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傳習
摘 要:重大動物疫病是阻礙畜牧業發展的重要因素,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對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做出了積極努力,分析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現狀,查找存在的突出問題,采取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防止疫病發生流行,保障畜牧業健康穩定發展。
關鍵詞:動物疫病;防控;現狀;措施
畜禽疫病嚴重阻礙畜牧業發展,特別是重大動物疫病對畜禽造成的損失更加嚴重,個別人畜共患病對人類健康構成了一定威脅。我國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就提出了消滅“兩瘟”,多年來,對重大動物疫病各級政府和相關部門都做出了積極有效的努力,保障了畜牧業健康穩定發展。然而,在農村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仍然存在著那樣這樣的問題,目前的現狀還不容樂觀,筆者在基層工作多年,深知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的重要性,分析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目前現狀,查找存在的突出問題,針對性地提出應對措施,有力保障畜牧業健康穩定快速發展。
一、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現狀
1.地方政府及有關部門重視不夠。按照《動物防疫法》規定: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動物防疫工作的統一領導,加強基層動物防疫隊伍建設,建立健全動物防疫體系,制定并組織實施動物疫病防治規劃。“政府部門保密度 業務部門保質量”。個別地方還存在著依靠業務部門支撐,防疫防控由畜牧獸醫主管部門安排部署實施,有的政府部門雖然成立了領導組織,組織安排、督查指導、后勤保障、資金撥付等還不到位,有的地方不能及時安排防疫監測、防控資金儲備、流行病學調查等資金,或者安排的較少,不能滿足越來越嚴峻的疫病防控需要。有的地方組織不到位,延誤防疫防控的最佳時機。有關部門協調配合不力,分工不明確,履職不完全到位。
2.法律法規意識淡薄。對《動物防疫法》《重大動物疫病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學習、了解、宣傳還不夠,把握應用法律法規的深度和廣度還不到位,依法防疫的意識還不強,養殖場戶對法律法規了解的不多,對依法強制免疫不理解,對封閉撲殺、預防消毒、緊急接種的應急處置不配合,甚至出現抵觸情緒。
3.鄉鎮防疫機構不健全,基層防疫防控基礎設施比較落后。“七所八站”歸鄉鎮管轄后,畜牧站名存實亡,機構已經成了虛名,人員大大減少,有的沒有了辦公、開展工作的辦公場所,2005年,國務院《關于推進獸醫管理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頒布后,個別地方進行了改革,但是效果不明顯。近幾年,國家出臺了加強基層防疫防疫體系建設政策,縣、鄉防疫基礎設施有了很大改善,但是有些地方防疫防控設施不夠完善,甚至還比較落后,冷鏈體系建設不完整、不系統,常溫室、冷藏室、冰箱冰柜、儲備庫等必要的設施參差不齊,有的地方雖然有但不能正常運轉,鄉級的保溫冷藏設備缺失,防疫員的保溫箱配備不齊,有的屬于年久失去了保溫效果,沒有及時更換或調整,影響疫苗質量。
4.財政保障力度不夠。防疫防控、應急處置、流調監測、應激反應、勞動報酬經費不能納入財政正常預算,得不到應有的保障,財政支持力度不夠,一遇緊急情況來臨,都是臨時打報告撥付,撥付的資金非常有限,影響防疫防控工作開展。特別是鄉級財政每年撥付的防疫經費少之又少,有的不足千元,如何能保障防疫正常進行,保證防疫質量。
