言而喻了。
(2) 生態農業的建設必將推動沼氣工程及綜合利用開發。生態農業的建設為沼氣工程及綜合利用營造了更好發展環境。生態農業實質上是生態化的現代農業,它已不僅是政府的積極倡導,也得到廣大消費者和經營企業的一致認可,比如,生態農產品可以解除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擔心,這是生態農業發展的最大市場動力,目前全國擁有了許許多多的農產品無公害基地,福安市就有17萬畝茶葉、2萬畝葡萄獲全國無公害基地論證,福安市還榮獲福建省首家“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茶葉)基地縣”稱號 ,這些基地的建設無疑需要應用包括沼氣工程及綜合利用在內的多種生態農業技術和手段。如此,沼氣工程及綜合利用也將迎來更好的發展機遇。
三、福建省加快發展沼氣工程及綜合利用促進生態農業建設的對策措施
1.加強組織領導,健全管理機構
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要把加快沼氣工程建設納入本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切實加強領導。各級黨委、政府要將沼氣生態農業建設列為一把手工程來抓。加強組織建設,穩定機構和隊伍,要將沼氣建設列入財政預算,實行年度考核制度。
2.加強宏觀指導,科學制定規劃
各級職能部門要充分發揮指導協調、示范 推廣等職能,扶持產業發展。通過對我省資源的調查、分析、評估,建立完整的資源數據數據庫,研究制定福建沼氣工程中長期發展戰略規劃,明確目標、確定重點、合理布局、推進一批大中型沼氣工程項目的建設。
3.加強政策引導,拓寬投資渠道
推動沼氣工程和生態農業建設成果應用。制定有利于沼氣工程發展和生態農業建設的優惠政策,降低沼氣工程開發成本,擴大發展規模。加大財政投入,以豐厚的補貼和有效的投入支持沼氣工程開發。積極利用相關項目資金,動員養殖企業自籌資金,引導其它相關企業及社會資金投入到大中型沼氣工程建設上來。
4.加大科技創新,推動成果應用
加大政府對沼氣工程核心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加強人才培養,提高創新能力,鼓勵本地企業與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實行產學研聯合,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技術和新產品,加速成果轉化。認真總結現有成功的技術和模式,進一步提高應用水平。
5.加大輿論宣傳,營造工作氛圍
利用網絡、電視、報刊、黑板報、專題講座、科普欄(廊)、公益廣告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保證沼氣工程和生態農業建設深入人心,形成全社會支持關心沼氣生態農業發展的良好氛圍。對推動沼氣工程發展貢獻突出的單位和個人,政府要給予表彰,以進一步調動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
作者簡介:林琳(1975—),女,福建省福安人,農藝師,長期從事可再生能源技術推廣及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