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偉清
【摘 要】前蘇聯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家庭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學校的教學、教育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現代教育不是一個孤立、封閉的過程,而是開放的、現實的、全方位的社會活動。學生是在學校、家庭以及社會的共同影響下成長的。
【關鍵詞】溝通;真誠;及時;靈活
家庭是兒童與世界最早的接觸點,是一切教育的開端,更是小學生接受教育和影響最持久、最廣泛的地方。隨著社會發展,教育形式、教育目標不斷變化和更新,我們體會到,家庭是未成年人生活的第一個環境,以父母教育為主的家庭教育是未成年人接受時間最早、內容最廣泛、影響最大的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的基礎,在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學生身上的多數問題,與家庭教育有關。在以往的辦學過程中,家校聯系不暢通、缺乏溝通。學校與家庭如何進行有效溝通和交流,成為做好家教指導的首要任務。只有做好家校聯系工作,才有利于學校和家庭教育產生合力,有助于家長、學校了解孩子表現。解決教育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從而走出教育誤區,使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更有針對性、實效性。加強家校聯系,學校要主動采取有效措施,對家庭教育進行科學指導和幫助,共同把學生的教育培養工作做好。家校聯系要掌握好三個原則“真誠、及時、靈活”。
一、真誠——架設起一座溝通的心靈橋
教師和家長聯系,并不是為了告狀,而是要多方面地了解學生,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所以教師首先要做一名真誠的聆聽者。聆聽家長心目中孩子的可愛形象,聆聽家長心目中對孩子的美好憧憬,更要真誠地聆聽家長的沖動和偏激,將家長對孩子的愛和期待慢慢地滲透到自己的心中,滲透到自己的骨子里。教師還要做一名真誠的慰問者。哪個孩子今天沒來上學,教師別忘了打個電話真誠地問候一聲;如果學生已經幾天沒來學校了,教師一定要抽空真誠地探望一回。因為教師一句暖人的話語,一個溫馨的舉動會溫暖一個家庭很久很久。當然,教師也是一個平凡的人,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也有自己的喜怒哀樂,也會有沖動,也會有不理智的時候。當我們和家長有沖突的時候,當我們冷靜以后要學會真誠地向家長道歉。只有當教師付出真心,才能贏得家長(也就是一個家庭)的信賴和托付。
二、及時——急家長所急,想家長所想
家校聯系要經常化,隨時隨地了解孩子在家中的情況,也讓家長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方方面面。自己做了母親,有了孩子后,更深地體會到孩子都將老師的話當作法寶,老師在孩子的心目中有著至高無上的地位。所以作為一名教師要及時、經常地主動與家長聯系,急家長所急,想家長所想。有一次,約一個家長到學校談話。家長說要八點半才下班,我說,沒問題,我等你。結果家長也不好意思,說提前請假過來。我也習慣每隔一段時間,主動和家長打個電話,匯報一下孩子在學校的表現,聆聽一下孩子在家的表現,針對家長提出的問題和家長一起探討教育的方法。
三、靈活——創設多種活動,無聲勝有聲
活動是學生最喜歡的,最樂于參加的,活動也是教師實施教育學生的最有效途徑,因此在活動中育人就有了充實的內涵和不可小視的意義。學校創設各種活動,讓家長也參與在活動,在活動中受教育,受感染。多年來我們學校就十分重視活動育人的功能。如:結合愛國主義教育,開展學雷鋒、社會實踐活動、古詩詞經典誦讀等活動,利用“三八節”、 “母親節”、“父親節”、“教師節”等開展一列感恩教育活動,召開校園文化節、校園藝術節、六一文藝匯演、廣播操比賽、體育節、科技節等比賽活動,配合“紅棉文化,本真教育”進行校園文化知多少、班容班貌評比等。還走出校園,走上街頭,走進社區,進行“五一”我為社區衛生添光彩、慰問孤寡老人等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參與意識、競爭意識、團結意識,促進了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審美創造能力的提高,增強了學生的自尊心和社會責任感,從而提高了學生的整體素質。
同時,班主任還收集整理班級的各項成果,如學生的優秀試卷,優質作業本,學生思想品德考核記載,活動課的成果等,以展覽的形式出現,請廣大家長參觀并評論,通過比較確定自己孩子追趕的目標。如在一些節日中,讓孩子學會感恩,讓家長和學生共同參與親子活動,讓家長與孩子一起參與到活動中去,形成合力。如在每周開展班級讀書會,寫讀書筆記,制作讀書卡片,分享讀書感受,同時舉行“我是小作家”、“我是小小朗讀者”等比賽活動,給同學們的一次展示與示范的舞臺,也為熱愛朗讀的孩子們搭建一個展現自我的平臺,充分調動學生誦讀興趣,養成誦讀習慣,促進朗讀能力的提高,同時鼓勵家長和孩子進行親子共讀,讓書香從班級彌漫到家庭等。這種方式不僅直接觸動家長,對學生本人也會產生很大的激勵作用。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點,也是整個社會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事實證明,如果教師平時與家長有良好的溝通,建立了協調、融洽、相互信任、相互配合的人際關系,那么無論遇上什么事情,都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最終順利解決。家長信任教師,理解支持教師的工作,教師的形象在家長心中越來越高大了,學校的聲譽在社會上也就越來越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