5.防疫任務繁重、防疫人員少。有的鄉鎮或縣級政府,為了減少勞務報酬支出,配備的防疫人員與畜禽飼養量、縣域面積、防疫種類等不相符,有的鄉鎮配備的防疫員不足3名,一個幾十萬只飼養量、出欄量的養殖大鄉3名防疫員如何擔負起那么繁重的工作。我國目前重大動物疫病有口蹄疫、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芻獸疫等,有時雞新城疫也列為集中免疫之列,幾種病同時免疫(相隔7-8天),如此繁重的任務,防疫員如何承擔。為了達到免疫密度和質量,防疫員入戶率要達到100%,必須延長防疫時間,增加勞動量,有的地方防疫人員勞動報酬較少,與承擔的防疫任務不成正比,挫傷了防疫人員的積極性。
6.基層防疫人員年齡老化,文化層度低。大部分鄉鎮的防疫員還是20世紀80年代的老防疫員,年輕的30歲左右的防疫員據調查不足30%;文化程度偏低,專科以上的防疫人員幾乎沒有,高中以下的防疫員占70%-80%,年齡的老化和文化程度偏低知識防疫員接受新事物較慢,技術水平和防疫實際操作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防疫工作開展時行動遲緩,影響防疫進度,對防疫員培訓不夠,個別地方出現“打飛針”現象,直接影響免疫效果。
7.月月補防做的不到位。畜禽養殖本身就是動態模式,流動性強,波動性大,有出欄的,有補欄的,對于補欄的畜禽應及時做好補免工作,但是由于防疫人員較少,有的防疫員每人需要承包8-10村委,20多個自然村,有時會出現應接不暇的情況,難免會耽誤月月補防。
二、應對措施
畜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涉及面廣、難度大,必須多方共同努力、協同作戰、相互配合,才能有的放矢做好防疫工作,針對當前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存在的現狀和問題,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抓好落實。
1.依照《動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規賦予的職責,抓好防疫工作落實。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動物防疫工作的統一領導,加強基層動物防疫隊伍建設,建立健全動物防疫體系,制定并組織實施動物疫病防治規劃。財政、畜牧、農業、衛生、公安等相關部門要相互協調配合,積極主動開展防疫防控。財政部門做好資金、防疫物資保障,及時兌現防疫人員勞動報酬;鄉級政府要加強領導,積極組織,保證人員、物資、資金及時到位;畜牧部門要做好對防疫人員技術培訓,指導防疫員嚴格防疫操作規程,確保防疫質量,做好流行病學調查和疫情預警預報;衛生部門要及時掌握人畜共患病的發生流行情況,及時互通信息;公安部門做好交通安全保障,對嚴重妨礙防疫防控工作開展造成后果的要依法嚴懲,確保防疫防控工作順利開展。
2.健全鄉鎮防疫機構,加大防疫基礎設施建設。近幾年國家支持防疫基礎設施建設,出臺了很多政策和措施,各級政府和業務部門要落實好政府措施,縣級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必須建設符合標準的實驗室,定期對實驗室工作開展檢查和考核;要配備監測、采樣專用車、冷庫、常溫室、疫苗冷藏運輸車;還要解決實驗監測、采樣的必要經費;要建立健全鄉鎮畜禽防疫機構,要有必要的辦公場所和疫苗室,配備冷藏柜和常溫室,切實保證疫苗質量,縣級、鄉級疫苗管理發放儲存入庫出庫必須有專人負責,要配備必要的防疫防控用交通工具、防控防疫物資資金等,村級防疫員每人要有疫苗保溫箱。
3.加大防疫法律法規宣傳力度。進一步加大對《動物防疫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宣傳,必要時可對縣鄉兩級防疫人員、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全體工作人員和有關人員進行防疫法規培訓,同時擴大宣傳面,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提高人們對動物防疫工作的認識,爭取領導的重視、支持和參與,爭取養殖場戶的理解配合。
4.調整防疫人員結構。把熱愛防疫工作、年輕有為、有一定專長、有業務能力的人員充實到防疫隊伍中,不斷加強防疫隊伍建設,政府部門要按照畜禽實際飼養量和地域面積等配備適宜數量的防疫人員,減少防疫人員的勞動強度,把防疫員的勞動報酬納入財政預算,提高防疫員待遇,激發防疫員積極性。制定防疫員考核聘任制度和機制,考核不合格的予以解聘,定期對防疫員進行技能培訓,提高防疫技術和實際操作能力,保證防疫密度和質量,促進畜牧業健康穩定發展。